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关于苏轼的资料(赏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取进士。
历任福昌县主簿、文理评事、殿中丞等。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
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再徙常州。
哲守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起为翰林学士。
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上书神宗表示反对,但对“裁减皇族恩例,刊定任子条式,修完器械,阅飞旗鼓”等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的措施,却表示赞同。
多年来作地方官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矛盾和新法的某些好处有进一步了解。
这时司马光要废除一切新法,他则主张:“较量利害,参用所长。
”反对执政大臣一意孤行。
又因此受到旧党程颐的攻击。
元祜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徙颖州、扬州、定州。
八年,复行新法,时新党已变质,他又被贬至南疆的惠州、琼州、昌化等地。
徽宗即位、遇赦北还,次年卒于常州。
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所谓“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艺才华颇高,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其词作多为怀古伤今,咏史咏物,说理谈禅,书怀言志,农村风光,抒情叙事等等,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而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扩大了词的领域。
形式上力图不受音律约束,使词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
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词风格,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
有关经历故事:
与中国的大多数文人一样,苏轼的饮酒,也往往是借酒浇愁,以酒来自我解脱。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御史台官吏皇甫遵,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苏轼。
罪名是苏轼的一些诗文讥讽朝廷、指斥皇上。
就这样,苏轼在监狱里被关押了130天,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
后幸得张方平、范镇等人营救,才释放出狱,贬职于黄州。
到了黄州后,他心如止水,把贵贱、毁誉、得失,乃至生死都置之度外。
他在黄州所写的诗词中,差不多都有一个酒字,这说明在旷达的外衣下,仍掩盖不了他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情。
最有代表性的是《前赤壁赋》。
赋中写他与客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船上,他们一面饮酒,一面歌唱,一面欣赏江上的美景,似乎十分欢乐。
继而写客人吹箫,其声凄厉,气氛陡然从乐转悲。
再接写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抒发了对人生短促涉小的感叹。
最后写主人的以慰,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
于是客人转悲为喜,一起畅饮酣睡,直到天明。
在赋中,苏轼企图以旷达来摆脱对现实的苦闷,但实际上是摆脱不了的。
这和陶渊明、欧阳修、李白等人以酒解愁,寄情山水的心态完全一样。
苏轼不仅会喝酒,而且会酿酒,有人称他为“酿酒专家”。
他在黄州酿蜜酒,以少量蜂蜜掺了蒸面,发酵,以米和米饭为主料做成米酒。
在定州酿过松酒,这种酒甜中带点苦味。
在广东惠州,酿过桂酒,用生姜、肉桂做配料酿成。
这种酒,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养神发色,常服可延年益寿,苏轼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
在海南酿“真一酒”。
真一酒是上等好酒,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酿成,呈玉色,酒性温和,饮之可解渴而不易醉。
与王驸马所酿碧玉香完全一样。
苏轼特为此酒写过《真一酒歌》和《真一酒诗》,说此酒是天造之药,特别是和而庄。
所以取名为真一是因为作者自酿、自取,与诗中的人间真一东坡老相合。
苏轼与扬州
苏轼于公元1092年做扬州知州,他在扬州的时间不长,二月到任,八月离开,前后只有半年。
在短短的时间内,却做了几件颇有口碑的好事。
一是他刚上任就上书朝廷,要求免去民间的“积欠”,使老百姓“稍知一饱之乐”。
二是要求准许官船的船夫可以捎带货物,使他们有以为生。
三是取消蔡京在扬州兴下的芍药“万花会”。
扬州的芍药是名噪南北的,蔡京守扬州时,仿照洛阳牡丹盛开时作“万花会”的做法,也搞起芍药的“万花会”,用花十万多枝。
“吏缘为奸”,扬州百姓对此深恶痛绝。
苏轼来到扬州,立即罢去了“万花会”,有效地轭制了这种劳民伤财的做法。
公余之暇,苏轼也常探访扬州的名胜古迹。
石塔寺即古木兰院,是唐代王播“饭后钟”、碧纱笼”故事产生的地方。
苏轼有一首《石塔寺》诗,是针对王播的故事而作的翻案文章。
大意是:王播饿花了眼辨不出东西,做诗忘记了时间,不以自己的饱饿来估量吃饭的时间,却只顾听打钟,钟难道是饭吗?和尚开玩笑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在二十年后王播发达了,却念念不忘这件事写诗嘲讽?寺里当初如果一直养着他,对他只是有害无益。
和尚知道王播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所以才故意 *** 他一下,使其奋发图强。
应当知道,当时和尚饭后敲钟,倒是有眼光有见识的行为呢!苏轼是借王播的故事,对那些只记得人家一时的不是和以新显傲故交的人表示一下遗憾与不满。
苏轼还有一首《谷林堂》诗。
谷林堂在扬州大明寺内,相传是在苏轼任扬州知州时建造的。
堂名就取自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苏轼虽然在扬州任职的时间不长,但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位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对扬州诗词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取进士。
