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考试紧张心理
1、端正认识,客观理性地分析自身状况,定位于适当的位置,放平心态迎接。
2、积极的自我暗示。在考前树立起“相信自己我能行”的观念,对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3、深呼吸,静下心来排除杂念,缓慢地深呼吸,吸气时肚子慢慢胀起来,气入丹田,憋气5秒再缓缓呼出,反复几次。瑜伽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方式,是很好的舒压方式。
4、转移注意力。当你觉得压力很大无法释怀的时候,花一点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散散步、吃美食、听听音乐等,但是不推荐做剧烈运动,或者完全抛弃复习的彻底放松。
5、合理饮食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开夜车”。
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1) 自我训练法:应多回忆过去考试中成功的体验,通过内心辩论,分析出现的消极意识中不合理的成分。
2) 放松训练法:大家可以找一些韵律舒缓的音乐磁带、专门的公训练磁带或想像放松程序,在家里进行自我训练。
3) 系统脱敏疗法。考试焦虑,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对考试的某些情景过于敏感所致。
2024-07-19 广告
如何克服考试紧张心理
我们来教你克服考试紧张的心理,以下是产生考试紧张心理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由于升学竞争激烈,增加中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致使有些中学生临场发挥失常,平时能正确解答的考题,考场上却不知如何回答,从而导致考试失败。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紧张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字曲线关系。这就是说,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而适度的心理紧张,对人所从事的活动会起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考试过度紧张,达到焦虑状态,例如,考前严重失眠、头痛、闹肚子或吃不下饭,考场上写字手颤抖、头脑出现空白等,都是考试心理紧张的表现。
产生考试心理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父母过高、过严的要求;二是对考试环境不太熟悉,害怕监考教师;三是缺乏自信心,遇到难题就会紧张;四是考试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五是考前开夜车,导致头昏脑胀,考试时什么也想不起来。那么,如何克服过度的考试紧张心理呢?
1.认真做好考前复习。
目前,高考的特点是“重基础,出活题,考能力”,因此,最好能按各科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决不能凭侥幸心理靠押题取胜。
2.掌握往年试题类型与内容。
考试前熟悉往年试卷类型与内容,以便在考场上见到类似试题不致于心慌、害怕。可以找前几年的试卷,按考试要求正规地答一答,以检查自己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
3.要绝对避免疲劳。
考试前一天适当的休息、娱乐有利于恢复脑力和体力,能以旺盛的精力参加考试。如果考试前一天晚上,拼命读书至深夜,进入考场就会感到精力不足;如果整天泡在运动场上,把体力消耗尽,就会导致机体的疲劳,反应迟钝。
4.考试期间的晚上要正常休息,不要睡得太早,也不要睡得太晚。
睡得太早,打破了原来的生物节律,往往会睡不着,思考明天的考试科目,而导致失眠;睡得太晚,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第二天考试答题水平的正常发挥。
5.考前要熟悉考场环境和监考教师。
在考试前一天可以到考场里转一转,熟悉一下场周围的环境,与监考教师做一次愉快的交谈,就可以降低紧张心理。
6.适当地利用镇静药物。 对于过度紧张、严重怯场者,在考试前适当地利用一点镇静药物,可以帮助降低心理紧张,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吃药时间一定要合适,保证在考试时间内一直起作用,平时可以做一下用药种类和药量的实验,以便考试时能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7.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 要树立一种信念,“我一定能考好”,就会发挥出自己全部聪明才智,要记住心理学家说的话:“感觉就是一切,结果是没有的”。不要过多地考虑结果会如何,产生惨化前景的不良心理状态。另外,不要把家长和其他人过度刺激或偏激的话放在心上,看得太重,导致考试紧张心理。
相信有考试紧张心理的中学生朋友,在充分做好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只要按照上述要求去做,就会克服考试紧张心理,发挥出正常水平,取得考试的成功,跨入理想的学府。
临考前对孩子的心理调治
考生在高考前,由于初次接触如此关系重大的考试,可能心理压力很大,甚至出现心理失常的情况。不过,只要家长按照以下方法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合理调治,便可消除这几种心理“疾病”。
认真对待高考前几天的失眠
失眠主要是由于心里太紧张所致,只要放松,把考试看轻一些,便会减轻心理负担。如果孩子晚上睡不着,就让他(她)静静地躺着休息,不要过多去想考试的事情,告诉孩子不要对失眠过于担心。如果孩子晚上睡不好,也不要焦虑,因为第二天只要上了考场,考生往往会一个激灵,头脑依旧清醒,考试还能顺利进行,发挥得也不错。所以,凡事顺其自然,不可过分要求,造成 应试心理 压力太大。试想平时成绩差的同学,睡眼再多,精神再好,也不会在考试这三天产生奇迹,所以要相信自己的潜力。
