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是强迫症
我发现自己好像有强迫症一样,每次不想想什么的时候就越是去想。我可能在大脑中设想一件没有发生的事情,我设想着两个人如何对白,甚至两个人的面部表情,我就可以这样一直想下去。我...
我发现自己好像有强迫症一样,每次不想想什么的时候就越是去想。我可能在大脑中设想一件没有发生的事情,我设想着两个人如何对白,甚至两个人的面部表情,我就可以这样一直想下去。我想停止可是有时间又欲罢不能,我想知道只是不是强迫症的表现,强迫症都有哪些表现呢?并且如何自己治疗呢?
展开
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好,应该不是很严重的强迫性思维,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没关系。我也有过,让他顺其自然就好了。
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obsessional thoughts
指以刻板的形式不随意地反复闯入个人脑海的观念、表象或冲动。常令人不快,病人经常徒劳地努力加以抵制。尽管如此,病人仍将其认作是自己的思想。有时则是犹豫不决或无休止地在两种选择之间权衡,伴有不能对琐细但必要的日常小事做决定,包括强迫性思维反刍,它与抑郁的关系特别密切。
强迫思维的表现是下列4者:
(1)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所体验过的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会反复或持久地很不合适地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若烦恼;
(2)这种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并不单纯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过分担心。
(3)患者企图忽视或压制这些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动来中和它们;
(4)患者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都是他(或他)自己头脑的)产物(并不是被强加的思想插入)。
妄想症和精神分裂
有些强迫症个体表现出来的强迫思维也具有妄想特征。有5%的强迫症病人坚信他们的强迫思维是真实的,另外20%的人也相信,但是没有到坚信的地步。因此,我们在诊断的时候必须考虑用缺乏“自知力”这个标准,来诊断那些对自己的思维坚信不疑的病人。妄想症与强迫症的区别强迫症会有强迫动作。因为强迫症中,强迫思维往往伴有强迫动作。
强迫思维与抑郁性沉思(DepressiveRumination)
对强迫思维与抑郁性沉思要做出明确区分具有一定的困难。二者的区别在于思维的内容和对思维的抵制程度不同。与强迫思维不一样,抑郁性沉思的内容是悲观的,最后陷入沉思。而且,抑郁性沉思的人不太会努力来压抑这些想法,而强迫症患者会努力压制这些想法。当病人同时患有强迫症和抑郁症是,他会表现出这两种症状,但是在暴露联系中,只有强迫症状得到处理。在临床上,我们还发现,患有抑郁症的病人认为治疗是无效的,这样的观点会影响患者对治疗进展的正性评价,影响患者的积极性,虽然这与强迫症无关,但是,在治疗中,也需要的到处理。
颞叶癫痫:偶可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呈发作性,并有其它颞叶癫痫的症状,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等检查可助鉴别。
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与强迫症在过度忧虑上就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与强迫思维内容不一样,过度性忧虑,其忧虑的具体内容一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而且病人并不认同自己的忧虑是不合适的(自我协调ego syntonic),它们不会觉得它们不应该担心那些事情。而强迫思维的内容一般是虚构的,而且对这些想法病人认为是不合适的(自我不协调 ego dystonic),他们认为不应该出现这些念头。除此之外,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和强迫症病人都会担心他们日常的一些事情,比如担心他们的孩子会生病,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会担心由于生病导致的长远的后果(比如学习退步,身体衰弱等等),而强迫症患者则会注意疾病的病菌(比如他们的孩子身上的感冒病毒会大批滋生)。对于那些没有强迫动作,只有强迫思维的患者,尤其要区分忧虑与强迫思维。
恐惧症:
如果不考虑仪式行为,特定的恐惧症和强迫症是很相似的。比如说,对细菌和老鼠的病人常常能够通过成功回避老鼠来降低焦虑,但是,对于强迫症病人来说,如果他带有“老鼠病毒”的强迫思维,虽然老鼠已经走了,他仍然会感觉受到细菌的感染,即便是在知道某个地方只是在几个小时前出现老鼠的情况下,也会感觉被感染。这些问题通常会导致病人随后采取回避性行为(比如大洗衣服。洗澡等)。这些行为通常在特定的恐惧症病人身上不会发生。
疑病症与身体变形障碍(Body Dysomorphic Disorder)
疑病症的特点是对自己的健康特别关注,身体变形障碍关注的则是自己身体上有什么畸形,这两个方面也是强迫症患者强迫思维的内容。将强迫症与它们区分开来的最好方法是从内容这两个方面。大多数疑病症和身体变形障碍关注的只是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且,强迫症病人害怕将来会感染上疾病,而疑病症与身体变形障碍通常关注的是现在已有的一些问题,比如疑病症害怕自己已经生上什么病了。
抽动秽语综合症(Tourette’s Syndrome)和其他抽搐障碍(Tic Disorders)
要把这两种心理障碍刻板的机体行为同强迫症区分开来,主要要分析行为与强迫思维之间的功能性关系。机体抽搐通常是自动的,其目的并不再与压制强迫思维带来的痛苦烦恼。相对来说,从行为上区分抽搐与“纯粹”的强迫动作并不容易,而且只有纯粹的强迫动作的强迫症患者也很少见。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强迫症并发抽搐障碍的概率很高,所以对某个病人来说,在他身上往往可能同时出现两种障碍。正如抑郁性沉思一样,区分抽搐行为和强迫动作对于同时患有这两种障碍的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仪式行为阻止法的对象是强迫动作,而不是抽搐行为。
《走出强迫的泥潭——森田疗法指导集锦》
此顺其自然非彼顺其自然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则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的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毫无效果,甚至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一直强迫下去。
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的"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就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又比如说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内向,他和陌生人说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他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紧张了。他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症状,其原因是他违背他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的。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如此。
