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十七、汉明帝
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因此派遣秦景等人出使西域求取佛经。
这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正史记录。事实上,以公元纪元前丝路的贸易繁荣情况推论,佛教早已传入民间,只是还未受到王室的重视才没有记载而已。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的使节伊存,口授浮屠经给予博士弟子景庐,即是一例。若非民间信仰早已交流,怎会知道「金人」象徵「佛陀」?又怎麼知道要前往「西域」取经?
帝王因为「夜梦金人」而启发佛教信仰,这就说明信仰的动机是在「梦兆瑞应」,而不是因为「知法见法」的感动而信佛。帝王如此,民间更是如此。后汉书记载—楚王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公元65年,他为了救赎死刑犯,更乐捐黄缣白纨30匹。明帝诏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絜斋二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伊蒲塞」就是「优波塞」,男居士的意思。「桑门」似即「沙门」,「桑门之盛馔」应是供养沙门的意思。当时的佛教依附於黄老祠祀之下,没有纯粹独立的地位,一开始就把佛陀当做神明来祀奉。这就说明了高度文化的中国人,是在自己的文化思想下来接受适合自己需要的佛教,而不是以纯净的信仰来学习佛教。这种心态严重地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开展。
中国自秦始皇时代神仙思想就已出现,求「长生不老」尚且不及,那能接受「无常、苦、无我」的佛教信仰。到了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年间,窦皇后好黄老之学,黄老思想日趋隆盛;公元前125年,淮南王刘安召集黄老之徒,撰述「淮南子」内书21篇,外书33篇,中书8篇,使得黄老之术逐渐展开。到了公元纪元前后,黄老的「清净无为」与神仙的「虚无神秘」结合了「谶纬图术」,逐渐发展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祠祀形态,而这时的印度大乘运动方兴未艾,塔寺崇拜的风气伴随著般若思想与阿弥陀净土思想,正旺盛地推动著大乘思想的开展,也已经不再强调「无常、苦、无我」的教义了。於是,「塔寺」与「祠祀」,「般若空义」与「清净无为」,「净土」与「仙境」,渐渐有了相容之处,再加上丝路的交易频繁,中国就慢慢地提供了一个同步於大乘法发展的空间。公元60年,邻近西域的西北印,已经归属贵霜王朝的领域,犍陀罗美术与摩偷罗美术也已开始萌芽。汉明帝於公元64年夜梦的「金人」,可能就是贵霜王朝塑绘的本生菩萨像。当时大乘思想的佛身观,不论是般若思想的「定中见佛」,或净土的「无量光佛」,乃至修行人的「梦中见佛」,均已在印度发展出来;由西南印度的卡尔达马喀王朝,经过西北印度的贵霜王朝,转到西域,开始传入中国。这样的人文时空因缘,自然会有助於大乘法在中国的开展。证诸於公元75年,明帝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创建佛寺,绘以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并绘释迦佛像,设置於清凉台。同年洛阳白马寺创建。这些活动都深具大乘人的热诚及西北印的风格。反观公元71年竺法兰尊者所译的「十住断结经」,以及公元151年后,安世高尊者所译的「七处三观经」、「普法义经」、「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等,在中国佛教史上却一直被视为小乘经典,未予重视、实践;一直到公元166年,后汉桓帝还是在「祭黄老、浮屠於濯龙宫」。公元179 年,支缕迦谶译「般若道品经」、「般舟三昧经」、「宝积经」等,大乘思想的具体内涵才开始传入。公元180年,后汉灵帝的信仰仍止於「设斋於洛阳佛塔寺,并悬绘、烧香、散花、燃灯。」毕竟这些信仰仪式的表达,要比修持法义容易多了。延宕到公元255年,竹林七贤开启魏晋清谈之风后,般若思想才藉著老庄思想蓬勃地在中国思想界展开来。
千里取经,百年译经,丰富的文字经法,若无正直的僧伽来住持、教导,还是只能随著文化流俗的变迁来推动,随著人心好恶的趋向来捡择而已。千古以来,大乘法就是这样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流传著,中国人也努力地依照著自己的方式来阐释教义,开展教法;净土如此,般若如此,禅宗如此,天台如此,华严也是如此。公元 1990年的时代里,深愿有志的学人都能不畏艰难,运用心智的能力,跨越千年时空的轨迹,认真探索正法的原貌。
【引用及参考资料】
1.杂阿含经
2.后汉书
3.佛典汉译之研究(王文颜,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
4.佛教史年表(慈怡,佛光出版社,1987)
5.当代学人谈佛教(杨惠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
6.图说世界的历史(光复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
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因此派遣秦景等人出使西域求取佛经。
这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正史记录。事实上,以公元纪元前丝路的贸易繁荣情况推论,佛教早已传入民间,只是还未受到王室的重视才没有记载而已。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的使节伊存,口授浮屠经给予博士弟子景庐,即是一例。若非民间信仰早已交流,怎会知道「金人」象徵「佛陀」?又怎麼知道要前往「西域」取经?
