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鞅变法成功但惨遭车裂,而王安石变法失败却没被处分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06-25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是我国古代 历史 上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深远的 社会 大变革,结果一成一败众所周知,成功者反遭五马分尸之刑,失败者却没有任何处分。要了解这个问题,先来看看二人改革的区别。

商鞅改革处在春秋战国 社会 转型,大巨变时期,传统奴隶制国家向封建 社会 过渡,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 社会 阶层的力量对比改变。旧的奴隶主阶层逐渐走向败落,而通过立军功,开垦荒地发展起来的新兴地主阶级开始走上 历史 舞台。

经济实力的强大让他们开始谋求政治上的话语权,而商鞅就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虽然他面临奴隶主、旧贵族的阻挠,可是他也有自己坚定的支持者。

北宋时期,冗官,冗政,财政不足,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等,在这样背景之下王安石开始了他的改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他身边出现的全是反对的声音。

官僚利益受损,官府与民争利,青苗法、保马法等措施沦为剥削工具,除了神宗皇帝以外王安石面对的全是反对势力,甚至很多中立的老友也走到了对立面。虽有支持者,但多为趋炎附势牟利之徒,打着支持变法的幌子加官进爵。

二人最大的支持者都是帝国的统治者,秦孝公和宋神宗的不同则直接关系着变法成败。秦孝公除了重用商鞅实行变法以外,对内奖励耕战,迁都咸阳,建立郡县制,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发展农业生产。

对外秦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拓展国土至洛水以东,为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秦孝公是位不折不扣的实干家,铁血君主,作为法家的支持者,就是太子的老师反对,也被施以劓刑。

在十几年的变法岁月里,秦孝公一直是商鞅的忠实粉丝,可以说商鞅变法的成功少不了他的存在。而王安石的支持者宋神宗, 这个三十岁不到便即位的皇帝,比起阅历丰富的秦孝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空有满腔热血的毛头小伙。

宋神宗更像是一个固守中庸之道的人物,他一方面想坚定地支持王安石变法,一方面又想重用反对派领袖司马光。

既然选择让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又安排富弼,文彦博这些对变法不感冒的人来打下手。宋神宗是犹豫的,身为变法的最大支持者,他的这种犹豫不决对变法来说无疑注定悲剧。

关于二人变法的成败,其实从变法之初就可以预见,古今中外,但凡变法,必先改变人们思想,必先为变法立信。 而商鞅就通过城门立信这件小事,成功的让人们相信国家变法决心之坚定,由此他的处事能力可见一斑。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变法,遭到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反对。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则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这是以 历史 进化的思想来驳斥旧贵族复古思想,为变法造势。

但是同样面对守旧派的“祖宗之法不可变”言论,王安石的表现可就差劲多了。他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样惊世骇俗的论点,非但不能立信,反而在一开始就给自己到处树敌。

虽然他的官越做越大,权力越来越大,得到皇上的信任越来越多,但反对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早在变法之初,即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的时候,就已经已经表现出了固执己见,行事霸道且不懂变通的处事风格。

随后遭到了御史中丞吕诲弹劾,正春风得意的王安石自然不会被他告倒,反倒是吕诲因此丢官,看似王安石胜利,实则是他失败的开端。吕诲的被贬非但不能使言官们闭口,反而是使弹劾他的奏章像雪花一样送到皇帝手上。

之后又激起守旧派疯狂地攻击变法,最后发展成不可收拾的党争。 而王安石本人则是一如既往地固执己见,偏听偏信,任用一干居心叵测的小人为他推进变法,最终丢失了神宗的信任,经历两次罢相后,变法大业付之东流。

客观来说,王安石变法的难度远远大于商鞅,无论是从变法受到的阻挠程度还是变法的大环境来看,王安石变法的困难都更多一些。商鞅改造的是一个处于极速上升阶段且顺着 历史 潮流前进的国家,而王安石接手的则是一个内忧外患,人不思变的烂摊子。

商鞅变法取得了胜利,也为自己的结局埋下伏笔。由于变法触犯的是宗室贵族们的利益,在秦孝公去世后,失去靠山的商鞅难逃一劫。只有处死商鞅,才能保全他们的既得利益。

而推行军功制度以来,无数有志青年走向战场,平民家庭总会有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非铁石谁无悲伤?于是这种悲伤转为对商鞅的仇恨。

商鞅的变法如火如荼,但他忘记了兔死狗烹这一定律,商鞅功高盖主引起了秦惠文王的注意。如果当时能够功成身退,或许还留有一丝生存机会。

王安石之所以能在变法失败后只是罢相归隐,得益于他生得逢时,大宋太祖遗训,规定 后世宋朝天子不得杀害士大夫, 这就是宋朝皇帝对以士大夫阶层为代表的读书人的尊重。

王安石变法虽引发新旧两党相争,也只是党派政见不和,并没有造成流血事件,这在 历史 上很少有,也是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王安石最后壮志未酬也好,郁郁寡欢也好,1086年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死后追赠太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