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音乐审美能力的三大要素是哪些
音乐审美三要素总结起来是听、感、赏。
首先,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音乐审美经验是青少年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世界音乐宝库中,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
其次,发展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最后,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审美情趣是音乐审美情操的审美趣味的合称,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态度。
扩展资料:
音乐的积极性想象是有目的的,主动的,考虑到组织结构的,只有这种想象才有可能富于创造性。创造性的想象与定向联想同样是作曲家、演奏家所要必备的能力,对于听众也是重要的。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
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审美
三要素是听、感、赏。
首先,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音乐的审美体验是青年学生在欣赏和创作音乐作品时的心理体验。在世界音乐宝库中,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
其次,发展和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觉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最后,形成了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音乐的审美趣味是音乐审美情操的审美趣味的统称,即对音乐作品的态度。
扩展资料:
感受和欣赏音乐之美一般分为功能、情感和理性三个阶段。官方的欣赏主要是满足于悦耳的音乐。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是比较肤浅的。它必须进入欣赏感情和理性的阶段。因此,青年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尽可能多的音乐文化知识。
如: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作者的创作个性、标题、音乐语言表现功能、风格和体裁。同时,需要从简单到复杂的听觉器官系统,即音乐听觉能力,来训练和形成习惯。因为马克思说过:对于非音乐类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是没有意义的。
青少年也能掌握一种乐器。实践,展示美,创造美,把音乐美带入我们的生活。通过二胡的个人实践,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宝库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审美
1 首先要从“听”入手,丰富音乐审美体验。音乐的审美是靠音响刺激听觉神经来完成的,它不同于文字、绘画,只要看就会产生审美反应;音乐作品写在纸上,仅凭看是没有审美意义的,只有通过唱奏出来,听了之后才能有审美体验,才能产生美感,才会有学习的要求与欲望。而这种要求和欲望往往是提高音乐审美素养最重要的原动力。
2 其次,要以“感受、鉴赏”为核心,强化音乐审美体验。感、赏是指充分感知、感受音乐语言和音乐的美,这是音乐审美素养形成的核心。这种感受能力包括对音乐外在的声、形、色的感觉和感知,也包括对音乐流露的情感和音乐内涵的感知。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才能真正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真谛。
2015-04-15
无论是音乐创作或表演,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供人们欣赏的,如果没有音乐欣赏这个环节,它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产意义。一位美国音乐学家默赛尔说得好:"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可见无论是哪个时代,也无论是哪种倾向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们的艺术创造活动,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下意的,都是围绕着音乐欣赏这个中心环节来进行。有一些现代派的音乐家喜欢谈什么"超前意识",似乎他们的音乐不受群众欢迎不要紧,将来总有一天群众会理解它。其实这种观点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被欣赏者尽快理解的。
就连十二音体系的创始人勋伯格也说:"用十二音写作,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别无其它目的。 话说回来,做一个称职的音乐欣赏者也不是很容易,这里面的学问也真不少。首先,他必须具备理解音乐的知识和能力,也说是说,他必须善于掌握音乐这个审美客体,懂得它是怎样构成的,构成音乐的要素是什么,作曲家是怎样运用这些要素来表现的,演奏家又是怎样加以再创造的,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音乐各有什么特色,对于二三百年来欧洲浩如烟海的那许多经典性作品是否熟悉,等等,都是我们掌握音乐时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起我们的欣赏能力。
有了这些知识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欣赏音乐时的审美能力,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进入音乐审美的范畴,这是更高层次的音乐欣赏。 人的审美能力是一种文化的累积,是历史地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审美感官及其审美能力,"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人们一旦进入了审美的范畴,他和外界社会的关系。这样,他不仅仅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客观地理智地来看世界,而且还要带着感情的眼光来看世界,要动真感情。这个感情的投入,就是审美欣赏的第一个关键之点。正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没有这个情字,人和社会的关系可就冷淡多了、乏味多了,而且也没有了艺术。
审美能力的研究,是对审美主体--欣赏者的研究。这个研究的内容也很多,现代音乐美学特别把目光转向音乐的接受者,把它提高到音乐创作与表演同等重要的地位。欣赏者在音乐客体影响下所产生的感觉,是欣赏者意识中所产生的心理性的东西,它和音乐作品本身是并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东西。音乐欣赏归根到底是欣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入到欣赏对象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音乐本来的在面貌,体会和理解也各不相同。对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美学课题。 最后还要强调指出:音乐欣赏并非仅仅作为音乐的接受环节面存在,它同时还以反馈的方式给音乐创作和表演以影响,它的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往往能左右作曲家和表演的审美选择,每一个严肃的音乐家都不能不注意倾听音乐欣赏者的信息反馈,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艺术创造。我们坚信:格调高尚的音乐能潜移默化,培养出格调高尚的音乐欣赏者。反过来,具有高度审美趣味的高尚的音乐欣赏者同样可以培育出品格高尚的音乐。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