帝王因为「夜梦金人」而启发佛教信仰,这就说明信仰的动机是在「梦兆瑞应」,而不是因为「知法见法」的感动而信佛。帝王如此,民间更是如此。后汉书记载—楚王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公元65年,他为了救赎死刑犯,更乐捐黄缣白纨30匹。明帝诏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絜斋二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伊蒲塞」就是「优波塞」,男居士的意思。「桑门」似即「沙门」,「桑门之盛馔」应是供养沙门的意思。当时的佛教依附於黄老祠祀之下,没有纯粹独立的地位,一开始就把佛陀当做神明来祀奉。这就说明了高度文化的中国人,是在自己的文化思想下来接受适合自己需要的佛教,而不是以纯净的信仰来学习佛教。这种心态严重地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开展。
中国自秦始皇时代神仙思想就已出现,求「长生不老」尚且不及,那能接受「无常、苦、无我」的佛教信仰。到了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年间,窦皇后好黄老之学,黄老思想日趋隆盛;公元前125年,淮南王刘安召集黄老之徒,撰述「淮南子」内书21篇,外书33篇,中书8篇,使得黄老之术逐渐展开。到了公元纪元前后,黄老的「清净无为」与神仙的「虚无神秘」结合了「谶纬图术」,逐渐发展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祠祀形态,而这时的印度大乘运动方兴未艾,塔寺崇拜的风气伴随著般若思想与阿弥陀净土思想,正旺盛地推动著大乘思想的开展,也已经不再强调「无常、苦、无我」的教义了。於是,「塔寺」与「祠祀」,「般若空义」与「清净无为」,「净土」与「仙境」,渐渐有了相容之处,再加上丝路的交易频繁,中国就慢慢地提供了一个同步於大乘法发展的空间。公元60年,邻近西域的西北印,已经归属贵霜王朝的领域,犍陀罗美术与摩偷罗美术也已开始萌芽。汉明帝於公元64年夜梦的「金人」,可能就是贵霜王朝塑绘的本生菩萨像。当时大乘思想的佛身观,不论是般若思想的「定中见佛」,或净土的「无量光佛」,乃至修行人的「梦中见佛」,均已在印度发展出来;由西南印度的卡尔达马喀王朝,经过西北印度的贵霜王朝,转到西域,开始传入中国。这样的人文时空因缘,自然会有助於大乘法在中国的开展。证诸於公元75年,明帝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创建佛寺,绘以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并绘释迦佛像,设置於清凉台。同年洛阳白马寺创建。这些活动都深具大乘人的热诚及西北印的风格。反观公元71年竺法兰尊者所译的「十住断结经」,以及公元151年后,安世高尊者所译的「七处三观经」、「普法义经」、「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等,在中国佛教史上却一直被视为小乘经典,未予重视、实践;一直到公元166年,后汉桓帝还是在「祭黄老、浮屠於濯龙宫」。公元179 年,支缕迦谶译「般若道品经」、「般舟三昧经」、「宝积经」等,大乘思想的具体内涵才开始传入。公元180年,后汉灵帝的信仰仍止於「设斋於洛阳佛塔寺,并悬绘、烧香、散花、燃灯。」毕竟这些信仰仪式的表达,要比修持法义容易多了。延宕到公元255年,竹林七贤开启魏晋清谈之风后,般若思想才藉著老庄思想蓬勃地在中国思想界展开来。
千里取经,百年译经,丰富的文字经法,若无正直的僧伽来住持、教导,还是只能随著文化流俗的变迁来推动,随著人心好恶的趋向来捡择而已。千古以来,大乘法就是这样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流传著,中国人也努力地依照著自己的方式来阐释教义,开展教法;净土如此,般若如此,禅宗如此,天台如此,华严也是如此。公元 1990年的时代里,深愿有志的学人都能不畏艰难,运用心智的能力,跨越千年时空的轨迹,认真探索正法的原貌。
【引用及参考资料】
1.杂阿含经
2.后汉书
3.佛典汉译之研究(王文颜,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
4.佛教史年表(慈怡,佛光出版社,1987)
5.当代学人谈佛教(杨惠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
6.图说世界的历史(光复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
参考资料: http://home.pchome.com.tw/online/yuanteng/02_books/a_history/a.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此段以下内容节选自赵朴初老居士所编著之《佛教史略》
东汉永平十年 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于是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这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说法,也为我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了后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7—189年),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其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由此译事渐盛,法事也渐兴。
