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的硒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人体中的硒约为15mg,即约相当于0.2μg/kg。肌肉中有4.55mg,占人体总硒含量的30.3%;血液中硒含量为1.1mg,占7.3%;其余的硒分布于各个脏器、头发和指甲中。机体从环境中摄入硒进行正常的代谢。硒的半衰期为30d(天)。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硒代谢保持着平衡。硒的代谢与其摄入量有关。美国人的硒摄入量为60~152μg/(kg·d),平均132μg/(kg·d)。加拿大人98~324μg/(kg·d)。中国城市居民为40~120μg/(kg·d),部分农村为10~50μg/(kg·d)。日本为88μg/(kg·d),芬兰为21~56μg/(kg·d),新西兰为30μg/(kg.d)。很明显,新西兰、芬兰和中国部分地区硒摄入量偏低,机体处于硒缺乏状态。
由于人体各脏器和组织生物标本难以采集,人们通常用血、发、尿的硒浓度值来衡量人体硒水平及代谢状态。
(一)人体血液中的硒
表1-6列出了部分国家人群血硒含量。从表中不难看出,人体中血硒的浓度波动较大。血硒的最低浓度出现于我国的克山病病区,为0.021μg/ml。血硒最高浓度出现于湖北恩施硒中毒地区,为3.18μg/ml。低硒国家或地区血硒的浓度大约为0.058~0.20μg/ml,如新西兰等国。高硒国家和地区血硒的浓度大约为0.20~0.30μg/ml,如哥斯达黎加、美国(南达科他州等)。正是因为血硒的波动范围较大,所以目前还未有一个公认的、确定的血硒浓度值作为判别环境高硒或低硒的标准。侯少范(1984)提出<0.020μg/ml血硒为低硒环境,且与大骨节病病区界线吻合。长春地质学院地方病科研组(1974)对东北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和陕西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对比后发现,病区健康人群和病人血硒量分别为<0.021μg/ml和<0.018μg/ml,二者无显著性差异。非病区人群血硒>0.206μg/ml,与病区人群有显著性差异(1973年全国克山病病因研究座谈会资料汇编)。杨光圻、荫士安等(1990)在研究恩施硒中毒时亦发现,病区正常人和病人血硒水平差异不明显,例如花被村正常人血硒(1.51±0.05)μg/ml,病人血硒1.054~1.85μg/ml,二者并无太大差别。但是与之相邻的非病村,血硒为(0.35±0.02)μg/ml,差异相当明显。
表1-6 某些国家人群血硒的含量
(引自林年丰,1990)
(二)人发硒和尿硒
人体的发硒含量和尿硒浓度直接反映出环境中硒的丰度。发硒含量是硒在人体内积蓄程度的标志。尿硒浓度可作为硒在人体内代谢强度的指示。从表1-7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出,在高硒、适硒和缺硒环境中发硒、尿硒含量的一般水平。
表1-7 不同环境中人群发硒、尿硒水平
(引自林年丰,1990)
根据大量的统计结果,可将发硒含量划分为缺硒<0.1μg/g)、适硒(0.1~1.0μg/g)、高硒(1~5μg/g)和硒中毒(5~≥20μg/g)四个等级(表1-7)。用这个标准可以判断人体硒的含量水平。石西伸等研究了正常状态尿硒和接触硒的人群尿硒的含量水平,他认为尿硒为0.005μg/g属正常,≥0.5μg/g就有中毒的危险(表1-8)。表中数据与表1-7相比较,其低值偏低,而高值相似。
表1-8 接触硒的人群尿硒含量及水平判断
(引自林年丰,1990)
谭见安等(1982、1989)认为,我国发硒地理分布可分为三个区段,<0.20μg/g发硒地区与克山病带吻合,0.2~0.25μg/g与过渡带吻合,>0.25μg/g发硒与非病带吻合。据此,再结合土壤、粮食、水等硒含量指标,将我国划分成不同的硒景观区:缺硒<0.2μg/g)、缺硒边缘(0.20~0.25μg/g)、足硒(0.25~0.5μg/g)和硒中毒区(>3.0μ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