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什么要东征高丽?以及失败原因

 我来答
独醉梦中
推荐于2017-09-10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72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846万
展开全部
  高句丽虽然向新成立的唐朝朝贡,但实际上却对唐朝持怀有敌视态度。到后来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新唐书》:“(百济)与高丽联合伐新罗,取四十余城。发兵守之,又谋取棠项城,绝贡道”,新罗告急),并统一被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地区(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放话给薛延陀:我们父子都要去打高句丽,长安空虚,你要是想犯贱只管放马过来!这么生猛的话,薛延陀当时就吓得气短了一截(《旧唐书》载后来高句丽用厚利诱惑薛延陀叛唐,但是“夷男气慑不敢动”)。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军向辽东进军。唐太宗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
  失败原因:战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最终却未能灭亡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军向辽东进军。唐太宗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
  夏季,徐世绩暗渡陈仓,突然出现在辽东城下,高句丽士兵大骇。营州都督张俭和优秀将领李道宗也率兵进入辽东,击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四月,唐军攻破高句丽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五月,另一路唐军从山东渡海攻破高句丽卑沙城,俘虏八千人。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
  不久,李绩和李道宗所部进逼辽东城下。高句丽军数万来援。有人建议说高句丽军多唐军少,应该坚守。可是李道宗说高句丽人仗着人多以为我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我们就是要攻击他们,杀杀他们的锐气。李绩说我们被派来就是负责替皇上扫马路的。现在马路不干净,我们怎么能躲呢。于是唐军处于劣势却猛烈出击,高句丽兵始料不及,被冲乱阵型大败而归。唐太宗大军兵到后,把辽东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乘着刮南风的机会,唐太宗指挥士兵点燃城池西南楼,顺风放火。高句丽军抵挡不住了,辽东陷落。唐军杀高句丽兵一万多人,俘虏一万多人,此外还有百姓四万多人。
  攻克辽东后,唐军继续向白岩城进发。乌骨城派兵一万支援,被唐军击退(此战唐军只用了800人)。六月,白岩城不战而降。唐军继续向安市进发。高句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靺鞨、高句丽兵十五万来救援,被击败。高延寿向唐军乞降,来到唐军军营,一进门就跪下,挪动膝盖向前,拜伏在地。(《资治通鉴》上说“延寿、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入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唐太宗对他们说:“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高延寿等人“皆伏地不能对”。唐太宗将降军中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虏往中原,其余高句丽人悉数释放。
  安市城小而坚,在城主杨万春的抵抗下,唐军围攻数月不克。长孙无忌以为:‘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徼幸。今建安、新城之虏,众犹十万,若向乌骨,皆蹑吾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此万全之策也。’”)而这种方式过去一直是唐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最终唐太宗决定暂时停止这次出征。9月,唐军班师。这次征伐高句丽,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在唐军,战士阵亡的约2000人,损失最大是战马,损失了七八成。
  此战虽重创高句丽,但是战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最终却未能灭亡高句丽。因此,唐太宗认为这战属于战败了,痛心地说:如果魏征还活着,肯定不会让我进行这次远征。但这战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这是自三国时期毋丘俭攻破高句丽屠王城以来上百年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战胜高句丽人,收复了今天辽宁一带很多南北朝时期被高句丽夺取的土地,为今后唐朝彻底征服朝鲜打下了基础。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倒是有个印度的小插曲。王玄策作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劫持唐使。王玄策只身逃到吐蕃,借来吐蕃军和尼泊尔军向印度进发。连战三天,印度军大败。唐军斩首三千余级,水中淹死印度兵约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副使蒋师仁追上并俘虏之。此外虏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匹。
muzon
2009-09-25 · TA获得超过49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83万
展开全部
唐太宗征高句丽,而不是高丽,不是一个意思(朝鲜三国中的高句丽,新罗统一后,朝鲜第二个统一王朝就是高丽王朝)。
原因:高句丽自南北朝时期开始蚕食辽东地区,并一跃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权,在朝鲜三国中实力最强,也就是说,强大的高句丽不仅极有可能统一朝鲜半岛,而更为严重的是它的强大已经对于中原王朝构成了威胁,如果待其一统朝鲜半岛的话就是心腹大患了,所以自隋朝开始就不断征讨高句丽,唐太宗也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隐患才出征高句丽。
失败:1、辽东地势险峻,易守不易攻。2、大军远征,后勤补给困难。3、战事旷日持久,兵士水土不服以及瘟疫,非战斗减员严重。4、太宗亲征,部将不敢独断,临阵请示,贻误战机,。5、皇帝亲征,用兵以稳重为妥,也就是过于保守,无法出奇制胜。6、高句丽此时尚有名将泉盖苏文,胜之不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06344d3
2009-09-25 · 超过1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朝鲜地形复杂,水土不服,在加上当地人的反抗激烈,而且高丽那附近也不是汉人聚集地区,后勤跟不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大吉free
2018-06-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70
展开全部
简单一点来说,高句丽是东北亚一个中国式政权的新兴农耕大国,人口数百万,兵力也有数十万,留着不打它就是后世的辽金,这就是隋唐数代皇帝拼劲全力也要灭高丽的根本原因,唐太宗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带的兵力太少,只有十万人,高句丽为了防御中国,当时在辽河修筑了长城,和辽东地带的山城要塞连缀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堡垒群,这意味着唐军没前进一步都要面对痛苦的围城战,如果强行绕过堡垒群突击后方就有后路被截断的危险,而太宗带的兵力是明显不够用的,虽然唐军是当时世界上战斗力首屈一指的军队(今我步卒一千可击胡骑数万此薛延陀之所以匍匐也),虽然在安市城下以劣势兵力击破高句丽和靺鞨联军16万人,但始终不能突破安市城防线,秋高水寒,马匹多死亡的情况下只能退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