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上必然会出现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他称做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为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在这里,让学生本身明白其潜意识过程是不太现实的,但倘若这个学生事前就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观念、杂念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强迫症难治的两点原因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难治的心理疾病,它带给人的痛苦是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的。在现实中,很多强迫症患者都在选用森田疗法来治疗自己的强迫症,但治疗的效果有时却是差强人意的,当然这并不是森田疗法不好,而是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导致的。以前我曾写过一篇《此顺其自然非彼顺其自然》来说明“顺其自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里我将再分析一下除了没有正确理解森田精神之外的强迫症难治的另外两点原因。
1、 人都有强迫倾向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
了。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
所以强迫症患者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跟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根本就无法彻底根除的。
其实强迫症给我们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强迫的观念或行为,而是伴随着这些观念和行为出现的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你不访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绪是平静的,甚至是愉快的,那么即便是反复地想问题的症状依然存在,你还会有以前那么痛苦吗?所以要想治疗强迫就不要将症状视为大敌,而要接受症状,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把症状看得那么重要,症状不重要了情绪才会平静,而只有情绪平静了才会反过来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
2、强迫的泛化
强迫症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说最开始我们强迫的只有一个观念,但到后来,强迫的观念越来越多,一个接着一个地强迫,它们可能是同时强迫,也可能是一个替代一个地强迫。强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说起,一般来说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是比较内向的,同时又完美主义、敏感和固执的。而在患上强迫症后,由于症状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产生泛化。当然如果从行为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形成了一种强迫的习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泛化其实就是心理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的一种表现。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防止强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泛化的存在,当出现泛化的时候,不用去理睬这些让你反复想的观念,而应该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么泛化就不会影响你。当然有的时候这些泛化的强迫观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确的,给人的感觉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记住,这是个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么你就又陷入了强迫的怪圈。
为了让大家对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比如某人他最开始只是反复地强迫别人是不是觉得他很怪,由于这个强迫的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又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强迫,如他在看关于人体科教片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就是我们人要分男人和女人两种性别,于是他又反复地思考这个问题,而后,他在出门后又突然想到门是不是没有锁好,于是又强迫地思考这个问题,以此类推,强迫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而这些其实全是强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强迫会泛化,那么当他出现泛化的时候就会警觉和认识到原来不是这些问题(人为什么分男女两种性别等)有什么意义,而是症状在泛化,这样他的心里就有底了,内心的焦虑情绪会减少很多,同时也为能顺其自然,不去在意这些症状找到了一个理由。
为所当为
如果要选出森田疗法中最有效的治疗理论或观点,我想非“为所当为”莫属。那么什么叫“为所当为”呢?简单讲就是认真地做你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你该去做的事情。
仔细想想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迫症患者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中,因此强迫症就这样产生了。
而我们正常的健康人呢?他们之所以没有得强迫症,则是因为他们则是一直在“为所当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关注在某一个念头以及某一个情绪上,而是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强迫症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怎样才能消除强迫的症状呢?不言而喻,从现在开始,你就得“为所当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你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会自己的些症状,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改变那种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所有的强迫症状也就会在你“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完美是把双刃剑
