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的意思是什么?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原文: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
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
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2、赏析:
《桃夭》讲述的是女子出嫁的情景和作者的美好祝愿。诗句清新淳朴,却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在满口余香中感受美的诱惑。
诗中之人美得让人心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贲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连续三章三起句,“桃之夭夭”四字扑面而来,真正的美人如花。
诗的韵律美得让人心舒。诗中重章叠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通过反复咏唱,强化意识,加深印象,把美得事物不断加诸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使人如聆天籁,舒泰无比。
3、词句注释
(1)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4)宜:和顺、亲善。室家:犹夫妇。男子有妻叫做有室,女子有夫叫做有家。
(5)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6)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桃(táo):桃花、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
夭(yāo):草木茂盛美丽,怒放的样子。
《桃夭》
作者:
佚名 (先秦)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枒,开着鲜艳粉红花。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
桃夭的释义:赞美男女婚姻以时,室家之好。
桃夭
[ táo yāo ]
详细解释
《诗·周南》有《桃夭》篇,后因以指婚嫁。
1.汉 阮瑀 《止欲赋》:“思桃夭之所宜,愿无衣之同裳。”
2.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
3.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只为 禹门 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问桃夭。”
4.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我只怕盼于归,负却桃夭。”
扩展资料
桃(táo):桃花、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
夭(yāo):草木茂盛美丽,怒放的样子。
《诗·周南》有《桃夭》篇,赞美男女婚姻以时,室家之好。后因以指婚嫁。
汉 阮瑀 《止欲赋》:“思桃夭之所宜,愿无衣之同裳。”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只为 禹门 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问桃夭。”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我只怕盼于归,负却桃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