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为什么好多人都觉得刘邦是个小人,而项羽是个大英雄?
刘邦这个人,是中国皇帝里的一朵奇葩。
他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但 为什么偏偏是这样一个无赖,最后成了大汉天子呢?
刘邦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 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
话说当年秦王朝灭亡后,刘邦的军队第一个攻进咸阳。
没见过啥世面的乡巴佬刘邦,一看到秦宫里那么多的奇珍异宝,吃不完的美味佳肴,排着队的佳丽美女……每一样刘邦都曾朝思暮想、垂涎欲滴。
刘邦也是凡人,曾经他看到秦始皇时说过:“大丈夫当如此也”,如今屌丝逆袭,梦想成真,哪里还忍得住不尽情享受一番?
很快,刘邦日夜沉迷酒色之中,日日宴饮,夜夜升平,醉倒在温柔乡。
手下大将樊哙劝他出宫,刘邦根本听不进去,还把樊哙赶了出去。
最后还是智谋无双的张良说服了他:“老大,你忘了秦朝就是贪图享乐才亡国的,你想要坐稳江山,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 秦国残暴我们就仁慈,秦国贪婪我们就勤俭 。万万别再走秦国这条死路,请沛公听从樊哙的建议。”
刘邦听完猛然清醒,拿得起、放得下,丝毫不拖泥带水: 他毫不留恋地退出秦宫,把军队驻扎在灞上。
他心里很清楚:外面还有个百万军队的项羽,在函谷关外虎视眈眈,现在还不是享乐的时候。
张良说的对。
还有一次,韩信打下了齐国,给刘邦写了一封信,大意是: 齐人狡猾又反复无常,我得亲自在这坐镇,所以麻烦大王封我做个“代理齐王”。
刘邦接到信,勃然大怒,这韩信就是敲诈啊。
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在荥阳按着打,日夜盼望韩信带兵来救,可韩信偏在这节骨眼儿上,问他要爵位要封地,这不是敲竹杠是什么?
刘邦气得破口大骂: 韩信,你这个小王八蛋!
此时张良和陈平正在刘邦左右,听到吓了一身冷汗:这个时候万万不能得罪韩信,否则刘邦孤军必死无疑。眼下这形势,反正也挡不住韩信称王,干脆顺水人情,拉拢韩信对付项羽。
于是两人在椅子下面,偷偷踹了刘邦一脚。
刘邦马上醒悟。
但先前骂都骂了,怎么办?展现刘邦高情商的时刻到了。
刘邦继续骂道: 韩信你这个小王八蛋……真是太没有出息了。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要当就当个真真正正的齐王,当什么代理?
然后,刘邦马上派张良,拿着印信到韩信军营,隆重封他为齐王。
陈平、张良说的对。
这个时候,兵力最雄厚的是三支势力:最强大的楚王项羽,其次是齐王韩信,最后才是汉王刘邦。
楚汉相争三年,就像天平两端,韩信站哪边,非常重要。
形势变得非常微妙:韩信站刘邦,则汉胜;投项羽,则楚胜;中立,谁都打不赢谁。
这时双方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楚汉同时向韩信派出了说客。 而韩信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倒向刘邦。
至于韩信为什么没听从手下蒯通“ 自立山头 ”的建议,或许是他知恩图报,或许是他难忘刘邦当年的一饭之恩,或许是他想快点结束这场战争……
这个原因,交给读者自己猜想了。
韩信倒向刘邦后,力量的悬殊,汉军很快就灭掉了项羽,大汉王朝建立。
千百年来,许多人喜欢项羽而厌恶刘邦,特别是受李清照的诗影响:
其实,项羽和刘邦是两种人: 一个是英雄,一个是枭雄。
项羽说白了,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在他眼里,天下英雄只有他一人。因此,项羽喜欢冲锋陷阵,身先士卒。
但匹夫之勇者,必行妇人之仁 :每当有将士受伤生病,项羽都会亲自送饭喂药,嘘寒问暖。但将士们得了功劳,他却又不舍得封赏,把权力紧紧捏在手里,小家子气十足。
毛主席曾有诗云:不可沽名学霸王。
而刘邦不同,刘邦天生是流氓中的英雄,他天生就是领袖。
所谓“领袖”,自身各项能力或许都不强,但就是会用人,知人善任,舍得分钱。
比如,刘邦自己只是个小小亭长,他手下的张良是贵族,陈平是寒门,萧何是小吏,韩信是死刑犯,樊哙是屠夫,灌婴是布贩子,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
刘邦却能做到一视同仁,发挥出他们每个人的长处。
刘邦曾“一语道破天机”:
陈平投靠刘邦后,建议用“反间计”对付项羽,刘邦立刻把全部家底4万铜都给了陈平,完全不多问一句,也不插手审核,根本不担心陈平会不会贪污。
结果陈平没让他失望,略施小计,就让谋士范增和楚王项羽离心离德,乌江自刎。
一句话,论个人武力和领袖魅力,刘邦比不过项羽。但是项羽是单兵作战,刘邦是 团队作战 ,能把团队笼络起来靠的是什么呢?
就是利益。
刘邦是无赖出身,项羽是贵族出身;刘邦讲究实用主义,项羽讲究英雄主义;刘邦讲实惠,项羽讲勇武。
但 历史 最终选择了刘邦。
定都长安七年半后,刘邦回到故乡沛县,召集父老乡亲们喝酒。喝醉之后,刘邦起身击筑,写了一首诗:
唱完这首歌,刘邦一边起舞一边哭泣,拉着乡亲们的手说: 游子悲故乡 。我刘邦为了天下安定,不得不定都关中,但是百年之后,我的魂魄一定要回到咱们沛县来!
所以大家看,刘邦虽然无赖,但不冷酷。他开创的大汉王朝,是接地气的,有人情味在里面。
或许,这就是刘邦打败项羽的秘密。
你们说呢?
#楚汉相争##刘邦 历史 刘邦为何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如何评价项羽##项羽和刘邦## 历史 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