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诗的文化意蕴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06-20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0万
展开全部
 陶渊明《饮酒》诗的文化意蕴

(导读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  酒中有深味。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提壶挂寒柯, 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 何事绁尘羁。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 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 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饮酒》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饮酒》其八:

青松生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  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 何事绁尘羁。

      饮酒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区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陶渊明饮酒是饮出了“深味”的,他对宇宙、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他的哲学追求,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返归自然的素心,有时就是靠着酒的兴奋与麻醉这双重刺激而得到的。

  第一,《饮酒》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田园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人境当然会有车马之喧,为什么诗人却说没有呢?因为“心远”,精神的宁静过滤了尘俗的喧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与境会,妙会无垠,“悠然”二字既是指心情之悠远,也是指南山之悠远,在偶而举首之间,心与山悠然相会。见南山何物?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一个超俗的境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笔言的。心与景构成一幅和谐的境界,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在这美丽境界中心情的恬静。那么诗人为什么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悟出了“真意”呢?关键在于一个“还”字,“还”就是“返归”,返归到本原。由日出到日夕,是“还”;日夕景色之如日出,又是“还”;飞鸟晨出夕还,还是“还”。陶渊明从这些“还”中悟出了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道理,他称之为“真意”。在他看来,人生的真谛也在于“还”,就是要还到未经世俗污染的原本的我。这首诗在情、景、理的互融上,在理趣的高超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极致。又如《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    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    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    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    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    聊复得此生。远离官场世俗的繁扰,采摘秋菊的华英,陶醉于日落群息、归鸟鸣和的景境中,斟酒自饮,啸傲东轩,这是怎样一种超脱、祥和的境界。整首诗诗文亲切,用日常口语写日常生活,但意境高远拔俗,情景交融,达到了空前的物我合一,客观与主观的高度融合。陶渊明的诗贵于平淡,这种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饱满丰富的,他在写田园生活的美好时,就是用一种平淡的手法勾勒出生动的形象。再看《饮酒》十四:故人赏我趣,    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    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    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    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    酒中有深味。与故人相聚,共坐苍松下,尽情畅饮,以至于父老都失了行次,有这样的乐趣,功名利禄又何足挂齿!诗人用质朴的语言写了一种很平淡的日常生活,但就在这种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使得读者不禁受到极大的感染,想与好友共坐青松下,把酒论人生。只是把一些平平淡淡的话组织成诗,就使读者联想起自己和好友的深挚情谊,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也只有陶渊明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意境来。   第二,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憎恶以及诗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

    陶渊明生活在封建官宦之家,从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曾有过理想追求。“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荣木》)“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十二首》之二),可见他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但另一方面,门阀统治窒碍了他的理想,高门大族的飞扬跋扈、腐烂奢侈,令他反感;官场的周旋逢迎让他感到屈辱,虽然为生计所迫,他先后几度出仕,但最终还是因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毅然归隐,躬耕自给。因此他的诗文中也就明显表现出了厌恶官场、远离官场的思想。看《饮酒》其一:衰荣无定在,    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    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    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    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    日夕欢相持。衰荣无定,世事不常。邵生之不能长久富贵,犹草木之不能长荣不枯。进而言之,王朝的兴衰不知搬演了几回。作者写此诗时,东晋王朝经过司马道子乱政、孙恩之乱、恒玄篡逆,已摇摇欲坠,此诗写后不久,刘裕即代晋自立。就诗人本人而言,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到他这一代,家世已经衰落。透过诗文,蕴含着诗人对时事的关注、担忧和对自身身世的感叹。不过,诗人既不是在惋惜晋室的衰败,更不是在眷恋先世的富贵,否则怎能辞了彭泽令?如果说有愤懑的话,那就是愤懑在当时政治极端黑暗、门阀制度极度森严的情况下,自己早年立下的“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希望建立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桃花源诗》)的美好社会的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了。“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尽管诗人说衰荣不定,世事无常,应达观处之,饮酒自娱,但实际上诗人自己也完全做不到,感叹之余,只有借酒排遣,并非真的整日飘飘然。又如《饮酒》其四:栖栖失群鸟,    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    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    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    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     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    千载不相违。诗人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自己从误落尘网到归隐田居的过程,由此表明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的歌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进一步说,“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无车马之喧就表达了诗人不与权贵交往的意思。“心远地自偏”,只要心不滞于名利则可免除尘俗的干扰。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也就由此而变得偏静了。

