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困惑多 小编帮家长解惑答疑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 #少儿升学# 导语】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的关键环节,如果幼小衔接工作做得不到位,孩子在升入小学之后可能很难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生活节奏。很多家长很纠结的一点就是要不要给孩子报幼小衔接补习班,要不要让孩子提前学习一年级的知识。 无 的我为您介绍一下幼升小的困惑,并帮您解析。
1
要不要教孩子认字写字?识字量多少比较合适?
启达教育专家:3-6岁的孩子会经历一个关于识字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孩子会对汉字符号产生很大的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利用这一现象进行对于孩子汉字意识的引导,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其次,识字可以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孩子而言,较好的学习方式是引导他们将最初接触到的汉字同图画一样联想成符号,这种书面语言的认识过程,其实就是孩子早期阅读的开端,是建立前阅读技能的基础,良好阅读习惯的建立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从近年上海民办小学的入学面试考题来看,识字量的问题对意在民校的家庭而言,确实无法回避。目前不少教学机构以孩子识字两千、三千作为吸引家长报名的手段,但这种强调识字数量的行为本身是不科学的。首先,学前识字量大的优势虽然会在一年级入学时有所体现,但随着教学进度的后移,其优势将慢慢减少,甚至变成劣势。这是因为孩子识字量大,会在上课学到相关的内容时觉得自己已经掌握的很好,觉得不用再学了,因此,容易造成孩子学习懈怠,误导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倾听习惯,甚至造成孩子过高的自我评价。其次,对3-6岁的孩子要求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多是通过死记硬背实现,这意味着要耗费孩子本该用于掌握其他重要能力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这个时期掌握1千个汉字可能需要累积几年,而等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成熟以后,有可能仅用几个月。再次,如果过分地要求孩子识字达到多少数量,而不是培养他的兴趣,有可能造成孩子对汉字本身的厌恶心理,甚至是对阅读产生厌恶,得不偿失。
至于学龄前的写字训练,关键不在于会写多少字,而在于锻炼孩子的手腕力量、规范握笔姿势,比如走迷宫、划消等趣味游戏就更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有的孩子写字歪歪扭扭,不是孩子不愿写好,而是大脑对手的控制力不足导致,孩子手的灵活性受年龄和训练的影响,学龄前应该多注意对精细动作的训练。写字基础打得好,作业书写速度这一项就有优势。
2
要不要教孩子算术?怎样培养数理逻辑能力?
启达教育专家:数学能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的数概念和计算能力,一个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理逻辑。之前网上流传很广的“幼升小”牛蛙配置里有一项是“100以内加减法”,指的就是运算能力。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数理逻辑的启发和培养比运算能力的训练更重要: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复杂运算需要一些技巧);数理逻辑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在幼升小阶段,孩子的智力还没有完全被开拓,父母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学习的逻辑性,这样才能够把数学学好。以3+2为例,在训练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让孩子列出3+2这样的数学表达式。孩子如果能够列出3+2这样的表达式,而不是3-2,说明他会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了。至于3+2等于5还是等于8,这就是运算要解决的了。列算式的过程,类似于工程师画图纸,是高级思维活动,而算出3+2的答案,是一种低级思维,近似于一种体力劳动。这就是数学思维与运算的区别。家长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区别,不要因过于强调运算能力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许多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数学呱呱叫,到了中高年级就不行了。原因很可能是重运算,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由于低年级轻视思维训练,到了高年级应用题一多,思维不足的弱点就暴露了,所以从小进行思维训练很有必要。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培养数理逻辑并不是传统应试辅导训练的下延,而是建立在符合他们认知思维方式上的通过丰富的教具操作、情景化场景引导的趣味学习。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儿童是通过动作发展思维的,在3-6岁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其次情境化的故事场景深化了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越强,那么他对题目的理解也会更强。相应地,如果你能坚持给孩子进行数理逻辑能力训练,孩子的语文理解能力也会提升。
3
要不要教孩子英语?英语字母会不会和拼音混淆?
启达教育专家:不少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英语*时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开始学习英语,以后学拼音会不会混淆呢?”从理论上而言,英语字母和拼音隶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因为中文与英语所处的语言区域不同,只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孩子们都是能够避免拼音与英文混淆的现象的。从实际应用方面而言,无论是汉语拼音,还是英语字母,它们都不是完全孤立地存在与出现,而是出现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环境中。当某一环境出现时,孩子首先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把拼音或字母放在这个大环境中,进而加以区别,而不至于混淆。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孩子,家长可以将重点放在孩子的听说训练,顾及孩子的接受能力,主要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目前大多少儿英语教学机构在纯英文教学时,老师会通过肢体动作,歌曲或图画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孩子牢记字母发音,来定格这是英文字母而不是汉语拼音。有些父母出于担心孩子会出现这种混淆,让孩子暂停一种语言的学习,这并不可取。
从近年上海各民办小学的入学面试来看,用英语自我介绍、模仿小语种语言等各类形式几乎是必考。因此,对于志在报考民办院校的家庭而言,提前学习准备可以说是必需的。
要不要上幼小衔*?怎样正确理解“幼升小”?
