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纳谏文言文翻译
1. < >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纳谏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联怀也."
------------------------------------------------------------------------
贞观(李世民年号)三年,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官职)裴寂说:“每当有人呈上奏报的折子,内容很多,(看不过来时)我总是把折子粘在墙壁上,每天出入都要看看,用这种方法勤勉不懈怠,想方设法做到了解臣子们要表述的情况。常常思考政事,有时到了三更才休息,也希望你们这些臣工们也用心政事不知疲倦,来报答我的心意。”
2. 太宗有一骏马翻译
太宗皇帝有一匹骏马,很喜爱它,将它放在宫中饲养.(有一天它)没有什么病就无缘无故的死了.太宗迁怒于养马的仆人,将他杀了.皇后(知道此事向太宗)启奏说:“曾经齐景公因为马死了而杀人,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行,说:‘你把马养死了,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国君(听后)免了(他的)罪.陛下曾经在读书时读过这件事,怎么能忘了呢?”太宗理解了她的意思.又跟房玄龄说:“皇后奏的事可以给我们启示,对你极其有利啊.”。
3. 魏徵传.八下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2008年镇江市【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 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⑤劳:慰劳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l)孰视之(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王之蔽甚矣( )(4)思竭其用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15.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 乙】 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 2 分)16.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17.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 2 分)答:13.( 4 分)( 1 )同“熟”,仔细 (2 )认为 (3 )受蒙蔽 (4 )完,尽(答对一个给l 分)14 .( 2 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美”“私”等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l 分)15.(2分)(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要点:①设喻、暗示或委婉,得2分.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或“敢于直谏”得1分.意思对即可)17. ( 2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要点:① 答“唐太宗对魏征的思念和感徽之情”,得l 分;② 答“魏征是敢于讲真话的忠吞、贤臣” ,得l 分. 惫思对即可)戴震难师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C.曰:“几二千年矣.”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贯中以天下是汉家的天下的立场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主要人物形像.B.“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对宋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C.“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赞颂的理想人间.D.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神佛等都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D 9.D 10.C 11.D。
4.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6—40题
36、B37、C38、D 39、B 40、(1)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2)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3)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
36、B、顾问:咨询,询问37、C、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表“并列”。A项中两个“乃”均为副词,译为“竟然”。
B项中两个“之”均为动词,译为“到”、“去”。D项中两个“为”均为介词,译为“替”38、D (③写太宗对他的话的理解后的表现,排除B、C;①写他对太宗关于卢江王的荒淫做法的评价的反问,意在引导皇帝深思,不是直言进谏)39、B 40、(1)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2)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3)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
[译文]:王珪,字叔玠,是太原祁县人。叔叔王颇在当时是博学的儒士,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曾经告诉亲近的人说:“我们家的希望,只在这个孩子身上了。”
隋文帝开皇末年;王珪出任奉礼郎。到王颇因汉王杨谅反叛之事获罪被杀,王珪应当一起被治罪,于是逃命到南山,前后达十余年。
唐高祖入关,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不久转任中允,太子李建成十分尊重他。后来因为受皇太子暗中谋反事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巂州。
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一向知道王珪的才能,召回任命为谏议大夫。贞观二年,代替高士廉任侍中。
唐太宗曾经在无事时和王珪闲聊,当时有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阴谋败露后没入宫中,唐太宗指着美人给王珪看,说:“庐江王不仁义,残杀了她的丈夫并把她收为姬妾。
暴虐至极,能有不灭亡的吗!”王珪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娶这个妇人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太宗曰:“杀人而夺取他的妻子;你竟然问我对错,这是为什么?”王珪回答说:“我从管子那里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是什么原因灭亡的?”父老说:“因为他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桓公说:“如果象您所说的那样,(郭君)那是贤明的君主,怎么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现在这个妇人还在你身边,我私下认为您心里认为李瑗的做法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是错的,这就是所说的知道坏人而不能使他离开。”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
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王珪和温彦博进谏说:“孝孙非常精通音律,不是不用心,只恐伯陛下询问的那个人不合适,而扰乱了陛下的视听。
况且孝孙是高雅人士,陛下忽然因为教女乐的事而责怪他,我担心天下人知道了都会吃惊。”太宗发怒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应当进献忠诚正直的言论,为什么竟然顺从属下欺骗皇上,反而替孝孙说话!”彦博叩拜谢罪,王珪自己不叩拜,说:“我本来侍奉前东宫太子,按罪已经应当被处死。
陛 *** 恤宽恕我的性命,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安排我担任重要的职务,以忠城正直要求我。今天我说的,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没有想到陛下忽然用没有根据的事来责备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对不起陛下。”
唐太宗默然不语,不欢而散。第二天,唐太宗对房玄龄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能接受劝谏本来很难。
从前周武王尚且不任用伯夷、叔齐,周宣王是贤明的君主;杜伯还是在无罪的情况下被杀了,我日夜希望接近前朝圣贤,很遗憾不能赶得上古人。昨天责备彦博、王珪,我十分后悔。
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进直言了。”贞观十三年,生病,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5. 《李世明纳谏》的翻译
魏征唐太宗纳谏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
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大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①,我任卿逾于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守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
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唐太宗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臣又闻古语曰:‘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齐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齐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译文: 武德末年,魏征担任太子洗马,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
太宗杀了太子以后,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担心恐惧,魏征慷慨自如,从容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祸。”太宗听了很受震动,对他厚加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
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
太宗每次与他谈论,都很高兴。魏征也很高兴遇到知已之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
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
他深谋远虑,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太宗曾对他说:“你的罪过比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更重,我任用你却超过齐桓公任用管仲。
近世君臣相互信任,哪里有像你我这样的?”贞观六年,太宗驾幸九成宫,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从前侍奉太子,我见了他们就好像见了仇人,没想到现在却同在宴会上。”
太宗说:“魏征从前确实是我的仇人,但他尽心为国,应当嘉奖。魏征常常犯颜直谏,不容许我做错事,这就是我敬重他的原因。”
魏征拜了两拜说:“陛下引导我让我说话,我才敢直谏。如果陛下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太宗很高兴,每人赏赐钱财十五万。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珪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职,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 *** ,委任你要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
你难道不知道金子在矿石中,有什么珍贵吗?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就为人珍视。我自比为金,把你当做好的工匠。
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魏征于是不辞职了。 唐太宗说:“做天子的人,如果是有道之人,那么百姓就会推他做国君;如果是无道之人,就会被百姓抛弃,(百姓)确实值得敬畏啊。”
魏征说:“自古丧失了天下的国君,都是在天下安定之后忘记了危难,处于天下大治的景况中而忘记了天下大乱的可能,这就是不能长久地统治国家的缘故。……我又听古语说:“‘国君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承载船,也能够颠覆船。’陛下以为(民心)可畏,确实像您说的那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