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简析

 我来答
吃瓜群众1718
2022-07-27 · TA获得超过828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34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27万
展开全部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晚年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完成于1862年。小说写成后,用9种文字同时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版,受到进步作家们的热情赞赏,被誉为“社会的史诗”。

        我国作家茅盾把它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相提并论,说它“有《战争与和平》那样伟大的气魄,那样多方面的生活描写,那样多的篇幅。” 《悲惨世界》结构庞大,气势磅礴,100多万言。共分5部:第一部芳汀,第二部珂赛特,第三部马利尤斯,第四部布留墨街的恋歌与圣丹尼斯街的史诗,第五部冉阿让。五部各有独立故事,枝叶繁复,但又都以主人公冉阿让的活动为主线,穿联为一个整体。小说叙述失业工人冉阿让,在1795年冬季的一天,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被捕入狱,判处5年苦役,几次越狱失败,加重判刑,共19年。1815年出狱后,在卞福汝主教仁爱精神的感化下,变成一个努力为善的人。   

        总体上说,在小说情节描写过程中,雨果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上,深切同情被压迫、被奴役的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愤怒揭发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和虚伪,热情歌颂共和主义者的英勇斗争,提出了用“仁爱”改造社会的药方。 同雨果的许多作品一样,《悲惨世界》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运用了对照原则。如,卞福汝主教是“仁爱”理想的化身。冉阿让在他的感化之下,也以“仁爱”对待一切人,有许多善举和英雄行为。他们两人都是“善”、“美”、“崇高”的体现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雨果的创作道路体现了西欧文学从浪漫主义向批判现实主义的过渡。

        在结构安排上,小说以冉阿让的改“恶”从“善”为主线,中间穿插许多小故事(如芳汀的悲惨故事、珂赛特的备受虐待,马利尤斯与珂赛特的恋爱故事等),连缀起来,铺排开来,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戏剧效果。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的进一步确立与巩固,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随着唯物主义在哲学斗争中的进一步胜利,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作为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的雨果,和当时许多进步作家一样,从40年代起,“不得不用冷静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共产党宣言》),不得不冷静地评价资产阶级统治所带来的一切。

        通过这种直抒胸臆式的、政论式的议论,雨果把小说变成了讲坛,在感情上影响着读者,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