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中有一条就是完美主义。他们除了对外在的事物要求尽善尽美外,在内心的深处也总是认为自己的完美的,是优秀的人。当然认为自己优秀并没有错,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如果人们没有追求完美的愿望,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了。
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处的,那为什么一些追求完美的人们最终却得了强迫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完美把双刃剑,适当的完美是可以促进一个人发展,而过度的完美,既过度到偏执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一个人的发展,很不幸的是,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过度完美的倾向。他们对自己评价往往是与现实的能力严重脱节的,当然这里指的脱节并不是说他们是完全没有能力,而是说他们把潜力和能力搞混了(潜力是指未来发展可能达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经拥有的实力)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潜力完全发挥出来的一个完人了。所以,他们在脑海里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一个凌驾于众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于这样,因而他们会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点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对自己表现出的不足和缺点自责。倘若他们长时间都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其实可以说是他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是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他们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这个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所以他们必定会陷入自责、抱怨、自怜的恶性循环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交困难和障碍,因为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在他们人面前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
而这时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创伤、性心理问题等或认知偏差,还有就是敏感,内向等性格特征,就极有可能出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等神经症。
所以要想走出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痛苦,就必然要改掉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走出强迫症。
记得森田正马先生曾说过,患有神经症的人都是优秀的人,也只有优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经症,他们与其他那些优秀而健康的人的区别就在于神经症患者是发挥出了起优秀的短处,而优秀而健康的人却是发挥出了优秀的长处。这真是金玉良言啊,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
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
对强迫症的解释,其实可以用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这两个简单的名词来解释。
一个人为什么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这一点没有人会反对吧,强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时间都花在想那些无聊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上,而对吃饭、学习、工作、玩耍等等这些事情是一点都心不在焉呢?
而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最多花50%的时间在想,还有50%的时间在做事情,当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并且对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进去。
所以,可以说强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刚好是两个反方向,一个是多想少做,一个少想多做。因此其实要想治疗好强迫也并不难,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样少想多做就行了。
放弃治疗
都说森田疗法是放弃疗法,意思就是说只要你彻底地放弃治疗,那么你的神经症也就好了.的确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说是精髓之言。于是很多的患者朋友就抱着这句话去放弃治疗了,强迫就让它强迫,就让自己沉溺在强迫的症状中,结果到头来放弃治疗不但没有治疗好自己的问题,反倒是越放弃越强迫。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患者的以偏概全,抱起半边就走思想导致的。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放弃,而没有深刻地考虑过怎样的放弃才是真正的放弃。
其实要想真正的放弃,有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接受你的症状,承认症状是你身体的一部份,并接受你现在状态就是正常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有完全地接受你的症状了,把它当做你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你才能对症状不敏感,才会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观现实中你该做的事情上,举个例子例子来说,你说谁会对自己身上长了两只手而困惑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两只手,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会不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症状的正常,那么你才会真正放弃对症状的治疗而达到真正治疗的作用,无为而治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放弃治疗其实就是忘记强迫症,是对症状的脱敏,症状被忘记了,那么你的注意力才会放在你该做的事情上。而这样你也就达到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而倘若你没有首先接受你的症状,那么症状对你来说,就是身体的一个异物,而我们人对身体异物本能反应就是排斥。所以在排斥的前提下,你说你的放弃是真正的放弃吗?在这种前提下的放弃其实是一种压抑,是对症状另一个角度的关注。
