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情绪失控怎么办?作为父母,该怎么教会孩子控制情绪?
一、接纳并承认自己的坏情绪。
愤怒就像一团浓烟,直到打开一扇窗才会慢慢地散开。接纳和承认孩子的感受就像那一扇窗,可以帮助孩子把心中的愤怒情绪散去。但这样的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们同意或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其实大多数时候,当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被理解后,就会自觉地平静下来,这就为之后的沟通留出了讨论的空间。所以,我们从接纳做起,让孩子明白自己有坏情绪并不可耻,通过练习和管理情绪的工具,坏情绪是可以被控制和管理的。
二、压制孩子的坏情绪是无效的当孩子出现愤怒、悲伤、恐惧等负面情感时,父母不应该限制孩子的行为和表达。比如,对孩子大喊:“你不要再闹了!你不要再哭了!没什么可以害怕的!”因为孩子的坏情绪是不会消失的,只是暂时被父母压抑下去罢了。孩子会继续困在自己的坏情绪里,找不到表达和发泄的出路。这是因为:当孩子还没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感受和情绪是很难受到自我意识的控制的。比如,5岁的哥哥发急时会打妹妹,7岁的女孩儿会对好朋友突然暴怒吼叫,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自己的愤怒。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尽快和孩子一起学习情商智慧,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感,教会他们使用“12345”的情绪自控小工具。
“12345”情绪小工具。
这是一个奇妙的工具,每个孩子都天然自带,无需购买,它就是长在孩子小手上的五根手指头,每根手指代表管理和控制情绪的一个步骤。我们给她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叫“12345。”我们来总结一下口诀。
1.(拇指),我不伤人。
2.(食指)我做深呼吸,我在心里数数。
3.(中指)我讲出我的感受。
4.无名指,我找人帮助我。
5.(小指)我想安静一会儿。
当孩子记住了“12345”的口诀之后,我们就可以跟他一起做角色扮演游戏了。比如,模拟一个情绪失控的场景,妈妈提醒孩子伸出五个小指头,从拇指到小指,一步一步的操练口诀,这就是在练习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三、不要强制孩子做情感的表达
尊重孩子对他人和环境的感受。比如,不要逼孩子叫“叔叔”和“阿姨”,可以和他讨论遇到父母的朋友时要如何打招呼。有一位妈妈在孩子很小时,就示范他们如何与成年朋友握手,所以他们一见到父母的朋友,就会主动伸出右手,用握手来作为问候的方式。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会听到很多的赞扬。而这些来自大人的赞扬,会推动孩子更主动地做一个对他人有礼貌,对自己有节度的人。
四、不要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选择孩子从小就需要对人际关系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比如我们带孩子去游乐场,如果孩子不愿意和与别人一起玩,那就证明他的内心还没有准备好,父母要相信孩子的感觉。等孩子稍大了,他会自己选择与谁交朋友。比如一个妈妈发现她的孩子长大以后逐渐疏远了一些儿时的小伙伴,他好奇地问他的孩子,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之间的爱好和追求不一样了”。对此妈妈表示接受,因为妈妈知道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强加到孩子身上,当然妈妈也在等待机会,让儿时的小伙伴重逢,重新发现彼此。
孩子情绪容易失控,需要及时安抚、沟通交
流,倾听孩子的心声,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孩
子情绪容易失控的情况较为常见,尤其是年龄
较小的孩子,由于无法合理处理情绪问题,也
可能是叛逆、烦躁,或抑郁等情绪问题导致孩
子情绪容易失控,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爱
好,从而转移
孩子的注意力。如此类情况维持
时间较久,可及时就医,必要时通过心理治
疗,及药物治疗缓解孩子症状。
1、及时安抚:当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需要
及时安抚,如言语上予以安慰、给予拥抱或肢
体触摸等,需要较多的耐心,从而安抚孩子的
情绪;
2、沟通交流:如果孩子情绪容易失控,一定
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情绪失控的原
因,引导孩子表达心声、发泄情绪,逐渐稳定
情绪。不能放任不管,否则孩子会更加痛苦,
感觉被忽视,甚至感到被父母抛弃,从而加重
情绪失控的程度;
3、控制情绪:孩子情绪容易失控,可能因为
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会控制自己的
情绪,更不知合理发泄情绪。如孩子容易情绪
失控,要教导孩子学会表达,并且给予鼓励。
及时沟通、及时寻求别人的理解等,从而减少
孩子负面情绪,进而缓解情绪失控的情况;
4、转移注意力:可选择其他兴趣爱好转移注
意力,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
等,或参加其他兴趣班,如画画、音乐等,不
仅可以宣泄负面情绪,让孩子变得乐观、积
极,而且可以转移注意力;
5、心理治疗:孩子情绪容易失控,也可能与
心理疾病有关,如抑郁症、焦虑症,可表现为
注意力难以集中、入睡困难、易激惹、疲劳等
症状,从而导致孩子情绪容易失控,可及时就
医,进行心理治疗,如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家
庭心理治疗等;
6、药物治疗: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抗焦虑、抑郁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氟西汀
胶囊、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文拉法辛胶囊等,
可逐渐缓解此类现象发生。
孩子容易情绪失控,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冷静,更应该从家教这方面好好的严肃的处理一些事情。