考前调整好生物钟
有些考生习惯夜间用功学习,夜越深其精力越好,还有些考生为争取时间,拼命熬夜,以至形成习惯。这两种情况,都会使考生在白天特别是上午精力不佳,而考试又都是在白天举行,不会在夜间举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家长必须督促孩子事先进行人体生物钟调整,逐步改变生活习惯,以适应考试。
改变的方法是让孩子临考前两周开始矫正作息时间,坚持晚上9点30分睡觉,早晨6点起床,开始时可能怎么也睡不着,不过没关系,睡不着就看书,但第二天早晨6点,铃一响一定起床,即使头昏昏沉沉,也一定不可赖在床上。起床后,到附近做做晨练,边练边背单词。一天过后,两天过后,慢慢就会适应早起早睡的习惯了。临考前一周应按考试时间作息,早晨6点起床、运动、吃饭,8点钟准时开始复习,复习一两小时后休息20分钟,最好按考试科目时间复习,这样经过一段适应训练,临场考试就不会有异常感觉了。
有效地对付考生神经质
大多数考生考前都有神经质现象,一听说考试可能就焦虑,或一进考场就心慌得厉害,连别的考生考试用品准备得比自己多,别的同学心情比自己沉重都会加剧自己更加恐慌的心理,这些都是神经质的表现。
神经质表现一般是由强烈的竞争心理和凡事一定追求美满心理所致。人对自己珍视的东西,都会小心翼翼地照看,生怕损坏一点。可见,神经质大多是由于对考试过于重视,求胜心切所致,如果满不在乎,或根本不关心,当然就不会产生神经质。因此,家长在孩子考试来临前,自己首先要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避免给孩子形成新的紧张源。同时,尽可能保持家庭生活方式原有的状况,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好像高考也就是学校的一次普通考试,或者权且作为实力摸底考试,看看自己实力到底如何。这样就会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际上是在心里降低了考试的作用,这样就会减弱孩子的神经质。但从更好地接受竞争挑战角度来说,有点神经质并非坏事,它可以使你的孩子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考试焦虑症学生家长怎么破?
考试焦虑症还可能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长远的影响,转化成为慢性焦虑,导致患者不能发挥正常的认知功能,对人的评价缺乏客观标准,同时情绪变得不稳定,自制力下降,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从对躯体的影响来看,考试焦虑症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以及内分泌系统均会产生影响,导致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疾病、胃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因此,对于考试焦虑症不可掉以轻心。
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反应更加迅速,思维更加敏捷,有助于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如果焦虑过度,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干扰回忆过程,同时对思维过程起到瓦解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考试发挥失常。
考试焦虑症的治疗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去除考试焦虑症产生的因素,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治疗。依据具体情况不同,两方面可以有所偏重,也可以齐头并进。
1.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针对的是焦虑时产生的躯体紧张状态,通过全身肌肉的放松,达到放松精神的作用。放松训练的基本要点是,依次先收紧再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体会放松的感觉,每日坚持练习,最后做到可以随心所欲,随时放松。这样,考试感到紧张时,可以立刻进行放松练习,达到全身放松。
2.自信训练
考试焦虑症的产生往往与消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关。一想到考试,有考试焦虑的学生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我肯定考不好。”“要是考砸了怎么办?”而且这种思维还有扩大化的倾向:“我要是考砸了,父母一定会很失的。”“我要是考砸了,老师一定会批评我。”这些想法导致焦虑水平上升,影响了考场上的正常发挥,而考试成绩不理想又强化了这些想法,下次考试时,焦虑更重,对成绩的影响更大,造成恶性循环,难以纠正。要想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应试信心,具体做法是:
(1)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当消极想法出现时,要及时抓住它。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平时勤加练习。
(2)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捕捉到消极的想法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就用现实的积极的想法加以对抗。比如,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不受到考试焦虑的影响,可以发挥正常水平的话,考不好的几率是多少?
