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越催越慢
家里的娃娃磨洋工的功力堪称一绝,妈妈我想喝水?妈妈我想去厕所等等这些经典桥段时不时的会在睡前轮番上演,而且孩子磨洋工的表现可不只有这一种。
第一种悠悠闲闲型。这种类型的背后的原因是缺少时间观念,做什么事情都不紧不慢,仿佛有特别多的时间等着自己消耗。当孩子有了一大块时间可以自己支配或者要完成系列事情的时候,娃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规划事情,所以他们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在磨磨蹭蹭,因为还有很多时间。
催促的思路应该是这样:
一、提供规律的可预知的作息 。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幼儿园的一日流程。当小朋友们非常了解一天的活动流程,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很少会出现这种悠闲的拖延症。
二、提供可视化时间参照物 。
有家长可能会问,平时经常会告诉孩子时间节点,比如说还有5分钟马上迟到了,但是娃还是磨磨蹭蹭不着急,这怎么办?孩子之所以继续磨洋工因为啊,他们对于5分钟马上根本没有具体的概念,但是如果您给孩子提供一个清清楚楚看得到的参考,就比较容易让他们理解了。比方说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利用时钟,当长针指到5我们就要出门了,利用沙漏当沙子漏光,我们就要去洗漱了,还有具体的数字,看完这一集就是写作业的时间。如果当时没有这些道具,家长本人也是很好的可视化时间参照物。比如说,当你你知道爸爸下楼热车的时候,然后就要准备背书包换鞋了,当妈妈回家的时候就到洗漱的时间了。
第二个正经事磨磨蹭蹭型。这一类型堪称家长苦恼之罪的经典款式,写作业磨洋工以及上学迟到系列。家中的小学生从放学后到动笔写作业之间能穿插无数的活动,写作业前回家先吃几口水果,玩会桌子上的小玩意儿。削铅笔,把橡皮黑色部分擦白,写作业当中玩头发,把橡皮排成一排,开始准备另一个作业时要喝水上厕所。
为了应对娃这种情况,家长也想过无数对策,比如说快写完作业就可以去玩。去看动画片去超市了,明明都是孩子平时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好像在这一刻这些都失灵了,为什么呢?一方面这是专注力、自控力低的表现。而对于娃来说,早期专注力和自控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引导。另一方面娃可能有畏难情绪,看到一大堆的作业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害怕自己做不完,恐惧自己做不好,这时候发现逃避可耻,但有用吗?等磨完回过神陷入了内疚后悔更加焦虑的情绪当中,开始恶性循环,催促思路这样:
一、营造专注氛围 。
曾经有针对两岁左右儿童专注力的研究,主要探究环境中玩具数量对幼儿 游戏 专注程度的影响,一组给孩子投放4个,另外一组给孩子投放16个玩具,最后结果发现并不是玩具越多越好。投放4种玩具环境中的宝宝对每种玩具的专注时间更长,身处的环境是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量。比如说在写作业时,书桌上的各种小物件,不同科目的作业堆砌在一起,笔袋里各种各样的笔,甚至是妈妈牌爱心水果牌都可能会成为他们开小差的对象。
二、代办事务模块化
可以帮助娃娃做规划。把代办的事务模块化,把任务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更容易专注和完成。写作业的时候可以和娃一起列一个代办事务清单,比如说有不同科目的作业,而且每一科留了什么作业等等。在事情的先后顺序上,我们还可以参考使用艾斯豪威尔识字事件法则。
三、劳逸结合
对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专注力可能只有10分钟左右,小学生的大概20分钟适当放松,能帮助孩子更好地保持一段时间的专注。
第三种类型是有条不紊缓慢性。有的娃就是性格慢,比如说喝水慢,吃饭慢,穿鞋慢总是慢,可能在幼儿园里面他经常是最后一个的。他虽然慢,却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比如说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幼儿园每周留一次的小作业,虽然做得慢,但是都很好地完成了。那么这种情况给大家一句劝,孩子性格是这样的话,反正到最后也能把事情做好。就别太在意当下的速度是快是慢。但是他们能不能变快呢?其实也是有办法的,催促思路是这样的:
进行竞赛 游戏 或者合作 游戏
当孩子动力值非常高的时候,性格慢的孩子也是可以变快的。平时慢慢吞吞的小朋友会暴风吸入一块蛋糕,是因为自己平时不被允许吃。不紧不慢的小朋友会迅速换好鞋,因为大队伍要离开了,他怕掉队。所以出门前可以和娃比一比,谁穿鞋更快,谁能够更快做好出门前的准备。
再来说另外一个类型的磨洋工,小公主小皇帝型。这种情况是因为大人过于勤快。经常会帮助孩子把事情完成。比如要收拾玩具,收拾书包的时候,大人催促不动娃的时候,就容易直接上手帮助孩子做了,娃还急什么。解决思路也很简单:
不要再帮娃做完了,做不完,迟到没关系,让娃自己承担相应后果。比如在幼儿园中,如果某个小朋友经常靠别人收玩具,老师会把他玩过的玩具单独拿出来,让他自己负责收拾。如果别的小朋友已经进入之后的流程了,那也是他自己需要承担的后果,被大部队落下,但是使用这个方法是需要一个巧字,就好比说在幼儿园了,不会选择外出前或者放学钱最忙碌的时间让娃娃承担自然后果的,一定会选一个老师精力充足,并且不会对集体工作造成影响的时间,一定要先摸清娃属于哪种拖延情况,然后对症下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