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吃不喝”的肺鱼是依靠什么存活4年之久的?
肺鱼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它们早在距今约4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而且在现在依然分布在澳洲、美洲以及非洲的水域中。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历经数次的灭绝事件以及环境变化存活至今,要得益于肺鱼强大的生存能力。其中,最让人震惊的无疑就是它可以不吃不喝的生活4年之久了。那么,为什么肺鱼可以这样呢?我们简单地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肺鱼
肺鱼是一种神奇的鱼类,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大多数的鱼都是用鳃呼吸的,而肺鱼不但会用鳃呼吸,还会用“肺”呼吸,当然,鱼类本身是没有肺的,所以肺鱼不过是让自己的鱼鳔拥有了气体交换的能力而已。即使这样,肺鱼也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对于其他鱼类来说,鱼鳔不过是一个可以调节自己在水中深浅的器官而且,而肺鱼的鱼鳔不但拥有这个能力,还有呼吸的能力。
根据鱼鳔的数量不同,肺鱼可分为单鳔肺鱼和双鳔肺鱼两大类,而这两大类正好对应着肺鱼的两个目:
单鳔肺鱼目和双鳔肺鱼目,其中单鳔肺鱼目又叫角齿鱼目,其下只有一科一种,它就是昆士兰肺鱼,而双鳔肺鱼目又叫美洲非鱼目,其下有两个科:非洲肺鱼科和美洲肺鱼科,美洲肺鱼科只有一种,它就是美洲肺鱼,而非洲肺鱼科下有两种,它们是长肺鱼和非洲肺鱼。
也就是说,现存的肺鱼一共有四种:非洲肺鱼、美洲肺鱼、长肺鱼以及昆士兰肺鱼。
角齿鱼目:昆士兰肺鱼
昆士兰肺鱼是澳洲独有的一种肺鱼,它的体长在1-1.5米左右,属于一种大型的肺鱼,与其他肺鱼不同的是,它
只有一个鱼鳔,而且它有着强壮的胸鳍和腹鳍
。昆士兰肺鱼仅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洲的淡水水域中有分布。而且它与其他的鱼类一样,都是不能长时间离开水的鱼。(如下图)
美洲肺鱼目:美洲肺鱼、非洲肺鱼、长肺鱼
美洲肺鱼目下的三种肺鱼与上面的昆士兰最大的区别有三个,第一个就是这三种肺鱼的体型要比昆士兰肺鱼小一些(平均体长在1米左右);第二个是这三种肺鱼的胸鳍和腹鳍都已经高度退化;第三个是这三种肺鱼都有两个鱼鳔,且都能够脱离水生存。
而这三种同目下的肺鱼也有不同点,其中非洲肺鱼与长肺鱼都是非洲独有的肺鱼,它们两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体长,而美洲肺鱼明显区别于其他两种肺鱼的特点就是
美洲肺鱼有5个腮弓4个鳃裂,而非洲肺鱼科下的两种肺鱼都有6个腮弓5个腮裂,而且,美洲肺鱼的鳍退化得更加彻底(非洲肺鱼科下的两种肺鱼的鱼鳍退化成了长线状)。
小结,现存的肺鱼一共有四种,其中两种分布在美洲,两种分布在非洲,由于它们鱼鳔的数量不同,造成了生活在美洲的美洲肺鱼与非洲的两种肺鱼成为了一个目,而另一种生活在美洲的昆士兰肺鱼则独成一目。而且,只有双鳔的肺鱼才有离水生存的能力,单鳔的昆士兰肺鱼就不具备这个能力。
肺鱼(双鳔)为什么能够不吃不喝生存4年之久?
肺鱼的呼吸方式是可以自由切换得,当在水中时,它与其他的鱼类一样都是靠鳃呼吸的。当离开水后,它的鳃无法通过水来获取氧气,所以鳃的能力关闭。但是,为了生存,肺鱼还是需要氧气,所以,它的双鳔开始工作。在鱼鳔的运作是通过鱼鳔肌的压缩和扩张来控制的,压缩时,就是呼气,扩张时就是吸气。而且由于双鳔对外界空气的获取能力更强,所以双鳔肺鱼比单鳔肺鱼更能适应无水的生活。这是其一。
虽然美洲肺鱼分布在看似雨水充足的南美洲,但是南美洲也是有雨季和旱季之分的,而且非洲肺鱼通常栖息在不流动的湖泊之中,当旱季来临时,也是会干旱的。生活在非洲的肺鱼就更不用说了,非洲的旱季来的更加的猛烈。所以,当这些肺鱼生活的水域的水位持续下降时,它们就会提前钻入泥土之中,然后用泥土将自己完全包裹起来。
这还不算,当包裹严实后,肺鱼的体表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将自己再包裹一层,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常用的保鲜膜。这样就能保证肺鱼在一个相对湿润的环境中,即使是外面的泥土干了,也不会影响到它的生存。
(下图就是肺鱼的黏液形成的保护膜)
当然,只是以上这两个措施,还不能保证肺鱼的生存。所以,肺鱼会在泥土包裹的上方留下一个小孔,这个小孔就能保证空气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入了(非洲人就是利用这个小孔,在干裂的土地中找到肺鱼的)。解决完了呼吸问题,就剩下食物的问题了。
肺鱼解决食物的问题的方式就是不解决,原因很简单。当肺鱼被泥土包裹之后,它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在休眠状态下,肺鱼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这样身体对能量的消耗也就超低,肺鱼通过分解自身的营养物质,维持着生命。
由于消耗量低,再加上肺鱼在旱季来临前的疯狂进食,让肺鱼有了不吃不喝可以活4年的能力。
在4亿年的进化中,肺鱼在不断地适应环境,这也让它进化出了可以在空气中呼吸的双鳔,而原生环境下的旱季,让它们拥有了休眠的能力。这两个能力的叠加,让肺鱼成为了生存能力最强的生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