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于2018-11-18
唐朝宰相名单
高祖:宰相十六人。秦王。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抗。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齐王元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
太宗:宰相二十九人。裴寂。萧瑀。陈叔达。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温彦博。岑文本。魏征。侯君集。杨师道。戴胄。刘洎。李世绩。张亮。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宏礼。王珪。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
高宗:宰相四十七人。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李世绩。柳奭。宇文节。韩瑗。来济。崔敦礼。李义府。许敬宗。杜正伦。辛茂将。任雅相。卢承庆。许圉师。上官仪。刘祥道。窦德元。乐彦玮。孙处约。姜恪。陆敦信。戴至德。刘仁轨。杨武。李安期。张文瓘。赵仁本。阎立本。李敬元。郝处俊。来恒。薛元超。李义琰。高智周。张大安。裴炎。王德真。崔知温。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元同。刘齐贤。
武周:宰相七十八人。刘仁轨。薛元超。郭正一。姚元崇。裴炎。袁恕己。敬晖。岑长倩。郭待举。魏元同。刘齐贤。韦宏敏。桓彦范。王德真。刘袆之。武承嗣。骞味道。崔�。李景谌。韦方质。沉君谅。裴居道。韦思谦。苏良嗣。韦待价。张光辅。王本立。范履冰。邢文伟。武攸宁。傅游艺。史务滋。宗秦客。格辅元。乐思诲。任知古。欧阳通。裴行本。狄仁杰。杨执柔。李游道。袁智宏。崔神基。崔元综。李昭德。姚�。李元素。王璇。娄师德。韦巨源。陆元方。豆卢钦望。苏味道。王孝杰。武什方。杨再思。杜景佺。周允元。孙元亨。李道广。王方庆。王及善。宗楚客。武三思。吉顼。李峤。张锡。韦安石。李怀远。顾琮。李迥秀。朱敬则。唐休璟。韦嗣立。崔元暐。张柬之。房融。韦承庆。
中宗:宰相三十八人。刘景先。岑长倩。郭待举。韦宏敏。安国相王。姚元之。韦安石。唐休璟。崔元暐。杨再思。张柬.裴谈。岑羲。张嘉福。
睿宗:宰相二十五人。平王。李峤。萧至忠。张仁亶。韦嗣立。赵彦昭。韦安石。苏瑰。唐休璟。裴谈。张锡。岑羲。崔湜。刘幽求。钟绍京。李日知。薛稷。姚元之。崔日用。宋璟。郭元振。张说。窦怀贞。魏知古。陆象先。
玄宗:宰相三十四人。刘幽求。韦安石。魏知古。崔湜。陆象先。窦怀贞。岑羲。萧至忠。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卢怀慎。源干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崔圆。房管。崔涣。
肃宗:宰相十六人。韦见素。崔圆。房管。裴冕。崔涣。李麟。苗晋卿。张镐。王玙。吕諲。李岘。第五琦。李揆。萧华。裴遵庆。元载。
代宗:宰相十二人。雍王适。苗晋卿。裴遵庆。元载。李辅国。刘晏。李岘。王缙。杜鸿渐。裴冕。杨绾。常衮。
德宗:宰相三十五人。崔佑甫。常衮。李勉。杨炎。卢杞。马燧。关播。萧复。乔琳。刘从一。姜公辅。卢翰。李晟。张延赏。韩滉。崔造。柳浑。李泌。董晋。赵憬。陆贽。贾耽。卢迈。崔损。赵宗儒。郑余庆。杜佑。齐抗。高郢。郑珣瑜。张镒。刘滋。齐映。浑瑊。窦参。
顺宗:宰相七人。贾耽。杜佑。郑珣瑜。高郢。韦执谊。杜黄裳。袁滋。
宪宗:宰相共二十九人。贾耽。韦执谊。杜佑。杜黄裳。袁滋。郑余庆。于�9�1。郑絪。武元衡。李吉甫。韩宏。裴洎。李藩。权德舆。李绛。张宏靖。韦贯之。裴度。李逢吉。王涯。崔群。李墉。李夷简。皇甫镈。程异。令狐楚。萧俯。段文昌。崔植。
穆宗:宰相十四人。韩宏。裴度。李夷简。皇甫镈。令狐楚。张宏靖。萧俯。段文昌。崔植。杜元颖。王播。元稹。李逢吉。牛僧孺。
敬宗:宰相七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吉。牛僧孺。李程。裴度。窦易直。
文宗:宰相二十四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吉。牛僧孺。窦易直。裴度。韦处厚。杨嗣复。李�。路随。李宗闵。段文昌。宋申锡。李德裕。李固言。郑覃。王涯。李训。贾餗。舒元舆。李石。陈夷行。崔珙。崔郸。
武宗:宰相十五人。李固言。李石。杨嗣复。李�。崔郸。牛僧孺。崔珙。李德裕。陈夷行。李绅。李让夷。崔铉。杜悰。李回。郑肃。
宣宗:宰相二十三人。李让夷。李绅。郑肃。李回。白敏中。韦琮。崔元式。李德裕。卢商。马植。周墀。崔龟从。任铭。魏扶。令狐绹。裴休。魏�8�6。崔慎由。郑朗。萧邺。刘瑑。夏侯孜。蒋伸。
懿宗:宰相二十一人。令狐绹。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悰。毕諴。杨收。曹确。高璩。萧置。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
僖宗:宰相二十三人。萧仿。崔彦昭。郑畋。卢携。王铎。李蔚。郑从谠。崔沆。豆卢瑑。王徽。裴澈。萧遘。韦昭度。郑昌图。杜让能。孔纬。张浚。韦保衡。赵隐。刘邺。裴坦。刘瞻。刘崇望。
昭宗:宰相二十五人。韦昭度。孔纬。杜让能。张浚。刘崇望。崔昭纬。徐彦若。郑延昌。王抟。崔胤。李磎。陆扆。孙偓。郑綮。朱朴。崔远。裴贽。裴枢。王溥。独孤损。柳璨。陆希声。苏检。卢光启。韦贻范。
哀帝:宰相六人。裴枢。独孤损。崔远。柳璨。张文蔚。杨涉。
唐朝没有丞相这个官职。
唐朝行使宰相权利的官职是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舍人、门下侍郎。
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唐高宗后,尚书仆射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参议朝政的百官加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加衔的也是宰相。
扩展资料:
唐朝行使宰相权利的官职介绍:
1、中书令
隋唐早期,任中书令为中书省之长官,属于宰相职。隋朝时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内史令,中书省为内史省。
炀帝时一度改为内书令,开始与侍中成为宰相,在具体执政上超过尚书令,尚书令仅仅成为荣誉头衔,隋文帝的三个儿子同时被加尚书令,而执政的杨素为中书令(内史令)。
唐朝依然沿袭隋朝,唐太宗开始也加衔尚书令。唐武德三年(620),复为中书令。高宗曾改为右相。武则天时改中书令为“内史”,中书省为“凤阁”。
玄宗开元初一度改为紫微令,天宝初又改为右相。后均复旧。唐初中书令为正三品,位侍中上,大历二年同升正二品。
唐后期多以两省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以两省长官位高权重故,不常除拜。或用以藩镇武将加衔,不预政事。
2、侍中
侍中,意为可入禁中受事。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3、尚书仆射
本是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