以往谈到“幼小衔接”,通常指的是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习的阶段适应。随着“小升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学籍制度管理的加强,“幼升小”这一说法愈发成为家长口中的高频词。“幼升小”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从准备简历到应战面试,从买学区房到跨区择校,现如今“幼升小”形式的紧迫堪比中高考。以徐汇区四大之一的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为例,2014年的面试人数为4000+,而通过两轮面试最终录取的人数仅为120,不足3%的录取率让人咋舌。概念的升级揭示了竞争的加剧,“幼升小”不单指择校过程中的某场入学考试,更包含了幼儿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需要预备的学习能力。
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家长平时的用心程度以及孩子本身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强调的是,决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上几个“衔*”,更不能理解为针对某个学校的入学考试进行的“冲刺班”。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准备。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而应该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4
孩子的专注力差,坐不住怎么办?
启达教育专家:注意力也称为专注力,是重要的一种学习品质,它是各种智能活动的基础,如思维、记忆、运动等都是以注意力为前提进行工作的。注意力是智力发育和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对于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学龄前孩子注意力可持续时间短,注意力不够稳定,范围比较小,还不会“指挥”自己的注意力,分心后不能马上又回到原来注意的对象上。此外,学龄前儿童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他不感兴趣、超出他能力的事情上,如果你要求4岁的孩子反复写拼音、做算术,他很有可能表现得散漫,甚至烦躁。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坐得住”,就要在“幼小衔接”的学习准备期着重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既包括视觉专注,也包括听觉专注)。专业的注意力训练与家庭训练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家庭中的注意力训练通常都是随意而且不定时,家长需要抓住生活中的契机有意识给孩子进行引导,通常比较自然,但也比较零碎,可能很难坚持。专业的注意力训练,会主动地给孩子创设需要专注较长时间的环境,同时会提供专业的教具或图片进行配合,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孩子能够有自主意识地延长专注时间。再者,专业的注意力训练,会考虑到孩子年龄、能级的变化,有针对性、有层次感的进行强化。游戏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途径,在游戏中最容易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专业的学习能力课程会通过听、说专注训练和视觉专注训练来提升孩子的专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使用ipad等电子产品,长期被Ipad中鲜艳、有趣、动画形式的游戏吸引,孩子不需要自制力便可以很投入其中,当他以后面对纸质书本、黑板时,就很难集中注意,容易被其他更加活跃有趣的事情所干扰,而且注意力从其他无关刺激中转移回来的时间也要更长,即抗干扰能力、注意力时间和注意品质都会下降。只有通过专项、系统而科学的方法,才能实现真正专注力的提升,让孩子有能力、有意志力,自控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5
孩子性格内向,如何更快地融入小学学习生活?
启达教育专家:相比幼儿园,小学是是截然不同的教学环境。很多家长都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往往只注重孩子入学前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和习惯上的准备。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慢热,入学适应这块儿确实是一种挑战,也因此需要更充足的时间助跑。
建议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有意识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让孩子练一练胆量: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鼓励孩子和陌生孩子做朋友。同时以身示范,在与人沟通方面为孩子做好榜样。
2)让孩子练一练表达:每天应保持与孩子沟通的习惯,比如家庭分享会,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孩子的“倾听”意识,后者在小学学习中非常重要。
3)让孩子练一练自信: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这个东西我在行”的喜悦感和自豪感,这会进而让孩子产生“我想和大家分享”、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自信心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学前期父母是否为幼儿提供了足够的锻炼机会,比如尽可能多地公共场合下的进行语言表达、才艺展现等,都能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成长为小学之星打下良好基础。
6
孩子做事拖拉,如何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启达教育专家:经常会碰到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咨询:“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别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需要两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啊?”除去书写准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能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再开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就有意识地着手训练。那么,可以采取哪种方式呢?推荐大家巧用工具,让孩子拥有自主感。比如,五到六岁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学会认识钟表,并对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规则有一定概念,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属于自己的时间。如果孩子的时间能得到自主管理,那么他们的自主感相应地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常见的现象是,家长出于担心、害怕孩子浪费时间等方面的考虑,总喜欢不厌其烦地催促孩子。于是,孩子几乎失去了对所有时间的自主支配权,晚上睡觉得听大人的,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业更需要大人守护。长此以往,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选一款喜欢的闹钟,无论做什么事情,提前调好时间,只要闹钟开始“呼唤”,就立即开始行动,绝不磨蹭。这样的法,不仅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还能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此外,还可以使用白板和贴纸,帮助孩子自己制定日程。这些方式,都能锻炼孩子的时间观念,对升入小学阶段后的作业完成速度有帮助。
1
要不要教孩子认字写字?识字量多少比较合适?
