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其中可证明伪性的例子究竟有哪些呢?
“可证伪性”是由Karl Popper(波普尔)提出的。波普尔,一个可能从来都没有被大部分的思想家认为是主流的英国思想家、科学家。“可证伪性”出自他的代表作《科学研究的逻辑》一书。距离波普尔提出“可证伪性”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虽然这个观点一直在被质疑甚至是否定,却不可不承认,波普尔在科学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可证伪性”,看看在科学界有哪些可证伪的例子。
一、“可证伪性”的定义“可证伪性”是针对于科学而言的。那么,科学又是什么呢?在科学界,对于科学的判断一般是遵循四个标准,即逻辑、经验、社会学和历史标准。其中又以逻辑标准和经验标准为重。所谓逻辑标准,就是需要在逻辑上保持一贯性,至少要做到可以自圆其说,而不是自相矛盾。经验标准,这里的经验指的并不是生活经验,而是指的哲学的经验,即观察、实验,也可以看成是实证。那么,这个实证所指向的便是“可证伪性”了。任何的科学理论都需要可以被证伪,如果某一项科学在任何的条件下都是不可证伪的,都是正确的,那么这就是伪科学了。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可证伪不是科学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他需要做的就是确定一个科学理论可能在某种情况或者前提下会被推翻,但不需要你真的去推翻他。所以,一个科学理论需要被证实,同时也需要被证伪。
二、科学界有哪些可证伪的例子科学界里被证伪的例子其实挺多的。比如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重的物体会比轻的物体先到达地面”的理论,就被伽利略给推翻了。伽利略在1950年的时候,通过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扔出两只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的铁球,得到了两只铁球是同时降落,并没有时间差的结论。再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这套理论体系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问题,但他也被证伪了。原因就是如果在宇宙空间里,通过望远镜以及卫星技术来计算空间和周团星团的数量,得到的数所与爱因斯坦理论之间是存在着偏差的,虽然可能很小,却真实存在。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其实不难发现,因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历史的进程总是不断向前的。新的发现与旧的理论相悖时,证伪也就存在了。所以,科学就是不断地寻找被证伪的过程和挑战。
2024-11-3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