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我们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我们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6-05-04
展开全部
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法,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的产物,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这两种形式,虽有某些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真实关系,背离了自然科学和人们的实践经验。这是典型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翻版,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王阳明曾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里王阳明并不想探讨外界事物是否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他要说的是认识对象离开了认识者就可以意义。在王阳明看来,所谓“花开花落”,着眼的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外界,花的颜色是不是鲜艳,这是对看花人来说的。作为自然存在,花开花落与人心无关。但花究竟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花对主体来说具有何种意味,这与人的意识是有关系的。当王阳明说心外无物的时候,他并不是以心为认识能力、以物为认识对象,把两者割裂开来。他的意思是心和物是完全相通的,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由于心与天地万物是直接合一的,因而天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道理,与人性作为人的根本道理是一致的。天之所以为天之道,就是心之所以为心之道。根据这种思维,要认识天道,只要认识自己的心就行了。所以认识的过程就是自我体验的过程。王阳明说“心外无物”,是为了进一步得出“心外无理”的结论,通过对心的能动作用的强调,否认了心之外的本体如天理、天道之类,把理学的理本体变成心本体,这是对人的认识能力、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王阳明认为,只有人心才能赋予天地万物以意义。用我们今天的哲学观点来看,虽显过激背离了唯物辩证法历史观,但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