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翻译及原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翻译及原文如下:
1、【原文】仪封人请见,日:“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日:“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日:“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日:“为孔丘。”日:“是鲁孔丘与(同“欤”)?”日:“是也。”日:“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日:“为仲由。”
日:“是孔丘之徒与?”对日:“然。”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日:“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3、【原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4、【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日:“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5、【原文】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作品赏析:
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除了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光彩照人的传世名句之外,还有不少篇章以漫画笔法和高超的艺术手段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就是这样一篇较好的珍品。这几章所记,都是孔子周游列国,路遇隐者的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积极处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与隐士在处世态度上的分歧。文中对孔子、子路及几位隐士形象的刻画,颇为精彩、传神。真可谓“高手过招”,数语风流、境界高下、片言立判。文章的精彩之处,首先表现在人物的尖锐对立与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