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多高需要吃药?

 我来答
俊慕若窗绅0v
2022-08-05 · TA获得超过22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33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65.5万
展开全部
血脂重点观察四项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其中,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因此是中老年人需要重点观察的指标。那么,这两项指标多高需要服药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两项指标的主要作用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这两项指标越高,对心脑血管的损害就越大,发生缺血性梗死的风险就越高。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预测价值更大,因此多数患者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低作为参考指标。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应超过3.4mmol/L,但并非低于3.4mmol/L以下就无需用药,因为不同的患者降脂指标不一样。如果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或发生过稳定性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发作等患者,均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较低范围,以减轻对心脑血管的损害,预防复发或加重,通常需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几乎需要终生服用他汀。部分患者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但如果未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超过10%,也需要服用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主要包括: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为目的时,应首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如果甘油三酯严重升高,如高达5.6mmol/L时,可诱发急性胰腺炎,此时应首先降低甘油三酯,药物以贝特类为宜。

综上,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发作等患者,几乎需要终生服用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4.9mmol/L或总胆固醇高于7.2mmol/L时,或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时也应使用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甘油三酯高于5.6mmol/L时应使用贝特类药物降脂。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 健康 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血脂高的发生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遗传因素,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就与肝脏的脂代谢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用降脂药干预。此外,血脂中的成分都是经肝脏合成与代谢的,虽然这个过程与日常生活比如饮食与运动有关,但所受的影响程度不一样,比如胆固醇出现升高大多是因为肝脏功能障碍引起,单靠改变生活方式收效不明显,而甘油三酯与饮食关系密切,改变饮食结构就比较容易降下来,
总胆固醇参考标准 甘油三酯升高参考标准 低密度脂蛋白参考标准
特别要提醒的是,对低密度脂蛋白来说,特殊人群超过下列标准即需要及时服用降脂药,且必须长期服用不可轻易中断:

像血脂这样的 健康 检查指标,发现某个指标或几个指标偏高,要不要服药的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考量?先来说一个大原则:相对于不同的个体,如果经过评估,目前的血脂水平会造成高危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或者有导致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的风险,而通过生活干预调理,又无法有效的将其调整至达标范围内的话,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

血脂检查指标一般有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因素则不止仅仅是看血脂指标这一项,是否已有心血管疾病和无心血管疾病不一样,而无心血管疾病,也要在了解血脂情况的基础上,综合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吸烟、是否有肥胖、是否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龄等因素来判断,如果综合判断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而血脂指标又无法控制达标的,就推荐服药来控制血脂。

到底何种情况需要服药,何种情况不需要服药,简单的来为大家总结一下——

1. 单纯甘油三酯升高(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无心血管疾病)的,如果甘油三酯水平未超过5.6mmol/L,建议先通过生活调理来控制甘油三酯,减肥,加强运动,低脂低糖饮食,戒烟酒,避免熬夜,这些方面都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如果甘油三酯重度升高,而通过生活调理又控制不下来的情况,则建议服用药物来控制甘油三酯,贝特类药物,高纯度鱼油,烟酸类药物都是调节甘油三酯升高的药物,可以根据情况选用。

3. 未发作过心血管疾病的,如果总胆固醇超过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超过4.9mmol/L,不需要其他风险评估,就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情况了,这种情况下,一般光靠生活干预是无法把血脂降下来的,建议服药控制血脂,选择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脂药,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2.6以下才算达标。

4. 未发作过心血管疾病的,低密度脂蛋白超过3.4,但未达到4.9的高危评估值的,则需要结合高血压,糖尿病,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情况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心血管疾病风险,具体如何判断就不多说了,这种情况可以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如果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而低密度脂蛋白通过生活调控干预,又无法降到2.6mmol/L以下的,建议服用药物来控制,目标值是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2.6以下。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脂是否需要服药,血脂高到多少需要服药控制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看血脂指标就能评估判断的,如果发现血脂超标了,不妨请教下专业人士,做好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再确认要不要服药进行控制,最后还是要强调的一点还是, 如果生活调理干预无法控制血脂达标(这个达标值不同情况要求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又属于高危或极高危风险的情况,才需要考虑服药控制血脂。

如果患者在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后,低密度脂蛋白仍然高于正常范围3.1mmol/L,那么就要结合服用降脂药物来使血脂达标。

一些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使血脂不高,建议常规服用降脂药物,相对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便是他汀类药物,代表性药物有瑞舒伐他汀,这类药物不但可以降低血脂,在临床当中主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药,它可以稳定斑块,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的进展。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大于等于6.2mmol/L,甘油三酯(TG)大于等于4.1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大于等于2.3mmol/L。LDL-c大于等于1.9mmol/L,或在1.8 4.9mmol/L区间且年龄超过40岁的糖尿病患者,被定义为高危人群。

血脂多高需要吃药?

血脂多高,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说明血脂大概多高需要吃药,如果患者在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后,低密度脂蛋白仍然高于正常范围3.1mmol/L,那么就要结合服用降脂药物来使血脂达标。

对于一些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使血脂不高,也会建议常规服用降脂药物,相对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便是他汀类药物,代表性药物有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这类药物不但可以降低血脂,在临床当中主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药,它可以稳定斑块,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的进展。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