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时期海外贸易呈现不同状态的原因

 我来答
小菜菜961002
2022-03-30 · TA获得超过167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4万
展开全部
呈现不同状态的原因如下:
一.唐朝
1.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期,其海外贸易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当时不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者、僧侣、留学生纷纷来中国而且不断有商人来中国进行贸易。中外学者都公认,在当时,唐朝是世界上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国力强盛,胸怀博大,国洞开,对海外诸国来华的各色人员一律抱以欢迎的态度,并给予诸多优待当时和唐王朝交好的国家有七十多个,许多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有力地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
唐朝初年,唐王朝通过西北陆路与中亚、西亚诸国有着密切的交往。这时,中国的船只不仅在波斯湾有频繁的商业活动,而且到达了非洲东岸和埃及等地。
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曾到过印度和中国,在他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中,就描述了中国商船到北非的海路航线。往埃及。在阿拉伯著名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中,航海经商是重要题材之--,其中有不少故事就讲到与中国的贸易。
广州成为唐代最重要的海外贸易商港。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更是友好而频繁。使团来中国,实际上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贸易团体的作用。
正是由于唐代海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所以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国家机构也随之产生。开元二年,唐王朝在广州正式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一市舶司。市舶官员对来华番船“抽解一分”,也就是10%的实物税。从有关资料看来,唐王朝对外国商人来华采取欢迎和鼓励的态度,但并不鼓励中国人私自出海贸易。当时中国赴外国的商船基本上都是由官方组织和排遣的。二.明朝。
1.明朝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是不支持海上贸易的,实施的是"海禁政策"。大明开国之初,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一直对大明的边境虎视眈眈,来自北方边境的威胁,让朱元璋根本没有过多的心力,来维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海上贸易活动,于是直接一刀切实行海禁政策,严禁百姓私自下海,而这一政策也被奉为祖宗之法,一直在大明王朝所奉行。
2.而明朝的海上贸易,只重政治效果,而不重经济实惠。原本海禁政策就使得明朝的海上贸易大大受限,虽然有小规模的民间海上走私,但是对于大明的总体财政收入,却是毫无进益的。而占大明海外贸易大头的"朝贡贸易"则是大型撒钱行为,比如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性质就是"朝贡贸易"。靖难之役后朱棣篡位登基,来路不正的皇位,使得他极其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于是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事件。目的很简单:开创四方来朝的盛世,证明自己的实力,被世人认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