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文言文问答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寓言故事文言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章『愚公移山』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阻隔了。
买 椟 还 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编辑本段]【翻 译】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翻译:
据说以前叶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了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 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2. 寓言故事(文言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寓意:
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要从更多的角度看事物。
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
3.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3. 文言文寓言故事(含翻译)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4. 古代寓言故事,要文言文,有启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5.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土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牧童与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一日曝(pù晒)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ǔ拍手)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收缩)入两股间,今乃掉(摇摆)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章『愚公移山』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阻隔了。
买 椟 还 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编辑本段]【翻 译】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翻译:
据说以前叶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了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 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2. 寓言故事(文言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寓意:
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要从更多的角度看事物。
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
3.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3. 文言文寓言故事(含翻译)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4. 古代寓言故事,要文言文,有启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5.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土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牧童与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一日曝(pù晒)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ǔ拍手)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收缩)入两股间,今乃掉(摇摆)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