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没有丞相这个官职。
唐朝行使宰相权利的官职是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舍人、门下侍郎。
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唐高宗后,尚书仆射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参议朝政的百官加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加衔的也是宰相。
扩展资料:
唐朝行使宰相权利的官职介绍:
1、中书令
隋唐早期,任中书令为中书省之长官,属于宰相职。隋朝时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内史令,中书省为内史省。
炀帝时一度改为内书令,开始与侍中成为宰相,在具体执政上超过尚书令,尚书令仅仅成为荣誉头衔,隋文帝的三个儿子同时被加尚书令,而执政的杨素为中书令(内史令)。
唐朝依然沿袭隋朝,唐太宗开始也加衔尚书令。唐武德三年(620),复为中书令。高宗曾改为右相。武则天时改中书令为“内史”,中书省为“凤阁”。
玄宗开元初一度改为紫微令,天宝初又改为右相。后均复旧。唐初中书令为正三品,位侍中上,大历二年同升正二品。
唐后期多以两省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以两省长官位高权重故,不常除拜。或用以藩镇武将加衔,不预政事。
2、侍中
侍中,意为可入禁中受事。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3、尚书仆射
本是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宰相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长官(即中书令、侍中令和尚书左、右仆射共四人)组成相阁,这四人都可以称为宰相。
只是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才废除了丞相一职,但建立了内阁制度
清朝沿袭明朝制度,也没有设立丞相制度,雍正年间建立了军机处,由此中国皇权达到了中国封建史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