第三,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气节

饮酒》其八:青松生东园,    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    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    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    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    何事绁尘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经过孔子的这一指点,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而成为中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青松众草共生东园,皆青青似无异别。当岁寒严霜降临之时,众草凋零,独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卓然出现于世。诗人借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正如吴瞻泰《陶诗汇注》所说,是“借孤松为己写照。”身处无品无节之士流中,在严峻恶劣的政治气候下,众人皆陷溺于私欲,未能挺立人格,独诗人卓然独立,自然令人惊诧了。正如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附录引)渊明少无适俗韵,晚抱固穷节,自比青松,当之无愧。挂壶寒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一往情深。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庄子讲的“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分别见《庄子·大宗师》、《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又何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呢?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犹如青松,这才是诗人真正的主体品格。“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饮酒》其十六),诗人自谓始终抱定固穷之志节,纵然饱经饥寒交迫之困苦,亦决不向黑暗势力屈服。“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饮酒》其十六),时代的黑暗与志士的的操守对比互衬,时代愈黑暗,志士愈孤独。在一种大孤独大寂寞中,诗人乃有一种竟抱固穷节的精神,顶天立地;亦有一种向友古先贤的志向,贯通古今。诗人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这种莫大孤独寂寞,并非一种消极低沉的状态,而自具一种超越向上之精神,诗人的高尚之气节,在这里表现得愈加超脱、挺兀。

饮酒诗二十首】逯钦立

  余闲居寡欢。兼比(曾本云。一作秋。)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曾本云。一作倾。)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後。辄(曾本云。一作与。)题(《类聚》作以。)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类聚》作谈。)笑尔。(和陶本作耳。《类聚》作也。○本集。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诗纪》三十五。又《类聚》七十二引既醉以後数句。)

  衰荣无定在。(曾本、苏写本云。一作所。)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曾本云。一作换。)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曾本、苏写本云。一作趣。焦本云。一作趣。非。)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曾本云。一作自持。又作相迟。和陶本作相欢持。○本集。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诗纪》三十五。)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曾本云。一作饥。焦本云。一作饥。非。)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诗纪》作立空。曾本云。一作立空。)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曾本、苏写本云。一作抱。)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同上)

  道丧(曾本、苏写本云。一作衰。)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和陶本作唯。曾本云。一作惟。)顾(曾本、《诗纪》云。一作愿。)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曾本、苏写本云。一作倏忽若晨星。)鼎鼎(曾本云。一作订订。)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同上)

  栖栖(焦本作栖栖。北窗炙果录引作凄凄。)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北窗炙果录引作越。注。颜刻作远。)远去何所依。(焦本云。一作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非。曾本、苏写本、和陶本作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注。一作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曾本又云。何所依又作求何依。《诗纪》与曾本等正文相同。)因(《诗纪》作自。)值(北窗炙果录作植。误。)孤生松。敛翮遥(曾本云。一作更。又作终。苏写本云。一作终。)来归。劲(曾本云。一作动。)风无荣木。此荫(苏写本作荫。)独(曾本云。一作交。)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北窗炙果录作莫。曾本云。一作莫。)相违。(○本集。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北窗炙果录上。《诗纪》三十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曾本、苏写本云。一作为。)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曾本云。一作时时。)见(《文选》作望。《类聚》同。曾本云。一作望。)南山。山气(北窗炙果录作色。)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焦本作中。《诗纪》同。和陶本作间。苏写本作中。注。一作还。曾本云。一作中。)有其意。欲辨已(曾本、苏写本云。一作忽。)忘言。(○本集。《文选》三十。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北窗炙果录上。《诗纪》三十五。又《类聚》六十五作杂诗。引喧、偏、山三韵。)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三季多此事。达士(曾本云。一作人。)似不尔。咄咄俗中愚。(苏写本、和陶本作恶。《诗纪》同。曾本作恶。注。一作愚。焦本云。宋本作愚。一作恶。非。)且当从黄绮。(本集。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诗纪》三十五。)

