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问题与数学模型
2020-01-21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般认为,研究自然或社会现象主要有机理分析和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前者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现象的因果关系;后者以随机数学为工具,通过大量观测数据寻求统计规律,最后以某种数学关系或数学模式来描述。其中,建立数学模型对现象进行模拟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在水文地质学中,从裘布依、泰斯建立的公式,直到目前模拟地下水量、水质的三维流模型,都说明了数学模型方法是水文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方法。特别是近年来数字计算机的高度发展和数值分析技术的不断完善,数学模型已广泛地应用于水文地质学(林学钰等,1995年)。
一、数学模型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个特定目的,对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作出一些必要的简述和假设,而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形态,或者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地下水数学模型,就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对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资源的信息进行概化、翻译和归纳的结果。数学模型经过演绎、推断,给出数学上的分析、预报、决策或控制,再经过解释,回到实际应用中去。最后经过实践检验,如果结果正确或基本正确,则可以用来指导实际;否则要重新考虑概化、归纳过程,并修改数学模型,如图15-1所示。
图15-1 水文地质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关系
从目前实际应用来看,地下水数学模型主要分为3大类,即解析模型、数值模型和多元统计模型。解析模型是由描述地下水流的微分方程的各种解析解组成,如泰斯公式、裘布依公式等。解析模型仅适用于含水层相对均质,几何形状简单,范围较小和源汇项简单的地下水流问题。在建立地下水解析模型时,研究区的地下水条件通常由具有直线边界、有效宽度、厚度和长度的“模型含水层”来模拟。模型的解是利用具有平均水力性质的理想含水层,根据镜像理论和一定的地下水流方程式求得。
对于不适合解析模型的复杂条件,则可利用数值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偏微分方程求得数值解。要建立数值模型,首先要把具有连续参数的含水层系统离散为若干个剖分单元,对时间变量也进行同样离散。然后利用有限差分原理、有限单元原理或者边界单元原理形成一组线性代数方程组。而后,借助于数字计算机对这组线性代数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根据建立方程的原理不同,可以产生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和边界单元法等不同的数值模型。
由于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系统,因此,一些多元统计模型也可以用于解决地下水流问题。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各种水文地质观测数据,对地下水的某些特征或规律进行评价、预测和探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等,都可得到一定的定量信息。例如,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定量地建立地下水系统中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或另几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表达式,从而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制约和关联关系,并进行评价和预测。再如,因子分析模型或对应分析模型则是把地下水系统中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因子,通过某种内在联系归结为数量较少的几个综合因子,进而分析地下水样品和变量之间的分布和成因关系,以获得规律性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地下水多元分析模型,如时间序列模型、灰色系统模型等。它们在地下水管理过程中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地下水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数学模型的建立步骤并没有一定的模式,但大体上具有以下过程。
首先,要了解和掌握野外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现象、信息和统计数据等,明确建立模型的目的和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对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这一过程是建立模型的关键,不同的概化可导致不同的模型。如果概化不合理或过分简单,会导致模型的失败或部分失败;如果概化得过分详细,试图把复杂的实际现象的各个因素都考虑进去,可能很难甚至无法继续下一步的工作。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建模者有丰富的水文地质理论和实践经验,以辨别问题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尽量将问题均匀化、线性化。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后,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建立各个量(常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利用偏微分方程描述地下水的运动等。这是建立模型的第二步。这项工作常常需要具有比较宽阔的数学知识,如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及规划论等。
第三步是模型求解和参数识别。在模型应用之前,要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这对于模型的成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水资源研究中,在应用地下水模型进行评价和预测之前,必须利用地下水历史资料来模拟验证地下水模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由于地下水系统的响应是受系统外部的脉冲激发而产生的,对于地下水水量模型来说,响应即地下水水位,脉冲即地下水补给量或开采量。因此,历史上系统对脉冲的响应状况也就体现在系统的历史水位资料上。如果地下水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地下水系统原型,那么模型就应该能够再现历史上地下水位及其变化情况,这就是模型验证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对地下水模型验证来说,就是根据野外和室内试验结果及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给出一系列水文地质参数的上下限范围值,利用其中一组系统的最好参数初值来确定系统对外部脉冲随时间的响应情况。这种响应结果就是系统状态变量的计算值,它可以表达为地下水位或水中盐分浓度的变化。然后,将计算值与系统的已知历史资料作对比,如果资料整理和建模工作进行得较为准确完备,那么模型初次运行就会得到较好的拟合结果。但一般所建模型与实体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都需要对模型系数(如贮水系数、导水系数、入渗率、弥散度和弥散系数等)作合理的调整,并通过计算机重新计算,再将计算值与历史资料作对比。在参数限定范围内,这种调整和拟合过程经常要重复进行,直到计算结果与历史资料拟合得很好为止。这里的“拟合得很好”,一般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各个观测孔之间拟合得很好;二是指系统总体流场拟合得很好。实践证明,过分强调模型的最终“拟合”而忽视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失真度的检查是不正确的。在这方面记住钱伯林(Chamberlin,1899)的告诫是很重要的。他说:“数学分析的严密性给人们以深刻印象,以及给人以精确而细致的感觉,但这不应蒙蔽我们,使我们看不到制约整个过程的前提的缺陷。建立在不可靠前提下苦心完成的细致的数学过程,恐怕比任何别的欺骗手段都更为隐蔽和更为危险。”
地下水模型一旦经过校正和验证,就可以用于评价和预报。通过研究地下水系统对各种输入的响应规律,它可以对不同的地下水管理方案进行合理、综合的评价。将地下水模型与最优化模型耦合起来,就可以对各个地下水管理方案做全面的经济、生态和环境的评价。因此,利用模型技术,不仅可以选择技术经济最优的管理方案,而且可以满足系统的各种约束条件。
在水文地质学中,数学模型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应用的数学模型种类也很多,如本书前面提到的解析模型、数值模型等,此外还有利用随机数学理论、优化理论等建立的模型。由于模型种类繁多,这里我们仅介绍几种模型方法。
2023-06-1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