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初探

 我来答
掌鸿码3208
2013-10-29 · 超过6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4万
展开全部
溧水县第二初级中学刘小媚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何为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倡导探究学习,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获得语文素养,就得思考面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习的动力。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解疑欲,解惑欲。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这循环往复一步一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语文素养。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人人敢于质疑。 明代学者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可见,学生质疑能力的幼芽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努力扭转、改变学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理障碍,进而消除学生不敢质疑问难的顾虑。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要创设这样一种气氛,使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疑就怎么问。教师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要以鼓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头,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称赞、灵活的竞赛,使学生亮开嗓子,如果教师因担心学生说得不对而不让学生说,或者因学生说错了,教师就批评、责难,学生必不敢质疑。 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我是让学生自读文本内容,再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学生先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接着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由其他小组讨论朗读情况,认为读得语气、语调不准的地方,不但要说出理由,还要演示如何正确读,给全班做示范。为了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我又组织学生开辩论会,我也积极参与其中,气氛异常融洽,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我和学生一起研读文本,一起质疑,一起讨论,我们师生彼此平等,互相学习,互相信任,完全沉浸于融洽的课堂氛围之中。 课堂上,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以自己思考问题的范围给学生“画地为牢”,叫学生“就范”。学生思考问题通常有一种习惯性的思路,如怎样根据种种事实下判断,怎样进行分析,进行归纳等。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的思维的羁绊,闪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种种因素,培养和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如教《变色龙》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多变的现象背后掩盖着谄上压下的不变的本质,我以一条波浪曲线和一条直线表述。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波峰波谷不能等距离,前后振幅应有变化,当主人公确实知道那条小狗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巴结拍马的心情更急切了,频率应加速。学生思维的火花令人兴奋,我立即鼓励、表扬,并请他修改黑板上的线条,说明修改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积极性高涨,七嘴八舌,不断提出修改的意见,读课文,谈看法,课堂上热气腾腾,语言、思维双锻炼。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使学生想质疑 思维通常是出总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课堂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创设质疑的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启发、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与探索,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善于激“趣”。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了使学生咀嚼到阅读课文的甘甜,教师可采用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形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感情等等方法作为阅读、质疑的直接诱因,也可充分调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光、电、声、像作用于学生的耳目,与文字相互映衬,入目入耳。 在教授《奇妙的克隆》一文时,我先提到濒临来绝的国宝大熊猫,学生在对偷猫分子愤慨的同时,也为大熊猫的命运而感到担忧。我就安慰学生,现代科技能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克隆。什么是克隆?克隆技术奇妙在何处?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此时学生阅读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爱莲说》一文时,我通过投影展示了莲、菊、牡丹的图片,通过播放朗读录音,反复地引导学生诵读,读得声情并茂,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莲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要贴近学生实际,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在学习艾青的《土地》一诗时,学生对诗人用“嘶哑”一词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不能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就抓住学生对情感的迷糊,以当时正在热播的《天龙八部》来引导,通过讨论游坦之把自己的眼睛献给阿紫的情节,进行类比,悟出“嘶哑”是因为它对土地爱的深沉不停歌唱的结果,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很容易理解诗的内涵。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尊重主体、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能质疑 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在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特别是在知识的探寻中孕育着一种问题意识而倍受青睐。它对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有着绝对的优势。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放手脚,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埋头苦干对问题进行探索、归纳、得出结论。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有个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几个朝代后,为什么穿的衣服还和外面一样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理解了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所谓的避秦时乱,实际是避东晋时乱,借以影射东晋的黑暗现实。 让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语文课关注的是“人”的发展,而学生形成思想的最初萌芽也许就是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质疑,所以语文老师要精心呵护学生表现自己想法的意识,哪怕它是一个幼稚的想法,须知正确思想的生成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木兰诗》是首著名的古代叙事诗,教师一般赞同“教参上”的观点。把本文的主题总结为木兰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可教学中,有位同学认为本诗的主题是表现木兰身上的人性美。我就因势利导让大家讨论,到文中找理由。于是学生们放飞思维,畅谈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质疑,大胆想象,相互争议,以理服人……得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 注意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 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知识小仓库里的知识,使其运转,发挥作用。学生的基础不是零,他们有知识库存,即便是程度差的同学也是如此。温故而知新,应启发他们运用旧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时,有“实在标致极了”的句子。为了让学生理解“标致”的含义,要求学生列举与之相关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学生积极性高涨,举出美丽、漂亮、俊俏、婀娜、妩媚、潇洒、丑陋、难看等等,讨论句中的“标致”应怎样理解时,有的学生说:这里是反话,“丑陋”、“难看”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应该是“恶心”,词的前面附加“实在”,词后面还要加个“极”,实在恶心到极点,表现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清国留学生极端厌恶的感情。在辨疑的过程中,学生感到自己有知识,有力量,有希望,求知欲旺盛。学生在自己知识仓库中寻找适当的词句时,不仅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对语言的识别能力也在加强。 四、适时点拨、规范引导,使学生善质疑 学生养成了一定的质疑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质疑能力后,教师要因势利导规范学生的质疑行为,启发学生提出有深度有质量的问题。 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 有些课文,或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学生阅读时一晃而过,不觉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或者是容易发生差错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激发学生思考。比如教《孔乙已》时,我故意设疑,问:“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有的学生一愣,接着笑了笑说:“不知道姓和名字,绰号叫孔乙已。”一“愣”很有好处,学生动脑筋想一想,理解就准确了。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没有阻塞的地方,就没有水的流淌;没有停止,就没有行动。要学生产生疑问,思维积极,教师用问题堵一堵,塞一塞,一堵一塞,学生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人们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如此。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怎么“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又打了呢?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中骨瘦如柴的女人明明活着,还“回过头来,冷笑一声”,还“漠然望了我一眼”,怎么说“又少了一个”呢?挑起矛盾,让学生思想上碰撞,就能全神贯注地阅读课文,理解词句及文章寓含的深意。 让提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多元化。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想象和发表意见的余地。学习《七根火柴》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谁是这篇小说主人公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激烈争论。为了寻求答案,学生积极的阅读课文,思维十分活跃,发言非常热烈,很多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表了自己精彩的见解。 总之,课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怀疑,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通过被的阅读寻找所谓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更富成效。学生质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把握,以及思维得到训练的过程。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语文课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要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进而步入创新之路。 参考书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