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塞二首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较合理。
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龙城飞将:一说李广,一说卫青。 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较合理。
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龙城飞将:一说李广,一说卫青。 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为何龙城飞将指的是李广呢,1.一般地名+名号:地名特指出去之地,李广出生在龙城,也就成纪,李广的名号是飞将军,首先对号完全没问题。 2.王昌龄到成纪从军,也就是来到李广的故乡而发出的感叹,背景与卫青无关。 3.卫青没有到达漠北的单于王庭:龙城,他到达的是漠南的笼城,两者距离数千公里,意义完全不一样。 4.说话嘛要讲证据,不要见人就说龙城指卫青,龙城指卫青,不要干吼,不然就失去理智了。飞将军的名号,历史多次记录,都是指李广,而龙城指代卫青,从未见与于史料。 5,文学的记载。在唐代,龙城和李广是连用的,是固定用典。而且和阴山一样,都代表的大汉的边关。王昌龄《从军行二首》: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此次出行为了龙城而战,而龙城正在被胡兵袭击.,这说明龙城是大汉的,不是匈奴的),南朝吴均《战城南》写道:忽值胡关静,匈奴遂两分。天山已半出,龙城无片云。汉世平如此,何用李将军。
温庭筠《伤将军》写道: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别人丘垄似天山。
如果这里还不明显,看下面。 常建《塞下》 写道: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左贤未遁旌(斩)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 写出了汉家营帐的军队,是去救龙城情景,常年守边,七任太守的自然是李广。
推荐于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