为什么会有越是喜欢越是远离的心理?

 我来答
九四点之
2019-11-14 · TA获得超过14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48%
帮助的人:306万
展开全部
在男女情感上,有三种心理:
一种是喜欢一个人极力地去接近讨好。
还有一种心理,那就是越喜欢越是害怕,越是远远的躲着。
还有一种是介于两者之间,表面上非常平静,不远不近,不冷不热,但心里一直像有小鹿一样蹦蹦跳跳。
喜欢一个人极力的去接近讨好,这是一种勇敢积极的态度,这样的人为了爱情非常执着,用于追求,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勇往直前。他们要么,被拒绝,要么是通过永不放弃的这种韧性赢得了自己的幸福。
喜欢一个人,却远远地躲着,站在远处观看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人有些缺少自信,有些缺少勇敢,有些懦弱,这种性格不但毁了自己,有可能会毁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这种情况除了性格上的懦弱以外,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爱,在他们心里爱情是非常纯洁的,神圣的,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这或许就柏拉图式的爱情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b2c3c11
2019-11-14 · TA获得超过14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19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这是生命的本能。

情人眼里出西施。

但是过于喜欢,就会迷失自己。

过于喜欢他,就会产生自卑。自卑的种种表现有远离、逃避、暗恋而不敢表达。

你喜欢一门学问,你就会把注意力移向于它,日思夜想,不断钻研,不断沉溺,越陷越深,最后“溺水而亡”。

但是生命的本能都是趋生避死。所以当你过于沉溺其中时,你生命的本能就会被唤醒,去远离这让你沉迷的人或事。这个过程,叫反本。

古人讲:人穷则反本。就是当你走不下去的时候,你就会往本原返。

穷则思变。就是当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

《道德经》曰:反者,道之动。道生,则本固。

何为本?本就是平衡或中庸。就对象来说,本就是你自己,亦即中国文化的己身。

《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

又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也说:修己安人,反求诸己。

当然为什么己身就是中,就是本,说起来就比较复杂深奥,昝略不讲。

你过于喜欢别人,就会迷失自己,这就是失本。表现为失衡。

你喜欢别人,别人就是本,就像磁铁或吸铁石,而你就像针一般,被别人的强大能量所吸引。

所以要么自己变成磁铁,针就会自己吸附过来。有句话叫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当然事实上,这两者都不是最好的。最好的,依然是门当户对,旗鼓相当。这样既能惺惺相惜,又能各守本心。不必过于顺从别人,而失去自己的本心。

你爱的人他也是个凡人,是你的喜欢为他渡上了金身。

你的自卑,很多时候是生命的本能给你发的信号,提醒你你病了,远离眼前的“甜蜜陷阱”,回归本源,找回初心。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你可能意识不到,但你的身体能意识到,只是它不会说话,以自卑烦恼的方式告诉你罢了。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流连那抹妖烧
2019-11-14 · TA获得超过12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97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85万
展开全部
靠近自己喜欢的人或东西是动物的天性,人也不例外,婴儿天生就会想靠近妈妈,需要妈妈,需要妈妈的爱和喜欢,关注和陪伴才能健康的活下来。

但倘若在抚养的过程中,妈妈经常对婴儿的需要不做反应,置若罔闻,或者表现出厌恶和不耐烦、不喜欢的情绪,那么,婴儿最初的原始母爱就没有得到被充分的满足,这会极大的影响一个人最初的心理安全感——认为自己足够好,值得无条件的被爱和被喜欢的感觉。

缺乏这种心理满足的人即便在跟自己父母的早年互动中,很多也是不够亲密,老是害怕被父母嫌弃、抛弃的胆小、退缩型儿童。

由于一般情况下,养育模式具有连续稳定性,当婴儿成为孩童,懂得了语言,他可能会更多的解读到父母对自己的不够喜欢和不够在乎。

一方面养育模式中确实有这样的信号存在(父母尤其是妈妈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一个看不到孩子不能回应孩子需求的妈妈可能一直都会这样,甚至随着孩子的长大,可能会反过来向孩子索取爱);

另一方面早年积攒的不安全感又会加重这方面的解读,这就会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形成最早的自我认知:“我是不够好的,我不值得爱。”

没有孩子会愿意承认这一点,所以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孩子,不知早已经承受了多少大量痛苦的情绪,学会了压抑自己对爱的渴望和对养育者不喜欢自己的愤怒,他们学会了隔离和压抑自己的感情。

因为,爱这种渴望,一旦被勾起,将是充满羞耻和让人脆弱的,大量被拒绝被忽视甚至被羞辱的经历已让他们的自尊心支离破碎,甚至潜藏着巨大的愤怒。

他们就像没有吃过面包的小孩,习惯了吃糠咽菜,之前还渴望着面包,为自己得不到面包而啼哭挣扎,纠缠不已,但后来发现再多的哭都没有用,他们逐渐接纳了这个现实:“面包不属于我,我是注定得不到面包的。”害怕接近自己喜欢的人,并不是只有接近自己喜欢的人才会害怕,实际上,这里面绝大部分人在接近普通的人的时候也会害怕。

只不过这种害怕出现的太早,他们在漫长的成长中已经学会了某些应对策略——一般是使用“假自我”与人交往,也就是通过扮演一个别人可能会喜欢的我来跟别人互动,而不是用真实的自我跟别人互动。

毕竟连自己的父母都会嫌弃真实的自己,都需要自己假装一个讨人喜欢的自己来取悦他们,何况是别人呢?

回避型依恋的人群中很多人可能都有社恐的经历,所以害怕别人这件事不一定面对喜欢的人会。

在早年面对其他人时一样也会,只是其他人出现的几率太多了,慢慢的他们就习惯了应对表面的社交场合,甚至还发展出很多有魅力的社交技能,来获取外界的赞赏。

但是遇见喜欢的人,这种事情出现的概率较之每天要见到的普通人,是低的没有可比性的。

所以在这件事上,他们没有练习的经验,更会因为早年和父母互动受挫的经历,导致他们很害怕会重温早年的创伤。

“当一只面包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确实很想要,但想到我是一个吃糠咽菜长大的人,我配吃面包吗?并且一连串勾起的小时候因为想要面包而被拒绝被侮辱的经历又会浮现 ,我好害怕再次被拒绝被侮辱,所以唯有远离,不表现出渴望,我才能保护自己不至于因为渴望而被贬低和嘲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62a8f41
2019-11-14 · TA获得超过111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636
采纳率:41%
帮助的人:395万
展开全部
分情况吧,一种心理可能是喜欢的人已心有所属,只能远离来抑制心中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淡忘。第二种心理可能是因为太喜欢对方,但没有给予对方幸福的能力与条件而逃避退缩了,觉得不如远离将这份感情埋藏在心底更好。不管是什么情况,我认为都不应该有这种心理,喜欢就大胆的追求,你怎么知道幸福不会来到你身边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开且落儿

2019-11-14 · 快乐带娃,开心工作,幸福生活
开且落儿
采纳数:5217 获赞数:2710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越是喜欢越是怕对方对自己产生不好的感觉,总是想着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但是一个人怎么可能时时刻刻都是最好的一面呢?所以就会有远离的心意,因为远离就会觉得很安全,会觉得很安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