(3)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消极的自我意识已经存在了很久了,要想彻底改变,需要反复应用对抗手段,才可以让积极自我意识最终战胜消极自我意识。所以,在平时反复练习对抗技巧,才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
3.系统脱敏
这是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一种常用方法。应用时,先将自己焦虑的场景根据导致焦虑水平的高低,从低到高进行排列。然后,先想象自己正处于焦虑水平最低的那种场景,当焦虑感产生时,应用放松训练方法加以对抗,反复练习,直到想象这一场景时完全不紧张。然后进行下一场景的想象和放松。
当然,考试焦虑症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绪障碍,也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得到克服,因为团体心理辅导能使各个成员互相支持,形成一个有力的团体,再加上心理咨询师的指导而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
心理疗法治疗考试前紧张
考生可以自己总结,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希望广大考生能包着平常心、放下包袱,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满自信地迎接考试,适应考试,有效地驾御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生自己要掌握简单、有效的心理疗法以缓解过分的紧张、克服高度焦虑,以下四种心理疗法很有效。
1、放松训练法。常见的放松法有肌肉放松法和意念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是通过循序交替收缩和放松全身肌肉,细心体会肌肉的松紧程度,最终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焦虑状态的训练方式。具体做法:轻松地坐在椅子上,双臂和平放于双腿上,头与上身轻轻后靠,由头部肌肉一一颈部肌肉——背部肌肉一一腹部肌肉一一臀部肌肉一一大腿肌肉一一小腿肌肉一一脚趾肌肉的由上而下的次序放松。先使该部位肌肉保持紧张状态10秒钟,然后慢慢放松,注意体验放松时的感觉,如发热、沉重、温暖、愉快等。意念放松法时可轻松地坐在椅子上,身体自然放松,双眼微合,采用腹式法慢慢进行呼吸。由于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逐渐达到排除一切杂念、心静神澄的境地,从而消除紧张状态。
2、感情接近法 。环境的陌生、监考老师的威严也是怯场的重要原因,假若在自己的教室由任课老师监考,你自然就不紧张了。因此你不妨把考场当成你熟悉的教室,把监考老师当成你的熟人,和监考老师自然地打个招呼,说句话,你的心理会踏实很多。
3、自我暗示法。遇到试题较难最易造成紧张。对于难题你不妨这样自我暗示,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这样可驱散心理压力。你还可以这样想考试是全面考察,不会应某一题,某一门课而影响全局。学会自我安慰,防止产生恶性循环,使整个考试一败涂地。
4、注意转移法 。即通过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的方法。进场时你如果发生心慌,可在心里哼哼歌曲,进场后做考试仪式也是个好办法,比如摆正桌子、摘下手表放好、擦擦眼镜、试试笔等。倘若答卷时发生怯场,首先要停止答卷,往窗外看看蓝天、白云、绿树……待调整心情再答题。
至于应试技能,考生可以自己总结,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希望广大考生能包着平常心、放下包袱,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满自信地迎接考试,适应考试,有效地驾御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家长越盯着孩子的成绩,有可能孩子的成绩就上不去。这是因为越过于关注,心理压力就会越大,越紧张就越学不好。
你的过分干预正让孩子越学越差
一天,一个老师接到电话,电话那头是家长焦急的声音:“我的孩子,都上五年级了,成绩老是上不去,把我和他妈可急得呀!我们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头发都要急白了!你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孩子的成绩怎么就上不去了呢?”
