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谈“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 我来答
苏轼鑫dx
2022-06-06 · TA获得超过91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3.5万
展开全部
      说起“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我们必须谈一下崖山海战。崖山海战是南宋末年宋元的最后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告终。战后宋朝随之覆灭,元朝完全统一了中国。这是崖山海战,标志着南宋朝廷灭亡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之后中国的文化也出现了一个大的断层期。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指的是文化上亡国而非政治上亡国,文化上的亡国,让一个民族更加悲痛。一个国家的主体民族被奴役,成为其他民族的被征服者,而征服者还是社会文化上落后于所有被征服民族的游牧民族。汉文化正常的发展进程被打断,给中华文明(单指汉文化)带来了巨大伤害,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

      我们从钱谦益的《后秋兴十三》中不难再找到这句话的出处。“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这是钱谦益的诗词,“崖山之后,再无中华”的原型。这是一个失节的南明遗民的话语,虽然他是怯懦的文人,但我们也能读出他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中华文化的断层出现在崖山之后,那中国的停滞是否就在那时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些学者正在思考的问题。崖山之后的时期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断层,一次因为战争而衰落的一个时期,中华文化的文明依然在延续着,继续朝前发展着。明朝阳明先生的心学影响着儒学的发展,这是中华文化的发展。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也是中华文明的再一次升华。总而言之,崖山之后,中国文化并没有停滞,而是在批判中依然前行。

      中华文化是从未间断、一直都在传承的文化,只是在某个历史时期曾经衰落过,而并未真正消亡。每一种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一直繁盛的,中华文化也不例外。埃及文化衰落了,印度文化也衰落了,但中华文化并没有像这两种文化而间断了,而是在衰落与复兴中一直发展。所以我们要站在一种历史批判的发展角度去看待“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历史总是进步的、发展的,中华文化也是在向着未来发展。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责任在当代青年,青年人应该用时代的眼光去看“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发展当代的中华文化,必须充分发掘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承并发扬符合时代价值的中华文化,是青年人对待“崖山之后,再无中华”的正确态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