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个“改”,包括别人改,也包括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虽然有些好的文章是即兴写出的,是一气呵成的,但更多的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从古到今,反复修改而写出好文章的事例不胜枚举。修改这可算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很实用、很有效的窍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十)中就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而在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中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认真修改。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受传统作文教学的习惯做法的影响,在当前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中, “学生作、老师批”,“付出多、收效微”,“老师主、学生次”的习作评价现状仍然占着很大的比例,不少同学写好作文从不修改,而老师面对一大堆作文本,对每一篇作文从标点、字词到句篇,从眉批到总评进行批改,总是尽心尽力,煞费苦心。但学生拿到作文本,关心的只是分数,看完分数,便束之高阁。结果虽然费时劳神,收效却不大,从而导致作文教学陷入了困境。其实,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就要明确的认识到评改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做到让学生学会自评自改。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要对自己满意的词句段做上记号;对自己认为有创意的,可点出自己的创意之处,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要认真修改。
第二、让学生间互评互改。教师定期的组织学生同桌或同小组互读、互评,对优秀处进行欣赏性评价,对有错误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或直接进入商讨,通过互相评改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第三、教师只评不改。教师点评的方式可以是符号式的,可以是文字式的,还可以把学生请来当面点评。点评过的习作及时发给学生进行再修改。关于习作的评分,实践告诉我们,简单地给学生评分、划等只能挫伤学生习作的兴趣,唯有点评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
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分步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明确修改要求,教给修改符号。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让他们明确到习作的内容要具体充实,语言要通顺明白、平实朴素。在此基础上,再求写得生动,即先求“通”再求其“好”。具体要求如下
①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无病句、破句,重点对象描写细致。对于文章中的病句、破句要修改,对于描写不具体的事物,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反复地、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抓住特点,写真实。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将文章中出现错误的部分修改清楚,使修改后的文章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
②修改作文,还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中心和是否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调整、文字的推敲等方面考虑。
第二步、通过集体学习,了解修改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上,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教给学生集中修改习作的方法。如:
(2)请教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别人却容易发现。所以,可经常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同学看,读给朋友听,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还可向老师请教。
其他还如先增后删法、分块诊断法,比较法等都是能激发学生自改热情的好方法。
第三步:集体修改作文,关键在引导。
让学生参与习作批改,首先必须以教师精细的批改作示范,为学生的自改、互改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先要老师示范引路。具体做法是:
1、把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有选择的选出几篇,贴在教室的四面墙上,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让他们随时翻阅、随时欣赏,品出他们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习作各一篇,并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出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
2、教师把全班同学最欣赏和最不欣赏的习作或习作片段选出来,抄在小黑板上,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体讲评,进行详细地批改,同时结合学过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习作批改前后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得反馈信息。
第四步:小组修改作文,适当给予指导。
通过老师的示范批改,学生对批改习作的各个环节有了印象, 这时放手学生自改,学生仍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个指导的过程。先把各种能力搭配好的每4个同学分为一组,让他们共同批改一本习作。学生在批改前教师会加以指导,提出如下要求:
1、各小组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写字速度较快的做记录。初读,小组内同学整体感知,找出一读即出的问题和好的方面。细读,朗读的同学放慢速度,听的同学随时发问、随时修改,做好记录。品读,对发表的意见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共同商讨,做出准确的修改建议。
2、写好眉批、尾批。先在草稿纸上写好,再共同修改,达成共识后誊在修改的习作本上。
3、各小组的同学签上名字,以便同学询问。学生批改时我会巡视指导,及时为学生解疑答难。然后对学生批改的习作进行查阅,了解情况。
第五步:同桌修改,关键在“扶”。
训练学生自评自改习作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从教师的示范引路,到学生独立批改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台阶,拾级而上,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习作不待老师改的境界。我又设计了一个“扶”的过程,让同桌合伙完成一篇习作的批改,同桌同学按照已经掌握的几种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相互交流,共同商讨,把握不准的请教老师,改得尽善尽美后签上大名。同样老师对学生批改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第六步:独自修改作文,关键时刻要放手。
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步步训练,掌握了批改习作的方法,有了一点批改习作的能力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独自批改了。到了这一步,我要求学生完成习作后不急于上交,而是反复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改,至少改3遍,然后同桌互改,最后自愿组合批改誊在习作本上的习作。独自批改是学生修改习作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学生就可以长期受用,享用终身。
在所有的修改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比做记号,要暴露修改过程,让我了解其思维变化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我要求学生习作不打草稿,直接写在作文本上,写一行空一行。一般要求学生写好后认真修改,但也允许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随写随改。因此,要求学生书写时字迹清楚、工整,改得能够让人看清、看懂,切不可乱涂乱改。这样,交给我的作文都是不经过誊清的,我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原来是怎么思考的,后来是怎么修改的,便于讲评、分析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变化过程;同样,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反思习作的修改过程,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从而提高自我修改习作的信心与能力。