一、汉人出家之始:汉人由信佛而出家修道的,如赞宁《僧史略》卷上《东夏出家》题下,有“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僧之始也;洛阳妇女阿潘等出家,尼之始也”等语。按刘峻等出家事出《汉法本内传》。《内传》伪书,不足置信。可是《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有“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等语,似乎其时已经有汉人出家,然后才有此项禁令。而汉人出家为沙门见于载籍的,是从严佛调开始,如《出三藏记集.安玄传》中称“沙门严佛调”,又说他“出家修道”;《出三藏记集》又转载《沙弥十慧章句序》,下题“严阿只黎(即阿奢黎)浮调所造”。然而《释氏稽古略》说,在佛调以后八、九十年的朱士行,是汉土最初为沙门的;《历代三宝记》也称佛调为清信士。这大概是因为从汉代以来,虽然佛法已经流行,但道风未纯,比丘出家只以剪落须发作区别,未禀律仪;到魏嘉平二年(249年),中天竺沙门昙柯迦罗(法时)来到洛阳,建立羯磨法,创行受戒,中土才有正式的沙门,而登坛受戒的朱士行为最早,因此把他作为中土沙门之始。
二、民间建寺造像之始:《后汉书.西域传》中叙述桓帝奉佛之后说,“百姓稍有奉佛者,后遂转盛”,可见当时民间的奉佛也由少数而逐渐增多;但其具体情况,只笮融奉佛一事见于现存的文献。据《后汉书.陶谦传》和《吴志.刘繇传》说:献帝时,丹阳人笮融聚众数百人,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融于是断三郡的委输,“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余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席及观者且万余人”。又依《出三藏记集》所载《般舟三昧经记》载,说明献帝时洛阳也有佛寺。从《吴志.刘繇传》所述笮融事看起来,后汉末民间的奉佛,有其种种原因,这和宫廷中只以求长寿祈福为目的者有所不同。
东汉永平十年 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于是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这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说法,也为我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了后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7—189年),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其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由此译事渐盛,法事也渐兴。
一、汉人出家之始:汉人由信佛而出家修道的,如赞宁《僧史略》卷上《东夏出家》题下,有“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僧之始也;洛阳妇女阿潘等出家,尼之始也”等语。按刘峻等出家事出《汉法本内传》。《内传》伪书,不足置信。可是《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有“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等语,似乎其时已经有汉人出家,然后才有此项禁令。而汉人出家为沙门见于载籍的,是从严佛调开始,如《出三藏记集.安玄传》中称“沙门严佛调”,又说他“出家修道”;《出三藏记集》又转载《沙弥十慧章句序》,下题“严阿只黎(即阿奢黎)浮调所造”。然而《释氏稽古略》说,在佛调以后八、九十年的朱士行,是汉土最初为沙门的;《历代三宝记》也称佛调为清信士。这大概是因为从汉代以来,虽然佛法已经流行,但道风未纯,比丘出家只以剪落须发作区别,未禀律仪;到魏嘉平二年(249年),中天竺沙门昙柯迦罗(法时)来到洛阳,建立羯磨法,创行受戒,中土才有正式的沙门,而登坛受戒的朱士行为最早,因此把他作为中土沙门之始。
二、民间建寺造像之始:《后汉书.西域传》中叙述桓帝奉佛之后说,“百姓稍有奉佛者,后遂转盛”,可见当时民间的奉佛也由少数而逐渐增多;但其具体情况,只笮融奉佛一事见于现存的文献。据《后汉书.陶谦传》和《吴志.刘繇传》说:献帝时,丹阳人笮融聚众数百人,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融于是断三郡的委输,“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余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席及观者且万余人”。又依《出三藏记集》所载《般舟三昧经记》载,说明献帝时洛阳也有佛寺。从《吴志.刘繇传》所述笮融事看起来,后汉末民间的奉佛,有其种种原因,这和宫廷中只以求长寿祈福为目的者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696.htm?re=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东汉
莫高窟: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前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莫高窟: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前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东汉明帝时期,莫高窟是十六国中的前秦时期的,也就是苻坚创立的国家。这个前秦只是个国号,不是秦朝以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前秦是苻坚创建国家的名号,前秦是南北朝的一个国家,不是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的国家。
佛教有记载是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实际上民间还可再往上推溯,是早于这个时间的。
佛教有记载是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实际上民间还可再往上推溯,是早于这个时间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