所以大家要想放弃治疗,首先就要接纳症状啊。
痊愈的含义
强迫症患者最大的愿望无非是痊愈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痊愈呢?如果你认为是症状的完全消失,那么我敢肯定,你将永远强迫,因为真正的痊愈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其实强迫症患者之所以强迫,根本的原因就是违背自然,把正常的问题当做是不正常的,所以才强迫。举例子来说,比如一个男人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女人,于是这个男人产生了想与这个女人亲密的念头。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任何一个生理正常的男人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但强迫症患者却不一样,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这样想就是不道德的、龌龊的,于是就去压制这个念头,而其结果就是他得了强迫症;又比如说一个人他在与人谈话时,总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来回答别人的问话,并认为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有这想法是不正常。而其实呢?我们每一个人在与别人谈话时候,都是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回答别人的提问,只不过正常的人是在无意识地思考,而之所以无意识地思考,是因为它就跟我们的呼吸一样,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根本就不需要我们人主动去控制的。而强迫症患者却非要把这种正常的、无意识地思考揪出来,当做不正常的,所以不强迫才怪。
所以,强迫症患者认为的症状,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非常正常的、必然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和我们人的吃饭、睡觉、呼吸等是相同的,你说又怎么能彻底去除这些呢?只要是活着的人,我想都不可能。
所以真正的痊愈并不是去除症状,而是接受症状的正常性。让原本正常的东西恢复正常,你就不会对它排斥和关注,你的情绪也就平静了,你也才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你该做事情中,所谓的症状也才会在你做事的过程中彻底地消失而痊愈了。
强迫思维
强迫思维—obsessional thoughts
指以刻板的形式不随意地反复闯入个人脑海的观念、表象或冲动。常令人不快,病人经常徒劳地努力加以抵制。尽管如此,病人仍将其认作是自己的思想。有时则是犹豫不决或无休止地在两种选择之间权衡,伴有不能对琐细但必要的日常小事做决定,包括强迫性思维反刍,它与抑郁的关系特别密切。
强迫思维的表现是下列4者:
(1)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所体验过的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会反复或持久地很不合适地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若烦恼;
(2)这种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并不单纯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过分担心。
(3)患者企图忽视或压制这些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动来中和它们;
(4)患者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都是他(或他)自己头脑的)产物(并不是被强加的思想插入)。
妄想症和精神分裂
有些强迫症个体表现出来的强迫思维也具有妄想特征。有5%的强迫症病人坚信他们的强迫思维是真实的,另外20%的人也相信,但是没有到坚信的地步。因此,我们在诊断的时候必须考虑用缺乏“自知力”这个标准,来诊断那些对自己的思维坚信不疑的病人。妄想症与强迫症的区别强迫症会有强迫动作。因为强迫症中,强迫思维往往伴有强迫动作。
强迫思维与抑郁性沉思(DepressiveRumination)
对强迫思维与抑郁性沉思要做出明确区分具有一定的困难。二者的区别在于思维的内容和对思维的抵制程度不同。与强迫思维不一样,抑郁性沉思的内容是悲观的,最后陷入沉思。而且,抑郁性沉思的人不太会努力来压抑这些想法,而强迫症患者会努力压制这些想法。当病人同时患有强迫症和抑郁症是,他会表现出这两种症状,但是在暴露联系中,只有强迫症状得到处理。在临床上,我们还发现,患有抑郁症的病人认为治疗是无效的,这样的观点会影响患者对治疗进展的正性评价,影响患者的积极性,虽然这与强迫症无关,但是,在治疗中,也需要的到处理。
颞叶癫痫:偶可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呈发作性,并有其它颞叶癫痫的症状,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等检查可助鉴别。
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与强迫症在过度忧虑上就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与强迫思维内容不一样,过度性忧虑,其忧虑的具体内容一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而且病人并不认同自己的忧虑是不合适的(自我协调ego syntonic),它们不会觉得它们不应该担心那些事情。而强迫思维的内容一般是虚构的,而且对这些想法病人认为是不合适的(自我不协调 ego dystonic),他们认为不应该出现这些念头。除此之外,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和强迫症病人都会担心他们日常的一些事情,比如担心他们的孩子会生病,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会担心由于生病导致的长远的后果(比如学习退步,身体衰弱等等),而强迫症患者则会注意疾病的病菌(比如他们的孩子身上的感冒病毒会大批滋生)。对于那些没有强迫动作,只有强迫思维的患者,尤其要区分忧虑与强迫思维。
恐惧症:
如果不考虑仪式行为,特定的恐惧症和强迫症是很相似的。比如说,对细菌和老鼠的病人常常能够通过成功回避老鼠来降低焦虑,但是,对于强迫症病人来说,如果他带有“老鼠病毒”的强迫思维,虽然老鼠已经走了,他仍然会感觉受到细菌的感染,即便是在知道某个地方只是在几个小时前出现老鼠的情况下,也会感觉被感染。这些问题通常会导致病人随后采取回避性行为(比如大洗衣服。洗澡等)。这些行为通常在特定的恐惧症病人身上不会发生。
疑病症与身体变形障碍(Body Dysomorphic Disorder)
