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陕西美食名
1、梆梆面
梆梆面是陕西汉中市的特色面食,传说当年刘邦封王汉中,到汉中时已近黄昏,仓促间厨师缺少厨具,便使用士兵的矛杆擀面,“砰砰梆梆”一阵热闹,做成面条,丞相萧何见此情景便趣命为“梆梆面”。
也有一说,旧时汉中小贩沿街叫卖梆梆面,多使用木制梆子敲打面条,取其梆梆之声,故名“梆梆面”。
正宗的汉中梆梆面,不是手工擀制的,而是用木梆敲打而成,使其薄如纸片,光韧十足,讲究“一张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再加以秘制汉中辣椒油、凤椒、城固生姜、葱、香菇酱油、香醋等为主做成汤底,加之鸡骨、大骨熬制的回汤,着青蒜苗或葱花,一碗香醇爽口的梆梆面便制作完成。
2、油泼面
油泼面是陕西极具地方特色的面食,又叫扯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
制作油泼面时,将手工制作的面条煮熟后捞进碗里,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放在面上,用热油浇在调料上,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再辅以腊汁肉、西红柿、鸡蛋等,面条红亮柔韧,口感鲜香麻辣,因其关键工序就是油泼,故称油泼面。
3、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关中平原一带的传统特色面食,为西府名小吃,臊子面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周代时臊子面就以尸祭制度的“竣余”礼仪出现在祭祀活动中。
臊子面作为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入口柔韧滑爽,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
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
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以酸辣著称。
一碗合格的岐山臊子面应该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点。
4、葫芦头
葫芦头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似葫芦,因此叫“葫芦头”。
到了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