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庙号为什么是“魏世祖”,由何而来
原因:
1、可使用“祖”的条件:
(1)开国皇帝;
(2)开国皇帝的祖先;
(3)完成从局部到全国政权转变的皇帝;
(4)盛世明君。
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曹丕为开国皇帝,所以曹操曹丕都具备称号“祖”的条件。
2、因为曹操曹丕都称“祖”,故不能重复。曹操在前,肯定称“太祖”,曹丕也就用了最常见的“世”。再说,“祖”称号的泛滥,就是从曹魏开始的。
扩展资料
历史渊源
庙号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当时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祖甲)、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些是最早出现的庙号。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
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因此废除谥法与庙法。故周朝到秦朝时期,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西汉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开国立朝功最高,故特起名焉,齐高帝萧道成,秦高帝苻登亦然)。
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