其实很多家长因为很害怕“输”,所以就特别紧张,因为紧张,大脑的弦就整天绷着,思维和眼睛的焦点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寻找孩子身上各种可能导致“输”的弱点和缺点。而正因为害怕和高度紧张,他们的判断和思考神经就很容易会出现偏差甚至盲从性,孩子学习上的每个细节都要干预,从而给我们的教育智慧蒙上阴影,让家庭教育陷入盲区甚至黑暗区。
彻底摆脱八大错误的教育方式
孩子成绩不好,作为家长你是否有以下这些行为:
1、唠叨式
很多孩子说,一听父母唠叨他就烦。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间对方老唠叨,那你们烦不烦?作丈夫的唠叨,妻子烦,作妻子的唠叨,丈夫烦。因此,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数落式
有的唠叨式同时就是数落式。总是数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样啊?总是在那儿数落。数落比唠叨更恶性,因为数落常常有谴责性质。数落式家教往往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压制住了。
3、训斥、打骂式
训斥打骂都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有仅不会使孩子成绩提高,而且会使孩子更加厌学,甚至逃学。父母因为几次考试失败,反复地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认为孩子的问题只要严厉点训斥,就能改变结果。结果却是孩子听得恐惧了,不但把耳朵关闭,也把房门关闭了。
4、达标式
规定孩子下次考试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各次要进入前几名,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一种家教方式。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标准,使孩子心理上特别紧张,而孩子往往是越担心越达不到标。
5、疲劳式
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再增加学习时间,学习题目,这就是疲劳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最终只能是欲速不达,从而导致孩子越来越学不好。
6、包办、陪读式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都替他操心,问长问短,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自主能力没有了,另一方面,很容易让孩子误会学习并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依赖性大。
7、催促式
"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这样的催促很多妈妈喜欢反复地对孩子强调,如果孩子听烦了,他们可能会说:我本来想学,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大了。
8、愁眉苦脸式
老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情绪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回到家里时,如果面对的是一张数落自己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孩子也许会从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学习的乐趣。
如何放开手,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唤醒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积极主动地求知,而不是在督促下学习,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下被动地学习,这就需要父母放弃监督,唤醒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世界上任何一个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强制逼迫培养出来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学习时不依赖他人,不受他人的控制和干涉,自己判断,自主学习。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责任感,这是自主学习能力所必需的.。所以要学会让孩子懂得怎样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自主完成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这四个完整的学习步骤。
用赏识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成功的体验极其重要。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会把寻求这种愉悦感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所以父母要创造机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比如可以在孩子自主学习之后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业,自己完成了预习、复习后,都可以给予积极肯定,孩子会在家长的赞赏中更加主动地学习。
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学好
每位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父母的引导和启发能够使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创造性地探索,主动地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想要真正把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首先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学好,接收到父母的这种心理暗示,孩子会受到鼓舞。
在相信孩子的同时,也要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鼓励孩子,让他们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促进其自信心的建立,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了,学习起来就会干劲十足。
不要让孩子滋生依赖心理
有些父母坐在孩子身边,看到孩子有不会做的题时急着把答案告诉他,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不独立思考的坏毛病。在以后的日子里,当他一碰到稍微难点的题目时,就会不动脑子坐在那里等待着旁边的人给他帮助。这其实就是依赖心理的产生。
给孩子自主学习的自由
不少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会为孩子包办很多事情,比如上兴趣班,上补习班,都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无形中孩子的自主意识就被抹杀了,学习中也会缺乏自主意识,不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而是选择逃避或求助于他人。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独立的人,所以父母要大胆放手,鼓励孩子积极地去决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把跟他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事情交给他自己来选择,逐渐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独立自主的意识是自主学习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孩子具备了这种素质,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多的帮助。
总之,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不管”并不是一味地让孩子放任自由,相反,摒弃一切事无巨细的“管”,有目的、有成效地“管”,才是父母们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吃苦,懂得坚持,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目标,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使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能够更自主学习,这才是众多父母心中神秘的成功教育秘诀!
初中生应试心理教育
寒假临近,期末考试在即,就在学生们紧张地复习迎考的时候,深圳市某一实验中学的老师们,也在积极地准备着自己的特殊“期末考试”——呼啦圈、跳绳子等测试。
原来,该实验中学从2010年开始,就设立了教师“期末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体育、英语等项目。按学校规定,在评选“星级教师”时,把体育“健康之星”列在“星级教师”的基础考核之首,每位老师必须按学校开列的体育达标项目,进行达标考核。
学校列出菜单式考试项目有跳绳、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仰卧起坐、呼啦圈等等,老师可以从这些项目中任选两项自主训练,通过测试,并达标。
为能顺利通过这项测试,老师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之余不断练习,到了“期末考试”阶段,更加不敢放松。最终,都收到了良好的成绩,顺利过关。
据该实验中学负责人介绍,学校实施这类“期末考试”,是为初中生应试心理教育打下基础。让教师们也体验学生的应试心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与考试,同时也是让教师们能在日常工作之余关心自己的身体。每天抽空锻炼30分钟,给自己的身心解压,做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