一。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出生以后,他所有的行为都和父母有直接的关系,他是一个未成年人,父母就是他的影子,是他的责任人。家教的教育是否严格,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他的一生,包括她的情绪,她的性格和习惯。
二。父亲,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从此受益匪浅,孩子知道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礼仪,更知道什么叫尊师重道。也更应该知道什么叫做孝道。要教育他,从小尊重老师,尊敬老人,尊敬父母。更不应该很情绪化的,想怎样就怎样。
三。教会孩子要知道承认错误,要勇于面对,而不是逃避,更不要觉得父母的宠爱变成了溺爱的一种方式,让你没大没小,不尊重长辈,可以胡乱的砸东西。甚至对父母大大的出手,这就是父母教育的失败。都说棍棒出孝子。有些孩子确实需要教育,不是你说让他自由的生长,他就可以懂道理明事故。小树不修,它不会长直了。所以想要教育情绪失控的孩子,父母应该从小做起,让他学会感恩,让他学会珍惜,更该学会尊重长辈。我们可以和颜悦色的跟他谈,让他懂得一些道理。而不是严厉的去谴责他,收拾他,让他觉得更没面子。如果你在和颜悦色的教育她的同时,她不可以改变。一样和你非常的凶狠。那你就考虑控制他的饮食和消费。让他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他才知道必须向你们服软,他才可以得到父母的关爱。他就会改变和我的想法相同,就采纳吧!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乖巧懂事,虽然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但是起码教育一下,也能够通情达理,不要无理取闹。能够做到这样,父母也就少操心,孩子也能更愉快。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与父母的希望背道而驰,绝大部分的孩子,无法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稍有不顺,就会又哭又闹,甚至大发雷霆。情绪管理的失控让父母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
第一、心智发育不成熟
孩子还在不断地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无论是身体的生长,还是心智的成长。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还缺乏基本的能力,也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技巧。
从根本上而言,孩子还是一个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家伙。他们不会过多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或者环境的影响,只要他们觉得需要宣泄自己的情绪,就会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
相较于他们的理性思维而言,感性思维总是占据着上风,所以,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这是孩子本性的自然流露而已。
第二、表达还有障碍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十分欠缺,他们对于心中希望的东西,还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诉求。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需求,或者说需要一些复杂表达才能说清楚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词汇量的欠缺就容易造成词不达意,引起他人的误解。或者语法的明显错误,造成他人的困惑。这是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因此也就造成了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而造成情绪的失控。甚至会出现交流越多,意思表达越是混乱的状态,最终导致了精神上的急躁,只能用哭闹来宣泄。
第三、感到被忽视
孩子总是脆弱的,这是身体条件的限制所决定的,技能的不足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所以,他们经常需要得到父母的安慰和保护。
他们也会用各种方法去表达这种诉求,只是有些表达的方式相对隐晦,而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围着孩子转悠,当孩子感觉被忽视的时候,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降低。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很容易关不住情绪的闸门,让泪水喷涌而出。第一、正视孩子的需求
孩子对于生活的需求,其实非常简单,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一定要给予正面的回应,比如有时候,孩子找家长聊天,只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敷衍,千万不要因为忙于家务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只有及时的回应,才能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爱护,才能让孩子的心理产生足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他们也就不会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导致情绪失控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减少。
第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就不适当的方式表达需求和情绪的时候,家长首先还是要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表达,千万不要予以严厉的呵斥和指责。
