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集团在明朝时期,势力到底有多大?
宋朝和明朝可以说都是文官主导朝堂。尤其是明朝,文人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同时明朝的文官似乎也相当的有气节,敢于向皇帝死谏,根本不怕死。
宋朝时期,因为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要求后世子孙“文人不可杀”,这导致了宋朝文官地位很高,经常直言劝谏。
但明朝的皇帝对文官几乎是说整就整,比如朱元璋时期因为南北榜案,主考刘三吾被发配边疆,涉案诸官员皆受到严惩。
(朱元璋剧照)
永乐年间朱棣处死大批建文旧臣,编撰永乐大典的大学士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
虽然明朝皇帝对文官说杀就杀,但这并不代表着明朝不重视文人,相反明朝的读书人地位是很高的。
(解缙画像)
一、明朝读书人的地位
宋朝可以说是文官地位高,但明朝只要是读书人的地位都很高,高到统治者必须用文字狱、锦衣卫和宦官同时制约才可以。
明朝时期设立的内阁制度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使得文官在朝堂的话语权得到了加强,在明朝中后期,内阁几乎架空了皇权,主导国家政权。
文官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了,天下百姓的命运许多时候都由内阁手中的笔来决定。
(明朝内阁发展示意图)
同样,国家给读书人的待遇也是相当好的。
明代的读书人,只要考取个秀才基本上就吃喝不愁了,明朝规定秀才每月可以领取一石的禀善费,这些钱在当时娶妻生子完全就够用了。同时读书人可以免徭役,免交公粮、免刑罚、免下跪。
当时的社会人人都想考取功名,读书人遍地。
(万历首辅张居正剧照)
二、宋朝文人地位同样高,为什么偏偏明朝文官敢和皇帝对着干
1、程朱理学的影响
明朝的文官可以说是相当有气节的,明朝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学高峰,程朱理学兴起。科举取仕也以程朱理学为主考内容,天下士子皆学之。明朝的读书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相当大。
程朱理学里面要求读书人要讲究忠孝信义和具有社会历史责任感,这种教育思想的渗透,让当时的读书人普遍怀有“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甚至可以为了天下苍生舍身成仁,为国捐躯。
所以明朝的文人由于心有信念,大多不怕死敢于和皇帝对着干。
(宋明理学示意图)
2、明朝的言官制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立六科给事中,这是一个负责“谏言、监察”的官职,针对六部。
《明史》记载: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这里面的人大多都是各地的高材生,目的是让他们监督六部,只要发现哪个官员办事不好,就可以骂。甚至可以直言皇帝政策的过失,说得对还能升官。
嘉靖朝前期的首辅夏言,后期的海瑞等都是言官出身。所以说明朝文官敢直言是皇帝给了他们权力,这也导致了他们经常在朝堂上面骂皇帝,比如海瑞骂嘉靖。
(海瑞画像)
3、明朝清流物议的社会风气
清流物议指的是一群自诩清流的文人集结在一起讨论政事,批评朝廷,明朝时期清流物议的风气相当严重。
明朝的读书人如果想要获得名气,那就得进行反权贵。在那个社会里很时候只要敢于反对权贵,就是弱者,在道理上就天然能站的住脚,于是朝野上下就开始以此为荣。
但反对权贵必然会受到迫害,读书人一旦受到迫害,名声就更好了。
(嘉靖帝剧照)
比如海瑞骂嘉靖,骂完后海瑞成了千古清官的楷模,雒于仁骂万历,骂得狗血淋头,直言万历酒色财气,最后雒于仁罢官后成了一方士绅争相膜拜的对象,朝廷的风气很快传到了民间,很多反皇帝而被罢黜的官员回家后都被当成了精神的标杆,成了士林领袖。
这么一折腾,文官就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嘉靖帝剧照)
综上所述,明朝的文官敢于如此嚣张的对抗皇帝主要还是受到当时教学理念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但这些读书人,大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满腹经纶却不堪重用。
明朝后期的东林党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书生误国”这四个字用在明朝是最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