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猜灯谜?
猜灯谜的四大技巧:琢磨谜面,字字不放;掌握典故,广泛联想;一字多义,举一反三;顺藤摸瓜、曲径通幽。
1、琢磨谜面,字字不放
有不少谜的谜面,往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猜时首先要看懂弄通谜面作者的用意,对谜条上的字句要细细推敲,每个字都不能轻易放过。
例如:“宋字去了盖,不作木字猜”,打一字。乍一看,谜底明明是个“木”,可是第二句限止不能猜“木”字;再把谜面反复读上几遍,原来“宋字”两字都是宝盖头,而将两个宝盖都去掉,即成“木子”,拼起来即成了“李”。此谜妙在“字”字实用,使猜者有联想、思索的余地。
2、掌握典故,广泛联想
有些谜往往巧借典故,如果不知典故的来历,就不可能猜中。诚然,灯谜的运典要以通俗为主,不可用生疏、冷辟和大家不熟悉的典故入谜。运典创作的灯谜佳作举不胜举。
例如:“曹冲称象”打文化艺术品名一。猜这个谜首先要熟悉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悉知典故后,要从称大象的工具和方法上动脑筋,因谜底局限几字,只能高度概括,即从水、河、木船、石块、刻痕上广泛联想。在文化艺术品中有个“水印木刻”,正好合乎谜意。
3、一字多义,举一反三
运用汉字的一字多义,别解成谜,是谜的普遍方法。
例如:“唐古拉山口”打纺织品名“藏青线卡”。谜作者故意将谜底别解为:西藏、青海线上的卡口,经人猜出,回味无穷。
4、顺藤摸瓜、曲径通幽
谜有平直、曲折之分,平直和曲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猜谜时要仔细研究谜面,充分利用已知条件。
例如:谜面一个“杖”字要猜两个常用词,如果用拆字的方法,只好拆成“木”、“丈”两字,任你增或损,也无法联成两句词语;进而在“杖”字的用途上动脑筋。杖可能为“手杖”,是老年人或行路有困难的人用来辅助行动的器物。手杖是拿在手里的,联想到“握手”;拿在手里边走边用的,联想到“拿走”。但“握手”、“拿走”是常用语不是常用词,第二个念头从“手”想到“掌”,从“拿”想到“执”,于是就猜出了“掌握、执行”的谜底。
推荐于2017-11-26
1、会意法
即是按事物所含有的意思,隐去其本来面目,而化作另一种意思。如成梧“此伏彼起”化作另一种意思,便是“一浪更比一浪高”,这“一浪更比一浪高”即可作为谜面。
2、象形法
就是抓住事物的形态、特征,把它与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化作谜面。如“竹子”,有人将它的谜面写作“爷蓬头,娘蓬头,养个儿子尖尖头”,十分形象贴切。还有如“竹篙”:“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水长流”,把船上竹篙的来历与女儿家连在一起,十分逼真。
3、反演法
就是不按事物的原意去想象,而是从反面的情景去构思。如生物学名词“共生”,可离开“生”字去考虑,而从“死”的方面动脑筋,将谜面反演写成“无一死亡”。
4、别解法
即是不按字的原来意思去解,而是将字义看作另一种意思,从而得出谜面。如名词“杂交”,其中的“交”字不按生物上的“交”字解,而是从交朋友的“交”去想,这样便可将“杂交”的谜面写为“逢人知己”。
5、分扣法
就是把事物的字义分作两段,再在每段上各想出其比喻、暗示或俗称,然后连起来得出谜面。如植物名“荷花”,分段为:“荷”与“花”, “荷”的别称是“芙蓉”, “花”是“吐艳”的意思,连起来可得谜面为“芙蓉吐艳”。
6、离合法
也叫拆字法,主要是把字拆开,然后在拆开后的字面上去展开联想,考虑它和一些有关联的字的联系。如“伐”字拆开来看,是“你、我”两字的各一半,于是就可将谜面写为“你一半,我一半”。
除了用单一方法出谜之外,有时也可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出谜。如“噩”字,谜面可写为“王家两层房,共有四扇窗”,这里就用了离合法和象形法。总之,谜面与谜底要贴切自然,浑成一体。
民间所产生的灯谜千变万化,人们有时用老虎的难以射中,来形容-谜的难猜,因而“灯谜”又称为“灯虎”,其中用文句作谜面的叫“文虎”,用诗句作谜面的叫“诗虎”,猜谜就叫“射虎”或“打虎”。
到了近代,灯谜经过人们的反复研制与实践,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设了很多谜格,通常说的谜格有二十余种。这二十余种谜格的名称、规定及用法如下:
