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自重应力?何谓附加应力?二者在地基中如何分布?
自重应力是岩土体内由自身重量引起的应力。岩土体中任一点垂直方向的自重应力,等于这一点以上单位面积岩土柱的重量。
附加应力是指荷载在地基内引起的应力增量。是使地基失去稳定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通常采用布辛涅斯克理论公式计算。
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由于基底压力作用于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上,故也称基底接触压力。基底压力即是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外荷载,也是计算基础结构内力的外荷载。
基底附加压力:由于建筑物荷重使基底增加的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基础通常是埋置在天然地面下一定深度的,这个深度就是基础埋置深度。由于天然土层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已经完成,故只有超出基底处原有自重应力的那部分应力才使地基产生附加变形。
扩展资料:
岩体中原始地应力的确定是采矿、水利等地下工程中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课题。岩石应力的测试手段和分析方法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主要是由于岩石材料极端复杂的性质限制了测试与分析理论的发展。地壳表层的岩石多数为沉积岩,层理、层面、节理等地质构造,使岩体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
按照有效应力原理,对饱和土,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应力之和,也就是说,总应力分为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应力(它是总应力中的无效部分即中性部分)两部分,或者说,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应力是总应力的两个组成部分。
总体中的部分不可能超过总体,如:土分为粗粒土和细粒土,一个场地粗粒土的数量和细粒土的数量不可能超过土的数量。因此,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应力都不可能超过总应力。
土颗粒或集合体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粒间连结以及土颗粒或集合体和孔隙的排列特征,是附加应力传递的桥梁、分布的载体。颗粒或集合体间的距离、孔隙的大小、空间排列、粒间连结的形式、强度等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土体中附加应力状态的重新调整。
因此,土体结构是附加应力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土体结构是土体的骨架,由土颗粒和粒间连接形成。它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土体具有承受外部荷载的能力,具有结构强度。成为附加应力依附的介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附加应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重应力
所谓土的自重应力就是指由于土体本身的自重而对下部土层产生的应力,自重应力 在建筑物建造之前就存在土中。因为土层的覆盖面积很大,理论上说是无限大,所以土的自重应力可看作作用于下部土层中分布面积为无限大的荷载,也就说明了土体在自重压力下不能侧向变形也不能剪切变形,只能竖向变形。
根据自重应力的概念,可以得知,由于各层土的重度不同以及地下水的影响(浮重度),所以自重应力的分布是一条折线,转折点在不同土层构造的交界处和地下水位处。
土的附加应力则是指由于新增附加荷载(也就是建筑物的重量)在地基土中产生的新增应力,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由于建筑物的基础面积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因此附加荷载和自重应力不同,不是无限大的分布而只是局部荷载,应力通过荷载下土粒的逐个传递至深层,在此同时发生应力扩散,随着深度的增加,荷载分布到更大的面积上去,使单位面积上的应力愈来愈小。
因此土的附加应力分布与自重应力不同,而是有自己独特分布规律,这才是我们研究土力学最重要的内容。简单来说,附加应力的分布呈现以下三个分布规律:1. 在地面下任意深度的水平面上,各点的附加应力不相等,在力作用的集中线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 2. 土层埋深越深,附加应力分布的面积越大;3. 在同一竖线上的附加应力随深度而变化,超过某一深度后,深度越大,附加应力越少。
2016-10-1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自重应力是岩土体内由自身重量引起的应力。岩土体中任一点垂直方向的自重应力,等于这一点以上单位面积岩土柱的重量。
附加应力是指荷载在地基内引起的应力增量。是使地基失去稳定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通常采用布辛涅斯克理论公式计算。
基础的附加应力
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由于基底压力作用于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上,故也称基底接触压力。
基底压力即是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外荷载,也是计算基础结构内力的外荷载。
基底附加压力:由于建筑物荷重使基底增加的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
基础通常是埋置在天然地面下一定深度的,这个深度就是基础埋置深度。由于天然土层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已经完成,故只有超出基底处原有自重应力的那部分应力才使地基产生附加变形。
土的附加应力是指地基上覆建筑或构筑物荷载产生的应力。分布与自重应力不同,因基础面积是有限的,基础荷载是局部荷载,应力通过荷载下土粒的逐个传递至深层,在此同时发生应力扩散,随着深度的增加,荷载分布到更大的面积上去,使单位面积上的应力愈来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