启达教育专家:3-6岁的孩子会经历一个关于识字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孩子会对汉字符号产生很大的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利用这一现象进行对于孩子汉字意识的引导,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其次,识字可以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孩子而言,较好的学习方式是引导他们将最初接触到的汉字同图画一样联想成符号,这种书面语言的认识过程,其实就是孩子早期阅读的开端,是建立前阅读技能的基础,良好阅读习惯的建立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从近年上海民办小学的入学面试考题来看,识字量的问题对意在民校的家庭而言,确实无法回避。目前不少教学机构以孩子识字两千、三千作为吸引家长报名的手段,但这种强调识字数量的行为本身是不科学的。首先,学前识字量大的优势虽然会在一年级入学时有所体现,但随着教学进度的后移,其优势将慢慢减少,甚至变成劣势。这是因为孩子识字量大,会在上课学到相关的内容时觉得自己已经掌握的很好,觉得不用再学了,因此,容易造成孩子学习懈怠,误导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倾听习惯,甚至造成孩子过高的自我评价。其次,对3-6岁的孩子要求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多是通过死记硬背实现,这意味着要耗费孩子本该用于掌握其他重要能力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这个时期掌握1千个汉字可能需要累积几年,而等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成熟以后,有可能仅用几个月。再次,如果过分地要求孩子识字达到多少数量,而不是培养他的兴趣,有可能造成孩子对汉字本身的厌恶心理,甚至是对阅读产生厌恶,得不偿失。
至于学龄前的写字训练,关键不在于会写多少字,而在于锻炼孩子的手腕力量、规范握笔姿势,比如走迷宫、划消等趣味游戏就更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有的孩子写字歪歪扭扭,不是孩子不愿写好,而是大脑对手的控制力不足导致,孩子手的灵活性受年龄和训练的影响,学龄前应该多注意对精细动作的训练。写字基础打得好,作业书写速度这一项就有优势。
2
要不要教孩子算术?怎样培养数理逻辑能力?
启达教育专家:数学能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的数概念和计算能力,一个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理逻辑。之前网上流传很广的“幼升小”牛蛙配置里有一项是“100以内加减法”,指的就是运算能力。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数理逻辑的启发和培养比运算能力的训练更重要: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复杂运算需要一些技巧);数理逻辑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在幼升小阶段,孩子的智力还没有完全被开拓,父母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学习的逻辑性,这样才能够把数学学好。以3+2为例,在训练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让孩子列出3+2这样的数学表达式。孩子如果能够列出3+2这样的表达式,而不是3-2,说明他会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了。至于3+2等于5还是等于8,这就是运算要解决的了。列算式的过程,类似于工程师画图纸,是高级思维活动,而算出3+2的答案,是一种低级思维,近似于一种体力劳动。这就是数学思维与运算的区别。家长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区别,不要因过于强调运算能力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许多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数学呱呱叫,到了中高年级就不行了。原因很可能是重运算,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由于低年级轻视思维训练,到了高年级应用题一多,思维不足的弱点就暴露了,所以从小进行思维训练很有必要。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培养数理逻辑并不是传统应试辅导训练的下延,而是建立在符合他们认知思维方式上的通过丰富的教具操作、情景化场景引导的趣味学习。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儿童是通过动作发展思维的,在3-6岁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其次情境化的故事场景深化了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越强,那么他对题目的理解也会更强。相应地,如果你能坚持给孩子进行数理逻辑能力训练,孩子的语文理解能力也会提升。
3
要不要教孩子英语?英语字母会不会和拼音混淆?
启达教育专家:不少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英语*时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开始学习英语,以后学拼音会不会混淆呢?”从理论上而言,英语字母和拼音隶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因为中文与英语所处的语言区域不同,只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孩子们都是能够避免拼音与英文混淆的现象的。从实际应用方面而言,无论是汉语拼音,还是英语字母,它们都不是完全孤立地存在与出现,而是出现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环境中。当某一环境出现时,孩子首先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把拼音或字母放在这个大环境中,进而加以区别,而不至于混淆。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孩子,家长可以将重点放在孩子的听说训练,顾及孩子的接受能力,主要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目前大多少儿英语教学机构在纯英文教学时,老师会通过肢体动作,歌曲或图画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孩子牢记字母发音,来定格这是英文字母而不是汉语拼音。有些父母出于担心孩子会出现这种混淆,让孩子暂停一种语言的学习,这并不可取。
从近年上海各民办小学的入学面试来看,用英语自我介绍、模仿小语种语言等各类形式几乎是必考。因此,对于志在报考民办院校的家庭而言,提前学习准备可以说是必需的。
要不要上幼小衔*?怎样正确理解“幼升小”?
