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对美的定义

 我来答
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
2022-09-29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9万
展开全部
问题一:康德审美态度说是指什么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说  在审美态度理论看来,无论是审美静观还是心理距离或审美注意等,其实都是以“无利害关系”作为最本质的特征的。无利害性不仅是审美态度区别于非审美态度的标志,同时,也是使对象成为审美对象的决定性条件。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对“审美无利害关系”这个问题作个必要的解释,这个问题在康德那里得到了最深刻的阐述。  “审美无利害关系(aesthetic disinterestedness)是康德美学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许多西方著名美学家认为它是审美感觉区别于非审美感觉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的美学家认为,近代美学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美学,就是因为它围绕着这样一种新的思想在转动,这个思想就是‘审美无利害关系’。因此,只要把这一概念置于美学理论的中心地位,就能把近代美学和传统美学区别开来。‘美是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这句话可以看作为康德对美的定义,审美对象与非审美对象的区别也就在于我们能否以一种无利害关系的观点去看待它。” [2](p.266)  在康德之前,中世纪的托马斯虽早就提出美非善欲念说,但那主要是从善与美的区别这个角度提出来的,且他并没有能把理性的善与官能的欲的关系阐明。夏夫兹博里的无利害关系,则主要是为了纠正当时经验派片面强调人的感 *** 望,他也没能就善与美的本质作出明确的区分。  康德为了说明审美的 *** 和实际的利害无关,他把 *** 分为三种:由感官上的快适而引起的 *** ,由道德上的赞许或尊重而引起的 *** ,以及由欣赏美的事物而引起的 *** 。他认为审美愉快是一种静观的愉快,与实际的征服、感官的欲望是完全不同的。英国经验主义者把审美 *** 看成一种心理 *** ,以便和感官 *** 相区别,而康德认为审美的愉快也是基于感官快适的。审美的 *** 是一种主观的 *** ,仅与对象的形式相联系,而无关对象本身的存在,而一般的生理 *** 是与主体对对象的欲求相联系的,也就是由生理 *** 导向对对象本身的欲求。审美愉快与善的愉快的区别,同样在于对善的愉快是和利益兴趣结合着的。善的愉快与感官快适虽都和利害关系联系着,但感官快适是直接使人满意,而善的愉悦则通过目的的概念而置于理性的原则之下。

问题二:康德对美的分析 康德在美的分析中提出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其主观特性是无利害关系而有愉 *** ,无概念而有普遍性,其先天原则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其先天条件是人类感情的共通感,它们相互论证,相互支援.就康德哲学体系而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最为重要,但后康德美学几乎一无例外地突出了审美判断无利害关系的观点,以更为直截显豁的论说方式确定了现代美学的导向,并直接成为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理据.虽然不少学者都介绍过四个契机的主要内容,但真正运用于中国的,只有第一,二两个契机.比如吕徵就说:由美生起之 *** 与一般之 *** 绝异,此康德立说最致意辨析之一点.而蔡元培则总括说:康德所主张者,为纯粹形式论.又以主观之价值为限.围绕着审美无利害关系的原则,中国学者主要依据知/情/意三分的的心理学/哲学分界原则,从主观心理的特征入手辩析审美和艺术的特殊性.这就是朱光潜概括的: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至于一般人所喜欢问的'什么样的事物才算是美'的问题倒还在其次.
参见:iask.sina/b/518669

问题三:康德的美是形式的解释是什么 黑格尔在《美学》里曾指出康德所理解的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存在于人的主观概念里”,席勒却能“把这种统一体看作理念本身,认为它是认识的原则,也是存在的原则”,这就是说席勒认识到这种统一体只存在于主观的思维中:“通过审美教育,就可以把这种统一体实现于生活”。

