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10个文言文阅读有翻译,有题目。急!

 我来答
接厹惠01a
2017-03-19 · 超过3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3万
展开全部
  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2分)   二.(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③往之女家之:  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答:  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②已:停止③之:到……去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   四.(2005年南京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11分)’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2)元帝异之()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D.策之不以其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孰为汝多知乎?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译文:  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3分)   7.(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8.(2分)C   9.(4分)(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   l0.(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  思同即可)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   五.(2005年南通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无案牍之劳形  AB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弦徽不具  A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4.B(3分)5.D(3分)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4分)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3分)   六.(2005年无锡市)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ィ素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选白《放鹤亭记》)   [注释]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②扉(fēi):门。③适:恰好。④陂(bēi):水边。⑤ィ素(sù):向,沿着。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②作亭于其上  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④故名之曰“放鹤亭”   9.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