以往谈到“幼小衔接”,通常指的是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习的阶段适应。随着“小升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学籍制度管理的加强,“幼升小”这一说法愈发成为家长口中的高频词。“幼升小”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从准备简历到应战面试,从买学区房到跨区择校,现如今“幼升小”形式的紧迫堪比中高考。以徐汇区四大之一的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为例,2014年的面试人数为4000+,而通过两轮面试最终录取的人数仅为120,不足3%的录取率让人咋舌。概念的升级揭示了竞争的加剧,“幼升小”不单指择校过程中的某场入学考试,更包含了幼儿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需要预备的学习能力。
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家长平时的用心程度以及孩子本身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强调的是,决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上几个“衔*”,更不能理解为针对某个学校的入学考试进行的“冲刺班”。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准备。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而应该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4
孩子的专注力差,坐不住怎么办?
启达教育专家:注意力也称为专注力,是重要的一种学习品质,它是各种智能活动的基础,如思维、记忆、运动等都是以注意力为前提进行工作的。注意力是智力发育和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对于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学龄前孩子注意力可持续时间短,注意力不够稳定,范围比较小,还不会“指挥”自己的注意力,分心后不能马上又回到原来注意的对象上。此外,学龄前儿童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他不感兴趣、超出他能力的事情上,如果你要求4岁的孩子反复写拼音、做算术,他很有可能表现得散漫,甚至烦躁。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坐得住”,就要在“幼小衔接”的学习准备期着重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既包括视觉专注,也包括听觉专注)。专业的注意力训练与家庭训练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家庭中的注意力训练通常都是随意而且不定时,家长需要抓住生活中的契机有意识给孩子进行引导,通常比较自然,但也比较零碎,可能很难坚持。专业的注意力训练,会主动地给孩子创设需要专注较长时间的环境,同时会提供专业的教具或图片进行配合,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孩子能够有自主意识地延长专注时间。再者,专业的注意力训练,会考虑到孩子年龄、能级的变化,有针对性、有层次感的进行强化。游戏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途径,在游戏中最容易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专业的学习能力课程会通过听、说专注训练和视觉专注训练来提升孩子的专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使用ipad等电子产品,长期被Ipad中鲜艳、有趣、动画形式的游戏吸引,孩子不需要自制力便可以很投入其中,当他以后面对纸质书本、黑板时,就很难集中注意,容易被其他更加活跃有趣的事情所干扰,而且注意力从其他无关刺激中转移回来的时间也要更长,即抗干扰能力、注意力时间和注意品质都会下降。只有通过专项、系统而科学的方法,才能实现真正专注力的提升,让孩子有能力、有意志力,自控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5
孩子性格内向,如何更快地融入小学学习生活?
启达教育专家:相比幼儿园,小学是是截然不同的教学环境。很多家长都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往往只注重孩子入学前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和习惯上的准备。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慢热,入学适应这块儿确实是一种挑战,也因此需要更充足的时间助跑。
建议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有意识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让孩子练一练胆量: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鼓励孩子和陌生孩子做朋友。同时以身示范,在与人沟通方面为孩子做好榜样。
2)让孩子练一练表达:每天应保持与孩子沟通的习惯,比如家庭分享会,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孩子的“倾听”意识,后者在小学学习中非常重要。
3)让孩子练一练自信: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这个东西我在行”的喜悦感和自豪感,这会进而让孩子产生“我想和大家分享”、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自信心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学前期父母是否为幼儿提供了足够的锻炼机会,比如尽可能多地公共场合下的进行语言表达、才艺展现等,都能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成长为小学之星打下良好基础。
6
孩子做事拖拉,如何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启达教育专家:经常会碰到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咨询:“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别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需要两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啊?”除去书写准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能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再开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就有意识地着手训练。那么,可以采取哪种方式呢?推荐大家巧用工具,让孩子拥有自主感。比如,五到六岁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学会认识钟表,并对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规则有一定概念,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属于自己的时间。如果孩子的时间能得到自主管理,那么他们的自主感相应地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常见的现象是,家长出于担心、害怕孩子浪费时间等方面的考虑,总喜欢不厌其烦地催促孩子。于是,孩子几乎失去了对所有时间的自主支配权,晚上睡觉得听大人的,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业更需要大人守护。长此以往,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选一款喜欢的闹钟,无论做什么事情,提前调好时间,只要闹钟开始“呼唤”,就立即开始行动,绝不磨蹭。这样的法,不仅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还能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此外,还可以使用白板和贴纸,帮助孩子自己制定日程。这些方式,都能锻炼孩子的时间观念,对升入小学阶段后的作业完成速度有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