疑病症的特点是对自己的健康特别关注,身体变形障碍关注的则是自己身体上有什么畸形,这两个方面也是强迫症患者强迫思维的内容。将强迫症与它们区分开来的最好方法是从内容这两个方面。大多数疑病症和身体变形障碍关注的只是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且,强迫症病人害怕将来会感染上疾病,而疑病症与身体变形障碍通常关注的是现在已有的一些问题,比如疑病症害怕自己已经生上什么病了。
抽动秽语综合症(Tourette’s Syndrome)和其他抽搐障碍(Tic Disorders)
要把这两种心理障碍刻板的机体行为同强迫症区分开来,主要要分析行为与强迫思维之间的功能性关系。机体抽搐通常是自动的,其目的并不再与压制强迫思维带来的痛苦烦恼。相对来说,从行为上区分抽搐与“纯粹”的强迫动作并不容易,而且只有纯粹的强迫动作的强迫症患者也很少见。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强迫症并发抽搐障碍的概率很高,所以对某个病人来说,在他身上往往可能同时出现两种障碍。正如抑郁性沉思一样,区分抽搐行为和强迫动作对于同时患有这两种障碍的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仪式行为阻止法的对象是强迫动作,而不是抽搐行为。
《走出强迫的泥潭——森田疗法指导集锦》
此顺其自然非彼顺其自然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则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的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毫无效果,甚至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一直强迫下去。
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的"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就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又比如说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内向,他和陌生人说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他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紧张了。他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症状,其原因是他违背他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的。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如此。
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上必然会出现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他称做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为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在这里,让学生本身明白其潜意识过程是不太现实的,但倘若这个学生事前就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观念、杂念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强迫症难治的两点原因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难治的心理疾病,它带给人的痛苦是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的。在现实中,很多强迫症患者都在选用森田疗法来治疗自己的强迫症,但治疗的效果有时却是差强人意的,当然这并不是森田疗法不好,而是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导致的。以前我曾写过一篇《此顺其自然非彼顺其自然》来说明“顺其自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里我将再分析一下除了没有正确理解森田精神之外的强迫症难治的另外两点原因。
1、 人都有强迫倾向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
了。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
所以强迫症患者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跟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根本就无法彻底根除的。
其实强迫症给我们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强迫的观念或行为,而是伴随着这些观念和行为出现的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你不访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绪是平静的,甚至是愉快的,那么即便是反复地想问题的症状依然存在,你还会有以前那么痛苦吗?所以要想治疗强迫就不要将症状视为大敌,而要接受症状,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把症状看得那么重要,症状不重要了情绪才会平静,而只有情绪平静了才会反过来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
2、强迫的泛化
强迫症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说最开始我们强迫的只有一个观念,但到后来,强迫的观念越来越多,一个接着一个地强迫,它们可能是同时强迫,也可能是一个替代一个地强迫。强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说起,一般来说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是比较内向的,同时又完美主义、敏感和固执的。而在患上强迫症后,由于症状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产生泛化。当然如果从行为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形成了一种强迫的习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泛化其实就是心理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的一种表现。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防止强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泛化的存在,当出现泛化的时候,不用去理睬这些让你反复想的观念,而应该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么泛化就不会影响你。当然有的时候这些泛化的强迫观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确的,给人的感觉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记住,这是个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么你就又陷入了强迫的怪圈。