历任福昌县主簿、文理评事、殿中丞等。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
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再徙常州。
哲守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起为翰林学士。
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上书神宗表示反对,但对“裁减皇族恩例,刊定任子条式,修完器械,阅飞旗鼓”等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的措施,却表示赞同。
多年来作地方官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矛盾和新法的某些好处有进一步了解。
这时司马光要废除一切新法,他则主张:“较量利害,参用所长。
”反对执政大臣一意孤行。
又因此受到旧党程颐的攻击。
元祜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徙颖州、扬州、定州。
八年,复行新法,时新党已变质,他又被贬至南疆的惠州、琼州、昌化等地。
徽宗即位、遇赦北还,次年卒于常州。
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所谓“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艺才华颇高,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其词作多为怀古伤今,咏史咏物,说理谈禅,书怀言志,农村风光,抒情叙事等等,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而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扩大了词的领域。
形式上力图不受音律约束,使词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
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词风格,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
有关经历故事:
与中国的大多数文人一样,苏轼的饮酒,也往往是借酒浇愁,以酒来自我解脱。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御史台官吏皇甫遵,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苏轼。
罪名是苏轼的一些诗文讥讽朝廷、指斥皇上。
就这样,苏轼在监狱里被关押了130天,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
后幸得张方平、范镇等人营救,才释放出狱,贬职于黄州。
到了黄州后,他心如止水,把贵贱、毁誉、得失,乃至生死都置之度外。
他在黄州所写的诗词中,差不多都有一个酒字,这说明在旷达的外衣下,仍掩盖不了他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情。
最有代表性的是《前赤壁赋》。
赋中写他与客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船上,他们一面饮酒,一面歌唱,一面欣赏江上的美景,似乎十分欢乐。
继而写客人吹箫,其声凄厉,气氛陡然从乐转悲。
再接写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抒发了对人生短促涉小的感叹。
最后写主人的以慰,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
于是客人转悲为喜,一起畅饮酣睡,直到天明。
在赋中,苏轼企图以旷达来摆脱对现实的苦闷,但实际上是摆脱不了的。
这和陶渊明、欧阳修、李白等人以酒解愁,寄情山水的心态完全一样。
苏轼不仅会喝酒,而且会酿酒,有人称他为“酿酒专家”。
他在黄州酿蜜酒,以少量蜂蜜掺了蒸面,发酵,以米和米饭为主料做成米酒。
在定州酿过松酒,这种酒甜中带点苦味。
在广东惠州,酿过桂酒,用生姜、肉桂做配料酿成。
这种酒,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养神发色,常服可延年益寿,苏轼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
在海南酿“真一酒”。
真一酒是上等好酒,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酿成,呈玉色,酒性温和,饮之可解渴而不易醉。
与王驸马所酿碧玉香完全一样。
苏轼特为此酒写过《真一酒歌》和《真一酒诗》,说此酒是天造之药,特别是和而庄。
所以取名为真一是因为作者自酿、自取,与诗中的人间真一东坡老相合。
苏轼与扬州
苏轼于公元1092年做扬州知州,他在扬州的时间不长,二月到任,八月离开,前后只有半年。
在短短的时间内,却做了几件颇有口碑的好事。
一是他刚上任就上书朝廷,要求免去民间的“积欠”,使老百姓“稍知一饱之乐”。
二是要求准许官船的船夫可以捎带货物,使他们有以为生。
三是取消蔡京在扬州兴下的芍药“万花会”。
扬州的芍药是名噪南北的,蔡京守扬州时,仿照洛阳牡丹盛开时作“万花会”的做法,也搞起芍药的“万花会”,用花十万多枝。
“吏缘为奸”,扬州百姓对此深恶痛绝。
苏轼来到扬州,立即罢去了“万花会”,有效地轭制了这种劳民伤财的做法。
公余之暇,苏轼也常探访扬州的名胜古迹。
石塔寺即古木兰院,是唐代王播“饭后钟”、碧纱笼”故事产生的地方。
苏轼有一首《石塔寺》诗,是针对王播的故事而作的翻案文章。
大意是:王播饿花了眼辨不出东西,做诗忘记了时间,不以自己的饱饿来估量吃饭的时间,却只顾听打钟,钟难道是饭吗?和尚开玩笑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在二十年后王播发达了,却念念不忘这件事写诗嘲讽?寺里当初如果一直养着他,对他只是有害无益。
和尚知道王播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所以才故意 *** 他一下,使其奋发图强。
应当知道,当时和尚饭后敲钟,倒是有眼光有见识的行为呢!苏轼是借王播的故事,对那些只记得人家一时的不是和以新显傲故交的人表示一下遗憾与不满。
苏轼还有一首《谷林堂》诗。
谷林堂在扬州大明寺内,相传是在苏轼任扬州知州时建造的。
堂名就取自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苏轼虽然在扬州任职的时间不长,但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位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对扬州诗词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