1、秋千格
谜底为两个字。解谜时,将谜底的两字颠倒后的字义与谜面意思相符者为猜中。如谜面:“今天”(打一国名),谜底即是“日本”,解作“本日”。
2、卷帘格
谜底为三个字以上。解谜时、由最末一字起颠倒来读。如谜面“岛”(打一世界地名),谜底是“地中海”,解作“海中地”。
3、白头格(又名皓首格)
谜底第一个字作谐音来读。如谜面“百废俱兴”(打中国一地名),谜底是“福建”,解作“复建”。
4、徐妃格
谜底只读半面。但放弃的偏旁和部首必须相同。如谜面“答允”(打广西一县名),谜底是“河池”,解作“可也”。
5、求凰格(又名锦屏格)
谜底必须是谜面的下联,谜底的第一字或最末一字必须是:对、齐、同、和、比、连、匹、偶、配……等有连接意思的字,谜底要比谜面多出一个字。如谜面“酸和辣”(打一成语),谜底即是“同甘共苦”;又如谜面“愁”(打《水浒传》人名一),谜底既是“乐和”。
6、谐音格(又名梨花格)
谜底的字全都作谐音的意思来解。如谜面“失约”(打一体育名词),谜底是“围棋”,解作“违期”。
7、玉带格(又名素腰格)
谜底一般为三个字或五个字,中间的字音同而字别。如谜面“一个人看书”(打鲁迅作品名一),谜底是“孤独者”,解读为“孤读者”。
8、粉底格(又名素履格)
谜底最后一字音同而字别。如谜面“枉费唇舌”(打一中药名),谜底是“白术”,解作“白述”。
9.燕尾格
谜底最后一个字分作两个字来解,如谜面“多多”(打一外国地名),谜底是“开罗”,解作“开四夕”,即“多多”分开为四个夕字之意。
10、虾须格
谜底的第一个字分作两个字来解。如谜面“桂林山水甲天下”(打我国市名一),谜底是“汕头”,解作“山水头”,即山水景色头一名之意。
11、双钩格
谜底限于四个字,读时将后面两字与前面两字调换位置。如谜面“留有余地”(打一成语),谜底是“取之不尽”,解作“不尽取之”。
12、加冠格
谜底一般是打诗词曲赋之类句子,但该句子要加上原文前面一句的最末一字来读,象戴上一项帽子一样。如谜面“人民憎恶四人帮的法西斯专政”(猜毛主席诗词一句),谜底即是“(怨)一枕黄粱再现”,其中“怨”字是上一行词“洒向人间都是怨”的最末一字。
13、纳履格
谜底一般也是打诗词曲赋之类句子,但该句子要加上原文后面一句的最前一字来读,象穿上鞋子似的。如谜面“从黑夜到天明”(猜毛主席诗词一句),谜底即是“天地转(光)”,其中“光”字是后一行词:“光阴追”得最前一字。
14、脱帽格(又名免冠格)
谜底的第一个字除去不读,象脱掉帽子似的。如谜面“相貌不凡”《打一成语》,谜底是“虚有其表”,原句的“虚”字除去,解作“有其表”。
15、解带格(又名折腰格)
谜底一般为三个字或五个字,中间的一字除去不读。如谜面“黑衫”(打一中药名),谜底是“乌豆衣”,原句子的“豆”字除掉,解作“鸟衣”。
16、脱靴格
谜底的最后一字除去不读,象脱去靴子一样。如谜面“活了一百世纪”(打一植物名),谜底是“万寿果”,原句子的“果”字除掉,解作“万寿”。
17、系铃格
谜底中有一字不按原来字音,而用另一种意思的音来读。据传古代有在汉字的左右上下角加圈以区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的做法,加圈有如系铃,此格因而得名。如谜面“秒针分针时针都指在12时上”(打一常用语),谜底是“重点”,这个“重”字读“重复”的“重”。
18、上楼格
谜底在三个字以上,读时将最后一字放在最前面来读,仿佛上楼似的。如谜面“一”(打一成语),谜底是“无独有偶”, “偶”字放上最前面来读,解作“偶无独有”。
19、下楼格
谜底也是在三个字以上,读时将最前一字放在最后来读,如同下楼似的。如谜面“第三代赢了第一代”(打《水浒传》人名一),谜底是“公孙胜”,“公”字放到最后来读,解作“孙胜公”。
20、掉首格
谜底也是在三个字以上,读时将最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象掉过头来亠般。如谜面“一定前往支援”(打一草药名),谜底是“救必应”,“救必”两字调换位置,解作“必救应”。
21、掉尾格
谜底也是在三个字以上;读时将最后的两个字调换位置,恰似把尾巴掉了过来。如谜面“用眼睛看书”(打一成语),谜底是“字里行间”, “行间”两字调换位置,解作“字里间行”。
这里只列出21种谜格,其它还有中分、碎锦、辘轳、流水、红豆等,因不常用,不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