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不想去学校,甚至讨厌学校怎么办?
有人说要想让孩子成绩好,一定要从小抓起,可是如果对孩子特别严格,容易让孩子造成厌学的心理。况且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心智尚未成熟,思想也比较幼稚。可以慢慢的让他培养好的习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好好学习。因为你读高中的努力程度,将直接关乎你未来能考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但是有网友说自己现在是高中生,可是不想去学校,甚至是厌恶学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这种心理是什么造成的呢?用哪种办法可以纠正过来呢?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一.学习成绩比较差,听不懂。
不想去学校,说明学校这个地方对你根本没有吸引力。如果你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上课老师讲的内容根本就听不懂,才会产生这种情绪。如果老师上课讲的东西你都懂,就会越学越感兴趣。上课时你就觉得自己在听天书一样,完全没有参与感,心里会非常难受,甚至觉得是不是自己的智商有问题?感觉不管自己怎么学都学不会?然后就破罐子破摔,不愿意去学校。你可以尝试着从基础学起,不懂的问题,及时地问老师,或者是请教同学,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可以让父母给自己报辅导班,只要愿意付出,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
二.和老师有冲突或者和同学有矛盾。
讨厌去学校,可能是因为讨厌学校这个地方,也可能是因为学校里面有你讨厌的人。部分老师确实会带有色眼镜,对学习好的学生,格外关爱学习,差的学生就冷眼相对,甚至是恶言嘲讽,这样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让孩子讨厌学习。或者是孩子不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班级不合群,在学校比较孤独,没有好朋友。如果是因为这种情况讨厌去学校,可以尝试着和老师沟通交流,把心结打开。交朋友方面,可以主动一点,打开心扉,把不好的东西都忘记,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在一起愉快的相处。
三.摆平心态,重回校园!
不管你是因为什么样的理由,不愿意去学校,一定要及时的处理自己的问题,摆平心态!高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高中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该奋斗的年纪,却选择逃避,以后又怎么可以肩负重任呢?把心态放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再次踏进校园,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生都是存在叛逆心理的,再加上学校压力大了,再学校里面不开心了,朋友同学再对你不好了。学习跟不上了,等等,就会出现不想上学的心理。一但出现不想上学的思想冲动,就会逐渐在心理扩大这个思想,就会越来越讨厌上学。
对于不想去学校,讨厌学校。要先要判定一下造成不想上学的环境了、外界因素了,有哪些?如果有明确的因素,去除这些应激因素,不想上学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也可以让父母,老师同学,多给予鼓励支持,去积极倾听你的压抑、痛苦,提供支持。
还有一点,也可能是学校恐惧症导致的不愿上学,像学校恐惧症,对于学校这一个场所,感到恐惧、焦虑、害怕,并且出现,手抖、震颤、出汗、心慌、心悸等等,所以就特别讨厌学校了。
找到了自身的原因再对症下药,自己,加上别人的帮助就一定能克服这个心理的。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成功最捷径的方法。这一点也有去学校的动力了。希望能帮到您噢!
一、共情:总也提不起劲学习,一说学习就头疼,让您很惆怅,是吗?
二、具体化:具体是怎么个厌学法,怎么表现的?
三、探究问题成因,并具体分析:
a学习动力不足:孩子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这个不是校区的老师能独自把控的。这个更取决于家长、家庭环境的塑造和影响。需要校区和家长充分合作沟通,并分析原因,以家长为主体、由校区配合,制定具体措施,从而有效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解决: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互动模式。具体可以:
(1) 多肯定孩子学习当中的优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激发孩子内在的价值感;
(2) 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加大学习前进的动力;
(3)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恰如其分的引导至学习内容当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4) 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梦想,用梦想的自然力量,引导出孩子自发自愿的奋斗目标,以及学习目标。
(5) 以上内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对家长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家长可以积极参加优胜的免费家庭教育讲座,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高度,从而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b学习遇到困难。欠帐太多又不好意思和家长说。时间长了,可能一接触学习,就触发了不良情绪。
解决:1仔细了解到孩子的具体学习困难,给予帮助与指导,家长力不从心的话,就要考虑让专业的老师来指导;2消除对抗情绪:长期原因可能是青春期逆反,短期原因可能是心情引起。家长要多陪孩子游戏娱乐,建立和孩子快乐的互动模式,避免在一起就自动进入“对抗”状态;3不要过于强势,尊重孩子,平等交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c有其他烦心事,心不在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遇到生理上的烦恼,或者早恋、和同学关系不融洽等问题,但又不愿主动和父母沟通,又十分困扰,造成了没有心思学习。
解决: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的生活学习,多关注、关心孩子的言行举止,充分沟通,化解心事。必要的话可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迅速找到问题并解决。
总之,主要是及时给予支持,让孩子学习上有成就感、愉悦感,从而激活孩子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