  秋(曾本云。一作霜。)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曾本云。一作达。《类聚》作达。)世情。一觞虽(曾本云。一作聊。焦本云。一作聊。非)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本集。《文选》三十。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四。《诗纪》三十五。又《类聚》六十五作杂诗。引英、情二韵。)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岁华纪丽作混。)其(曾本云。一作奇。《诗纪》作奇。注。一作其。)姿。(岁华纪丽作其奇。)凝(曾本、苏写本云。一作晨。)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曾本、苏写本云。一作业。)林人不觉。(和陶本作见。)独树众乃奇。(曾本、苏写本云。一作知。)吾生(和陶本作年。)梦幻间。(和陶本作去。)何事绁尘羁。(曾本作羁。注。一作羁。苏写本作羁。○本集。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诗纪》三十五。又岁华纪丽三无题。引奇、枝二韵。)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苏写本、和陶本作举。曾本云。一作举。)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曾本、苏写本云。一作少。)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本集。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诗纪》三十五。)

  在(和陶本作我。)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回且长。风波阻(曾本、苏写本云。一作起。焦本云。一作起。非。)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同上)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於(曾本、苏写本云。一作茕。)老。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和陶本作可。)知。称心固为好。客(苏写本云。一作容。焦本云。一作各。非。曾本云。一作各。又作容。)养千金躯。临(曾本、苏写本云。一作幻。)化消(和陶本作销。)其宝。(曾本云。一作临死镇真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和陶本作其。)表。(苏写本云。一作其表。曾本作其表。注。一作意表。○同上)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苏写本作松。曾本云。一作松。案旧书杜、松易混。)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始(焦本云。一作如。非。曾本、苏写本云。一作如。但误置在字下。)在兹。一往(《诗纪》作去。)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同上)

  有客常同止。趣舍(曾本、苏写本、李本、焦本作取舍。)邈异境。(《类聚》作景。)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曾本、苏写本云。一作遁。)相(《类聚》作大。)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曾本云。一作差无。)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炳。(焦本云。宋本作独何炳。一作烛当秉。非。曾本作独何炳。注。一作当秉。又作烛当炳。苏写本作可炳。注。一作何炳。《诗纪》云。一作秉。○本集。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诗纪》三十五。又《类聚》七十二引景、醒、领三韵。)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和陶本作咄咄。曾本、苏写本云。一作咄咄。)迷所留。(曾本、苏写本云。一作之。)酒中有深味。(和陶本作固多味。曾本、苏写本云。一作固多味。○本集。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诗纪》三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曾本、苏写本云。一作卉。)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宇宙一何悠。(焦本作何悠悠。注。一作一何悠。非。曾本、苏写本云。一作何悠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焦本作从过。注。宋本作从过。一作催逼。非。曾本云。宋本作从过。苏写本云。一作从过。)鬓边早已白。若不委穷达。素抱(曾本云。一作怀。)深可惜。(○同上)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和向不惑。淹留遂(曾本、苏写本作自。注。一作遂。)无成。竟抱固穷(曾本、焦本、和陶本作穷苦。曾本又云。一作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和陶本作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曾本云。一作已。)翳吾情。(○同上)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曾本、苏写本云。一作若。)至。见别萧区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曾本云。一作前道。或能穷。)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同上)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觞来为之尽。是谘(曾本云。一作语。)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同上)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曾本、苏写本云。一作故。)缠己。是时向(和陶本作而。)立年。志意多所(和陶本作尚多。)耻。遂尽介然分。终死(焦本作拂衣。注。宋本作拂衣。一作终死。非。曾本、苏写本云。一作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和陶本作歧。焦本云。一作生。非。)所(和陶本作何。曾本云。一作疏。)以止。(苏写本云。一作杨歧何以止。曾本云。一作杨歧何以止。又作杨生何以止。)虽无挥金事。(《文选》注。作虽欲挥手归。)浊酒聊(和陶本作犹。)

  可恃。(○本集。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诗纪》三十五。又《文选》三十一杂体诗注引恃一韵。)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曾本云。一作波波。)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曾本、苏写本云。一作时。)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曾本云。一作待。)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和陶本作作。)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曾本、苏写本云。一作凭。)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曾本云。一作所。)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本集。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诗纪》三十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