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
说到端午节的美食,粽子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咸香流油的蛋黄猪肉粽,金黄发亮的碱水粽,口味香甜的黄米红枣粽,各种口味的粽子都有着自己的“粉丝”。
粽子主要以糯米为原料,还可根据各地饮食习惯加入咸甜馅料,用粽叶或是芦苇叶包裹起来,煮制的过程中让叶香渗透进米中,吃起来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打小就对糯米类的食物有偏爱,香香糯糯又劲道,做成甜品也是可爱玲珑的白团子,魅力散发起来根本招架不住!
这也是我在那么多传统节日里最爱端午的原因,有各种口味的粽子,能叫我一气儿吃个够呀。
我对粽子的口味不挑,甜咸大战的时候我也是雨露均沾,不偏不向。
甜粽自然也不甘落后,不能在咸香上做文章,就势必要在香甜里开出多样的花。
碱水白粽蘸白糖,能吃到古早传统的老滋味。红枣白粽清甜绝妙,甜味全靠天然糖分,和粽叶的香味又是绝佳搭配。豆沙甜粽是甜粽里的定海神针,只要豆沙选得绵密香甜不腻口,最后的滋味都足够降服各式味蕾。
图片
脑洞开大点还能尝到榴莲粽子、水晶粽子、小龙虾粽子这些新奇搭配。味道嘛虽然吾之蜜糖,汝之砒霜,但对粽子的创新,也说明了我们对传统端午的真心热爱呀~
今天我先分享两个之前做过的粽子,一种咸粽,一种甜粽,大家先收着。做法就差手把手教了,绝对简单好上手哦~
咸粽有咸粽的妙,油润咸香,唇齿满足。夹着肉块丰腴,肥瘦相间的鲜肉,把油脂丝丝囊入糯米粒,再用粽叶裹着浸透香气,每口都是润泽的浓香。嘴角闪烁的油光就能告诉你,一个下肚能有多么满足!
当然作为北方人更喜欢甜粽了。为何会有甜咸之争呢?
首先,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粽子的历史:
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春秋时期,出现了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有了最早的碱水粽,如今的碱水粽,也仍然在南方地区受到欢迎。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如今的甜粽子,最早就可以上溯到这个时期。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且远传日本。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的粽子包裹料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了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清代出现了“火腿粽子”。
一般来说,北方人更偏爱甜粽,南方人更偏爱咸粽。爬梳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甜粽子的历史更加悠久,从南北朝到宋代,是北方人引以为傲的甜粽子的“鼎盛”时期。而咸粽子,虽然历史没有甜粽子久,但胜在口味丰富,花样繁多,同样收获了一大批南方“粉丝”。当然,由于现代物流和信息的发达,这种粽子口味南咸北甜的传统,如今也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民众,都可以通过快递品尝到祖国大江南北不一样的美食风味。
端午节吃粽子,有咸有甜,很多人喜欢吃肉粽,当然滋味不错,不过在我看来,粽子独特的风味在于红豆棕,其实不管什么味道的粽子,只要是父母包的都是好吃的粽子。红豆棕,色香味俱全,绿叶、白米、红豆,颜值高,蘸点白糖入口,粽叶的清香裹着甜,美妙至极。这小小的一粒粽子,并不复杂,清清爽爽,滋味无限,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道至简!你喜欢吃粽子吗?
相比之下还是肉粽更好吃,本来米饭在细细咀嚼下就是有甜味的,在加上其他甜味就太甜腻了,不如包上一点肉来点咸味,肉的油脂渗透到米饭里香香糯糯的,美味。
我是一个河北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从小生长在爷爷奶奶家,在农村老家,我小时候就有两种粽子,一种是豆沙馅的,一种是枣的。所以我从小就习惯吃甜粽子,而且也比较喜欢吃甜粽子。长大后才知道有咸粽子,有肉馅的,有蛋黄的,粽子有一种玩物皆可包的感觉。
咸粽子也吃过不少,但是不习惯那个味道,我还是喜欢吃甜粽子。尤其是我奶奶亲手包的豆沙馅的粽子,我可以一口气吃好多个,都不觉得腻。只是那时候条件有限,根本没给我一次吃过瘾的机会,每餐爷爷只允许我吃两三个,吃太多了对胃不好。好怀念啊,那个味道,那个大铁锅里捞出来的热热乎乎的粽子。说着说着就流口水了。当然是甜的。
豆沙如蜜,八宝留香,真的不喜欢太甜的还有清水粽,喜欢拿这个沾糖吃。对于咸粽子,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一种不小心把酱牛肉红烧肉之类的丢到粽子里的感觉。喜欢吃甜粽的表示,包裹着花生、大枣等各种甜馅料儿,再裹着粽叶的清香,吃前蘸一点蜂蜜,大大咬一口,简直人间美味!好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首先,通过饮食习惯可以发现:“主食为咸,辅食为甜”。
换句话说,南北方对于粽子口味的偏好和粽子在餐食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北方地区,多以面食为主,所以对于粽子这种“含有糯米等谷物的食物”,多以饭后甜点的角色出现,所以北方人民更爱吃“甜口粽子”。
而在南方地区,气候温暖且潮湿,更适合水稻生长,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所以粽子在三餐中皆可能出现,当粽子成为主食,偏爱“咸口”也就很好理解了。
为什么北方爱吃甜粽,南方偏爱咸口?
其次,和南北方的地域条件相关。
枣树属于“喜温耐旱植物”,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适合枣树的生长(河北金丝小枣、西北大枣等),所以北方人爱吃“以枣为馅的甜枣”符合地域特点。
而湖南、四川这一带本身潮湿(全年平均相对湿度都在70%以上),为了防腐,居民喜欢用烟熏的方法储存肉制品。
正因为如此,受到天气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此地域的人更喜欢吃“以腊肉为馅的咸粽”。
为什么北方爱吃甜粽,南方偏爱咸口?
和这个类似,广东、福建等地临海,所以多在咸粽中加入虾米、干贝等食物。
也就是说,北方人爱吃甜粽,南方人爱吃咸粽,这并不是偶然,这种区别和饮食文化、地域特色、地区特产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