为了让大家对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比如某人他最开始只是反复地强迫别人是不是觉得他很怪,由于这个强迫的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又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强迫,如他在看关于人体科教片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就是我们人要分男人和女人两种性别,于是他又反复地思考这个问题,而后,他在出门后又突然想到门是不是没有锁好,于是又强迫地思考这个问题,以此类推,强迫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而这些其实全是强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强迫会泛化,那么当他出现泛化的时候就会警觉和认识到原来不是这些问题(人为什么分男女两种性别等)有什么意义,而是症状在泛化,这样他的心里就有底了,内心的焦虑情绪会减少很多,同时也为能顺其自然,不去在意这些症状找到了一个理由。
为所当为
如果要选出森田疗法中最有效的治疗理论或观点,我想非“为所当为”莫属。那么什么叫“为所当为”呢?简单讲就是认真地做你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你该去做的事情。
仔细想想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迫症患者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中,因此强迫症就这样产生了。
而我们正常的健康人呢?他们之所以没有得强迫症,则是因为他们则是一直在“为所当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关注在某一个念头以及某一个情绪上,而是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强迫症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怎样才能消除强迫的症状呢?不言而喻,从现在开始,你就得“为所当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你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会自己的些症状,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改变那种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所有的强迫症状也就会在你“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完美是把双刃剑
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中有一条就是完美主义。他们除了对外在的事物要求尽善尽美外,在内心的深处也总是认为自己的完美的,是优秀的人。当然认为自己优秀并没有错,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如果人们没有追求完美的愿望,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了。
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处的,那为什么一些追求完美的人们最终却得了强迫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完美把双刃剑,适当的完美是可以促进一个人发展,而过度的完美,既过度到偏执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一个人的发展,很不幸的是,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过度完美的倾向。他们对自己评价往往是与现实的能力严重脱节的,当然这里指的脱节并不是说他们是完全没有能力,而是说他们把潜力和能力搞混了(潜力是指未来发展可能达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经拥有的实力)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潜力完全发挥出来的一个完人了。所以,他们在脑海里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一个凌驾于众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于这样,因而他们会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点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对自己表现出的不足和缺点自责。倘若他们长时间都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其实可以说是他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是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他们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这个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所以他们必定会陷入自责、抱怨、自怜的恶性循环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交困难和障碍,因为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在他们人面前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
而这时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创伤、性心理问题等或认知偏差,还有就是敏感,内向等性格特征,就极有可能出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等神经症。
所以要想走出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痛苦,就必然要改掉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走出强迫症。
记得森田正马先生曾说过,患有神经症的人都是优秀的人,也只有优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经症,他们与其他那些优秀而健康的人的区别就在于神经症患者是发挥出了起优秀的短处,而优秀而健康的人却是发挥出了优秀的长处。这真是金玉良言啊,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
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
对强迫症的解释,其实可以用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这两个简单的名词来解释。
一个人为什么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这一点没有人会反对吧,强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时间都花在想那些无聊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上,而对吃饭、学习、工作、玩耍等等这些事情是一点都心不在焉呢?
