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丢三落四的孩子,是不是能力出问题了呢?
有一位朋友很担忧,孩子都上三年级了,还总“丢三落四”。上周连续两天忘带作业去学校,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无奈自己请假帮孩子把作业交到学校。
不仅总是忘带作业,孩子还走哪都容易掉东西,坐公交会弄丢雨伞、出去春游弄丢帽子。朋友很疑惑:孩子爱“丢三落四”,到底是习惯差,还是能力出了问题?
孩子每次上学或者出门,家长总是有很多叮嘱:
- “不要忘拿钥匙”
- “别忘了红领巾”
- “把作业带上”
- “伞放在书包里”
可孩子的小脑袋却总似乎记不住,不是记住了这个,就是忘记了那个,总不能像大人那般面面俱到。
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除了父母的叮嘱之外,要学习和记住的东西也很多。信息一下子输入太快太急,难免会有顾此失彼的时候。再加上孩子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自己关注和感兴趣的事情上,不太想关注的事情,自然就容易“忘”。
与其总是责怪孩子“丢三落四”,不如想想为什么总会忘记。
△帮孩子准备好
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总是提前都帮孩子准备好,自然就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一旦孩子遇到要自己收拾和准备物品时,可以说是毫无经验。
△帮孩子收拾残局
忘带作业老师批评,家长只要送作业去学校。在家里孩子丢三落四,也总有家长在后面收拾残局。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发现忘带东西时就会想:“算了,妈妈会帮我送过来,就这样吧。”
这跟许多家长头疼孩子“爱赖床”一样,家长每次都急着叫孩子“起床”,孩子知道会有人比他更着急、更担心上学迟到,无论自己怎么“赖”,总有父母来充当“底线”,在最后一刻把自己叫起来。
孩子“丢三落四”看起来是习惯问题,其实背后也蕴含着思考能力弱、协调能力差的隐患,家长不应该总是包办替代,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01 减少必须携带的物品数量
成人也总有疏忽和遗漏,何况是能力还不健全的孩子。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那么怎么能让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都花在该花的地方?
那么就要做好“计划”和“安排”。和孩子一起,把当天或隔天需要的东西准备好,将不需要的东西放在一边。
养成良好的提前整理的习惯,记住只需要记住的几样重要事物,就能减少孩子“遗忘”“疏忽”的情况。
02 做提示标记
家长还可以巧妙地借助各种物品,给孩子做标记和提示。
例如,将钥匙拴在书包内侧,在门口贴上“带作业”的提示标语,或者和孩子一起列物品清单,一起核对确认。
总之,从客观条件上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不失为一个锻炼孩子能力的手段。
03 适当让孩子自己承担“遗忘”后果
家长大包大揽,就常常让孩子体验不到“犯错成本”。适当的让孩子承担自己“丢三落四”、没做好事情的后果,也是一个有警醒作用的生活体验。
例如,孩子没带作业,家长扯工作理由不送去,一经老师批评,孩子自己都会不好意思,下次不想再犯。春游弄丢了的帽子,恰好是孩子最喜欢的那顶,不用家长再去责备,孩子自己就会觉得惋惜。
又比如弄丢了的雨伞、外套等等,虽然物品的价值不至于让家庭蒙受巨大损失,家长不需要为了让孩子得到“教训”,就让孩子“赔”。但可以让孩子接受正确的金钱教育,带他计算一下这样的损失,相当于丢了多少个玩具、少了一次去游乐场的机会,孩子就会知道要珍惜金钱和物品,不会随意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