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坦然面对那些羁绊,这些不再束缚心。“无挂碍”也不是说就没有尘世俗念了,而是对于这些俗世是想的开的。“无有恐怖”也不是没有恐怖,而且恐怖变得不可怕。
出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色、空从本源上说,是一体的。色是空性“因缘和合”而产生或幻化而出;一切色都是通过一定的“因缘和合”而从空性中产生或幻化出来;
也就是说,色是空性在一定因缘条件下的表征或表象或表相。色来自空;一切色都有空性。而空性则是色的本源或本质。一切色都可以回归其本性,也就是回归到空性。当色(或有情众生)回归到空性或本源,也就是成佛了。
扩展资料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
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心经
简单理解为:心无挂碍(心中没有碍),无挂碍故(由于没有),无有恐怖(所以不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最后达到彼岸)。
详细解读: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心里既是净空无见,白天没有想象,夜间自无乱梦,正如千眼千手,圆照十方,岂有颠倒。凡人恐怖,先有一个得失心,就是有我的果,正是六道生死的种性。如能心空法空,登于佛位,两个生死已了。菩萨再来世间,是大悲愿力,不是业力,自然没有恐怖,颠倒梦想,都远离了,到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境界了。
【究竟涅槃】:
这涅槃是清净的意思。二乘人是有余涅槃,不是究竟;这究竟涅槃是佛位,名为无余涅槃,连涅槃亦不可得。所谓成了佛,也没有成佛的法见。本来涅槃是对生死说的,既本来没有生死,亦安有涅槃,不过同是个假名罢了。这是菩萨的果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简译:
观自在菩萨(观察内在,自见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照见五蕴皆空(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舍利子(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色不异空(形相不异乎空间),空不异色(空间不异乎形相),
色即是空(所以形相等于空间),空即是色(空间等于形相),
受想行识(情欲、意念、行为、心灵),亦复如是(都是一样的),
舍利子(舍利子呀),是诸法空相(一切法则都是空的),不生不灭(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
无受想行识(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无色声香味触法(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无眼界(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乃至无意识界(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无无明(没有不能了解的),亦无无明尽(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乃至无老死(直到没有老和死),亦无老死尽(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无苦集灭道(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无智亦无得(不用智慧去强求),
以无所得故(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菩提萨陲(菩萨觉悟之后),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照心经),心无挂碍(心中没有碍),无挂碍故(由于没有),
无有恐怖(所以不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最后达到彼岸),
三世诸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照心经),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说心经),是大神咒(是变幻莫测的咒语),
是大明咒(是神光普照的咒语),是无上咒(是无上的咒语),
是无等等咒(是最高的咒语),能除一切苦(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不是骗人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所以说心经),
即说咒曰(其咒语曰),揭谛揭谛(去吧,去吧),波罗揭谛(到彼岸去吧),
波罗僧揭谛(大家快去彼岸),菩提娑婆诃(修成正果)。
诸大菩萨,因为照见五蕴皆空,万法无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不会对一法有所执着,心中一丝不挂。因为这个原因,不会有得失的痛苦,对一切万有的真相了了分明,所有的事物都是不增不减的,所以不会产生恐怖。(按:我们凡夫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无法预知未发生的事,无法主宰自己以及身边的事物。大菩萨看破一切法不可得,万法唯心,所以不会再因为迷茫而恐怖)。照见万法的真相,看破了三界万法种种有相,皆是由于颠倒而产生的如同梦想一样的虚幻不实的东西,因此远离这种颠倒执着,达到究竟涅盘的境界,体悟到不生不灭的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