在作文修改课上,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懂得发现美、共同来欣赏,懂得发现错、一起来修改”。学生学会了修改,对老师的评改则相应提高了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改中得以体现。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更非放任自流,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起始的自改示范,改后讲评,两次评分,都须精心设计,耐心启发,悉心指导。更要通过长期多样的训练,采用精批细改,精批粗改,面批面改,小组评改,学生分头批改和用电教媒体进行批改等形式。在评改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修改的习惯,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中。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三分文章七分改”,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十)中就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而在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中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认真修改。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受传统作文教学的习惯做法的影响,在当前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中, “学生作、老师批”,“付出多、收效微”,“老师主、学生次”的习作评价现状仍然占着很大的比例,不少同学写好作文从不修改,而老师面对一大堆作文本,对每一篇作文从标点、字词到句篇,从眉批到总评进行批改,总是尽心尽力,煞费苦心。但学生拿到作文本,关心的只是分数,看完分数,便束之高阁。结果虽然费时劳神,收效却不大,从而导致作文教学陷入了困境。其实,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就要明确的认识到评改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做到让学生学会自评自改。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要对自己满意的词句段做上记号;对自己认为有创意的,可点出自己的创意之处,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要认真修改。
第二、让学生间互评互改。教师定期的组织学生同桌或同小组互读、互评,对优秀处进行欣赏性评价,对有错误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或直接进入商讨,通过互相评改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第三、教师只评不改。教师点评的方式可以是符号式的,可以是文字式的,还可以把学生请来当面点评。点评过的习作及时发给学生进行再修改。关于习作的评分,实践告诉我们,简单地给学生评分、划等只能挫伤学生习作的兴趣,唯有点评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
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分步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明确修改要求,教给修改符号。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让他们明确到习作的内容要具体充实,语言要通顺明白、平实朴素。在此基础上,再求写得生动,即先求“通”再求其“好”。具体要求如下
①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无病句、破句,重点对象描写细致。对于文章中的病句、破句要修改,对于描写不具体的事物,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反复地、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抓住特点,写真实。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将文章中出现错误的部分修改清楚,使修改后的文章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
②修改作文,还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中心和是否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调整、文字的推敲等方面考虑。
第二步、通过集体学习,了解修改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上,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教给学生集中修改习作的方法。如:
(2)请教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别人却容易发现。所以,可经常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同学看,读给朋友听,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还可向老师请教。
其他还如先增后删法、分块诊断法,比较法等都是能激发学生自改热情的好方法。
第三步:集体修改作文,关键在引导。
让学生参与习作批改,首先必须以教师精细的批改作示范,为学生的自改、互改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先要老师示范引路。具体做法是:
1、把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有选择的选出几篇,贴在教室的四面墙上,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让他们随时翻阅、随时欣赏,品出他们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习作各一篇,并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出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
2、教师把全班同学最欣赏和最不欣赏的习作或习作片段选出来,抄在小黑板上,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体讲评,进行详细地批改,同时结合学过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习作批改前后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得反馈信息。
第四步:小组修改作文,适当给予指导。
通过老师的示范批改,学生对批改习作的各个环节有了印象, 这时放手学生自改,学生仍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个指导的过程。先把各种能力搭配好的每4个同学分为一组,让他们共同批改一本习作。学生在批改前教师会加以指导,提出如下要求:
1、各小组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写字速度较快的做记录。初读,小组内同学整体感知,找出一读即出的问题和好的方面。细读,朗读的同学放慢速度,听的同学随时发问、随时修改,做好记录。品读,对发表的意见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共同商讨,做出准确的修改建议。
2、写好眉批、尾批。先在草稿纸上写好,再共同修改,达成共识后誊在修改的习作本上。
3、各小组的同学签上名字,以便同学询问。学生批改时我会巡视指导,及时为学生解疑答难。然后对学生批改的习作进行查阅,了解情况。
第五步:同桌修改,关键在“扶”。
训练学生自评自改习作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从教师的示范引路,到学生独立批改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台阶,拾级而上,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习作不待老师改的境界。我又设计了一个“扶”的过程,让同桌合伙完成一篇习作的批改,同桌同学按照已经掌握的几种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相互交流,共同商讨,把握不准的请教老师,改得尽善尽美后签上大名。同样老师对学生批改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第六步:独自修改作文,关键时刻要放手。
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步步训练,掌握了批改习作的方法,有了一点批改习作的能力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独自批改了。到了这一步,我要求学生完成习作后不急于上交,而是反复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改,至少改3遍,然后同桌互改,最后自愿组合批改誊在习作本上的习作。独自批改是学生修改习作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学生就可以长期受用,享用终身。
在所有的修改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比做记号,要暴露修改过程,让我了解其思维变化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我要求学生习作不打草稿,直接写在作文本上,写一行空一行。一般要求学生写好后认真修改,但也允许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随写随改。因此,要求学生书写时字迹清楚、工整,改得能够让人看清、看懂,切不可乱涂乱改。这样,交给我的作文都是不经过誊清的,我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原来是怎么思考的,后来是怎么修改的,便于讲评、分析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变化过程;同样,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反思习作的修改过程,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从而提高自我修改习作的信心与能力。
在作文修改课上,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懂得发现美、共同来欣赏,懂得发现错、一起来修改”。学生学会了修改,对老师的评改则相应提高了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改中得以体现。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更非放任自流,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起始的自改示范,改后讲评,两次评分,都须精心设计,耐心启发,悉心指导。更要通过长期多样的训练,采用精批细改,精批粗改,面批面改,小组评改,学生分头批改和用电教媒体进行批改等形式。在评改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修改的习惯,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中。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三分文章七分改”,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