问题四:用康德的美学观点谈谈这朵花是美的理解 柏拉图是公元前五至四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美学家。“理念论”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美即理念”的基本观点渗透于他的美学观与文艺观的各个方面。不论是他的摹仿说、回忆说、灵感说、效用说,还是他的修辞学都被理论统帅,以其为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鼻祖康德的美学思想,不仅对十九世纪西方美学意  义重大,而且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走向、嬗变亦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审美判断力与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转向。康德之前的西方美  学有两个阵营,或坚信美是美感的根源,或强调美感决定美。康德借  助于先验综合方法提出了审美判断力是美和美感的共同本源的思想,  将对美和美感的理解定位于人的主体能力,实现了人本主义位移。而  这一美学思想的重大变化又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转向。这  表现为三个方面:(1)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纷纷通过批判黑格尔客观主  义、继承和光大康德的人本主义来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克罗齐、科  林伍德把康德做为自己的理论先驱,把主体情感、想象、直觉看成产  生美、美感的根源,从而建立了全力张扬现代主义艺术、在二十世纪  有着极大影响力的表现主义美学。胡塞尔、杜夫海纳则从康德的先验  方法论中得到了启示,开创了追寻本体之本、思维之思的研究美与美  感的现象学方法。而海德格尔则又将现象学方法和康德的先验方法再  度综合,建立了存在主义美学研究方法。在萨特、加缪、雅斯贝尔斯  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执二十世纪美学牛耳达40年之久的存在主  义美学思潮。(2)康德影响下的二十世纪美学人本主义的一个整体性  倾向是非理性主义。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是一次脱胎于  康德而又不同于康德的人本主义位移。康德将美与美感的根源视为审  美判断力,判断力的外化是可经验的现象,其本质则是人的自由。自  由不可为感知所把握,这正是美作为一种自由形式的超越性之所在。  二十世纪人本主义美学却力图洞达、诠释这不可感知的美之本体,因  而只能从意志、直觉、潜意识、存在之在等方面把握美之本体,构成  了美学非理性主义性质。非理性主义实际表现出二十世纪西方人本主  义美学对美与美感的独特见解,对美与人的现实关系煞费苦心的关怀,  在美学史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3)与人本主义美学正面发掘、拓展  康德的美学思想不同,二十世纪西方分析美学的立场则是康德在分析  美与美感关系时使用的先验分析方法在语义分析方向上的反面延伸。  分析美学认为,美与美感如果有存在意义的话,那么美与美感应是自  足的实体。事实上,美与美感都不是实体,因而它们也就不具存在意  义,美与美感不过是形而上的虚构。分析美学之父维特根斯坦坚持  “意义即用法”的基本信念,认为审美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复杂的动态活动,整个活动又都由主体的审美能力来决定。由于主  体的审美能力不同,具体的美与美感并无统一性而只有相似性,就像  各种游戏之间无一致性而只有相似性一样。可见,分析美学把康德的  先验分析方法在语义分析方向上用到了极致,彻底否定了美与美感的  关系。尽管这未免过于极端,却为艺术成为当代美学的主角,为美学  日常化、艺术化扫除了理论和方法上的许多障碍。  二、审美过程与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唯美化倾向。康德认为审美  判断力现实外化为审美过程。审美过程既无功利又无概念,只拥有无  目的合目的性,并且在审美过程中美与美感互相对应,共生共存。受  这一美学思想的影响,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出现了明显的唯美化倾向。  唯美化倾向在表现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主义美学认为,  艺术不是功利活动。真正的直觉和表现决不追求......>>

问题五: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从哪四个方面规定美的本质 从质(肯定、否定等)、量(普通、个别等)、关系(因果、目的等)和方式(必然、偶然等)

问题六:康德的美学特征 康德美学思想,如果一言一蔽之,那么可以表述为瞩望道德之美。美不是外在的实体,而只是一个人内心里的观念;此观念不落于知解的概念,而只能以一个符合观念的个体的表象表征出来;在此观念作为衡鉴一切鉴赏对象、鉴赏判断范例、以及每个人的鉴赏的判断标准的意义上,同时在此观念最大 *** 地体现到一个范本、一个原型中以提示人们不断趋之而行的意义上,美的观念即是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因着人之德性境界的无止境,必然表现为一个虚灵的而不迟滞的、真切的而不空洞的一种追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上海宇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3-07-19 广告
Exosome是一种纳米大小的生物体,它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膜包覆的囊泡。Exosome的主要功能是传递生物学信号和物质,例如蛋白质、mRNA、miRNA和DNA等。 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复杂 RNA 和蛋白质的小膜泡 (30-150nm),现今...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宇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