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朋友?
2018-12-3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虽没有骨肉血脉的相连,但却有一种亲情无法替代的东西,也许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身边最好的朋友会与你产生一种心灵互动。
但是,与甜蜜的爱情相比,友情显得平淡无奇;与温馨的亲情相比,友情难免索然寡味。爱情如美酒,亲情似浓汤,友情则像杯凉白开。口干舌燥的人,最需要的莫过于一杯沁润心脾的水;当一个人苦闷不堪的时候,朋友伸过来的手往往胜过恋人的热吻和亲人的慰藉。水是生命的主要元素,朋友是人生的基本支柱。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无须背负海枯石烂的誓言,不用防备“朝三暮四”的变迁,不必讲究嘘寒问暖的客套,也不用顾忌牵肠挂肚的担心,朋友就是那个愿意做你听众、却不让你内心不安的人。打电话安慰也罢,促膝谈心直到东方发白也好,烦闷与苦恼尽可以和盘托出。你感激他的耐心,他感谢你的信任,然后互道珍重各走各的路。
朋友间相处应该保持这样一种原则:既能感受到对方的温暖又免于相互的伤害。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人际交往中双方所保持的空间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表现,研究发现,亲密关系(父母和子女、情人、夫妻间)的距离为0.4米,个人关系(朋友、熟人间)的距离一般为0.5米,社会关系(一般认识者之间)一般为1~3米,公共关系(陌生人、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为3~6米。
说出这个理论,并不是说与朋友、熟人交往非要把距离控制在0.5~1米之间这么精确,但人际互动中的距离的确是人对事物在态度上的一种表现。
朋友、熟人往往是通过沟通,在思想、情趣等方面相通或互补而建立了比较亲密的情谊。在他们面前,我们既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恶习,也不会坦诚地倾诉自己所有的缺点。因此,朋友、熟人能够介入且只能介入的也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的父母、爱人一定了解我是否早起刷牙,是否睡前洗脚等一系列的生活细节。所以,他们介入我们生活的程度更深,这样的亲密是任何一个朋友不能做到的。
对个人而言,如果把自己看做一个集合,把上面的两类人想象成另外两个集合,则这两个集合都与自己有交集,两个集合既不包含自己也不与自己重合,自己与他们永远都不相交的部分,是私人空间。它只属于自己,是自己最个性化的部分。
无论对朋友还是父母,个人的私人空间永远都不会敞开,因为那里虽然隐秘,虽然是很小的一个空间,但自己需要并且一定要用自己填满。其实,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朋友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最要好的,彼此非常了解对方,并确认能够同甘共苦的,属于患难之交;第二类是比较好的,在特定的场合条件下认识的,是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的朋友;第三类属于萍水相逢的朋友。
把朋友这个称呼定义为第一类朋友最贴切。因为这类朋友最贴近自己,和自己最投缘,真正无话不谈。我们会尽可能为对方着想,但我们不欢迎朋友介入自己的私人生活,也许更多时候朋友是出于关心你的目的,怕你受到伤害才无意识地介入的,如果你不喜欢,最好是先给他暗示,但如果他仍不明白,可以约他出来聊一聊,把自己的意思恰当地表达出来。
有的人认为好朋友就应该是彼此不分的,认为好朋友之间就不能有秘密,其实,“无话不说”也有个限度。比如,两个特别要好的女孩,同吃同住,好得就像一个人,彼此对对方都了如指掌,由于她们太熟悉对方而不分你我,把对方的隐私告知了他人,严重影响了朋友的正常生活而使朋友关系难以维持。所以,就算是对最好的朋友,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你个人的秘密,不要用公开你的隐私来证明你对朋友的诚意,也不要奢求朋友会对你的任何私人问题都有帮助,是自己面对的就要勇敢匾对。
如果两个好朋友在事业上能够志同道合,在生活上能够互相关心,而在私人生活上又相对独立,那才是一种高尚的友谊,这正是我们所要追寻的境界。
-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