这样,只会火上浇油,让孩子情绪更加恶劣。当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家长可以耐心地去询问孩子的需求,告知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然后针对孩子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难,告诉孩子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解决。
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护和关心,并且逐渐学会正确处置问题的方式方法,尽量减少耍脾气来达成目标的行为。第三、训练孩子管理自己
情绪管理,只是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一部分,这些技能的获得,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自我管理密切相关。所以,父母应当把孩子的情绪管理纳入自我管理这个大范围中去考量。
当孩子该自己吃饭的时候,就要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吃饭,然后就是根据孩子的能力,逐渐安排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自己穿衣、上厕所等等。
甚至可以帮着父母整理家务。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逐渐让孩子建立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情绪管理的控制打下基础。
第四、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孩子对于情绪的表达,其实都是随性而发,他们完全在乎自己内心的感受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以及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对此,父母应当从小对孩子进行情绪的认知教育,需要告诉孩子去了解不同的情绪产生的原因,各种情绪对于事情的解决的重要性。以此让孩子了解到,大哭大闹乱发脾气对于事情的解决。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乖巧懂事,虽然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但是起码教育一下,也能够通情达理,不要无理取闹。能够做到这样,父母也就少操心,孩子也能更愉快。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与父母的希望背道而驰,绝大部分的孩子,无法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稍有不顺,就会又哭又闹,甚至大发雷霆。情绪管理的失控让父母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
第一、心智发育不成熟
孩子还在不断地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无论是身体的生长,还是心智的成长。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还缺乏基本的能力,也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技巧。
从根本上而言,孩子还是一个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家伙。他们不会过多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或者环境的影响,只要他们觉得需要宣泄自己的情绪,就会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
相较于他们的理性思维而言,感性思维总是占据着上风,所以,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这是孩子本性的自然流露而已。
第二、表达还有障碍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十分欠缺,他们对于心中希望的东西,还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诉求。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需求,或者说需要一些复杂表达才能说清楚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词汇量的欠缺就容易造成词不达意,引起他人的误解。或者语法的明显错误,造成他人的困惑。这是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因此也就造成了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而造成情绪的失控。甚至会出现交流越多,意思表达越是混乱的状态,最终导致了精神上的急躁,只能用哭闹来宣泄。
第三、感到被忽视
孩子总是脆弱的,这是身体条件的限制所决定的,技能的不足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所以,他们经常需要得到父母的安慰和保护。
他们也会用各种方法去表达这种诉求,只是有些表达的方式相对隐晦,而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围着孩子转悠,当孩子感觉被忽视的时候,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降低。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很容易关不住情绪的闸门,让泪水喷涌而出。第一、正视孩子的需求
孩子对于生活的需求,其实非常简单,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一定要给予正面的回应,比如有时候,孩子找家长聊天,只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敷衍,千万不要因为忙于家务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只有及时的回应,才能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爱护,才能让孩子的心理产生足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他们也就不会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导致情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