而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最多花50%的时间在想,还有50%的时间在做事情,当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并且对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进去。
所以,可以说强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刚好是两个反方向,一个是多想少做,一个少想多做。因此其实要想治疗好强迫也并不难,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样少想多做就行了。
放弃治疗
都说森田疗法是放弃疗法,意思就是说只要你彻底地放弃治疗,那么你的神经症也就好了.的确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说是精髓之言。于是很多的患者朋友就抱着这句话去放弃治疗了,强迫就让它强迫,就让自己沉溺在强迫的症状中,结果到头来放弃治疗不但没有治疗好自己的问题,反倒是越放弃越强迫。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患者的以偏概全,抱起半边就走思想导致的。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放弃,而没有深刻地考虑过怎样的放弃才是真正的放弃。
其实要想真正的放弃,有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接受你的症状,承认症状是你身体的一部份,并接受你现在状态就是正常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有完全地接受你的症状了,把它当做你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你才能对症状不敏感,才会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观现实中你该做的事情上,举个例子例子来说,你说谁会对自己身上长了两只手而困惑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两只手,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会不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症状的正常,那么你才会真正放弃对症状的治疗而达到真正治疗的作用,无为而治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放弃治疗其实就是忘记强迫症,是对症状的脱敏,症状被忘记了,那么你的注意力才会放在你该做的事情上。而这样你也就达到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而倘若你没有首先接受你的症状,那么症状对你来说,就是身体的一个异物,而我们人对身体异物本能反应就是排斥。所以在排斥的前提下,你说你的放弃是真正的放弃吗?在这种前提下的放弃其实是一种压抑,是对症状另一个角度的关注。
所以大家要想放弃治疗,首先就要接纳症状啊。
痊愈的含义
强迫症患者最大的愿望无非是痊愈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痊愈呢?如果你认为是症状的完全消失,那么我敢肯定,你将永远强迫,因为真正的痊愈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其实强迫症患者之所以强迫,根本的原因就是违背自然,把正常的问题当做是不正常的,所以才强迫。举例子来说,比如一个男人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女人,于是这个男人产生了想与这个女人亲密的念头。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任何一个生理正常的男人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但强迫症患者却不一样,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这样想就是不道德的、龌龊的,于是就去压制这个念头,而其结果就是他得了强迫症;又比如说一个人他在与人谈话时,总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来回答别人的问话,并认为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有这想法是不正常。而其实呢?我们每一个人在与别人谈话时候,都是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回答别人的提问,只不过正常的人是在无意识地思考,而之所以无意识地思考,是因为它就跟我们的呼吸一样,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根本就不需要我们人主动去控制的。而强迫症患者却非要把这种正常的、无意识地思考揪出来,当做不正常的,所以不强迫才怪。
所以,强迫症患者认为的症状,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非常正常的、必然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和我们人的吃饭、睡觉、呼吸等是相同的,你说又怎么能彻底去除这些呢?只要是活着的人,我想都不可能。
所以真正的痊愈并不是去除症状,而是接受症状的正常性。让原本正常的东西恢复正常,你就不会对它排斥和关注,你的情绪也就平静了,你也才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你该做事情中,所谓的症状也才会在你做事的过程中彻底地消失而痊愈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强迫思维,但如果这些头脑的游戏对你的日常工作生活没有造成较大影响,并没有给你带来困惑麻烦,那么你就带着它们去生活吧。
强迫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主要表现有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强迫情绪。
强迫症的症状变化很多,关键是看是否强迫与反强迫共存且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不要给自己随便安帽子:自己是不是强迫症了呢?
强迫每个人都有一点,并不奇怪啊。
放下担心,顺其自然的生活,不要纠缠这些念头,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自然就好了。
强迫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主要表现有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强迫情绪。
强迫症的症状变化很多,关键是看是否强迫与反强迫共存且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不要给自己随便安帽子:自己是不是强迫症了呢?
强迫每个人都有一点,并不奇怪啊。
放下担心,顺其自然的生活,不要纠缠这些念头,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自然就好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们的强迫症是怎样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心理学上,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 要符合神经症的诊断需要以下几个标准1.病程 三个月之内1分, 三个月到一年2分, 一年以上三分, 2。精神痛苦程度,自己可以摆脱1分,需别人帮助或环境改变2分,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 3.社会功能 轻微受损 1分 必须减轻工作或者学习2分 完全无法工作学习3分,三项指标综合达到6分以上,并排除器质性疾病,才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作为典型性神经症的强迫症,还必须,1.在这些强迫的行为中,体验的是痛苦的情绪而不是快乐满意的情绪2.存在着强迫与反强迫的对抗,就是指你知道是不对的,并试图改变 3.你的快感是在于强行为的本身而不是他的目的和造成的社会效应,
作为典型性神经症的强迫症,还必须,1.在这些强迫的行为中,体验的是痛苦的情绪而不是快乐满意的情绪2.存在着强迫与反强迫的对抗,就是指你知道是不对的,并试图改变 3.你的快感是在于强行为的本身而不是他的目的和造成的社会效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