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介词于的用法???

古代介词于的用法???... 古代介词于的用法??? 展开
 我来答
ld_sunny888
2016-07-29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ld_sunny888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采纳数:8338 获赞数:154367
连续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博览群书,爱好文学、历史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于”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的词性比较固定,一般只作介词,可带宾语。因语境不同,“于”有多种含义和作用。 一、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在文言里,“于”经常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句末,构成一种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这也是“于”作为介词的常见用法。又分为几种情况: 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到”“从”等。例如: (1)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4)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5)邑~歧山之下居焉
  《梁惠王下》 (6)则塞~天地之间
  《公孙丑上》 (7)吾闻出~幽谷迁-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滕文公上》 (8)裸将~京
  《离娄上》 (9)舜往~田
  《万章上》 (10)放太甲~桐
  《尽心上》 2、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译为“向”“对”“跟”“与”等。例如: (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为“向”)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对”) (3)故燕刑~寡妻
  《梁惠王上》 (4)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跟”)

  3、引进比较对象。译为“比”。这种情况中,“于”的前面往往是形容词。例如: (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比”)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译为“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它往往跟在动词后面,译为“被”。例如: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被”) (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译为“被”) 有时,它还与“见”“受”合在一起表被动,构成一种固定结构的句式。例如: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见„于„”译为“被”)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受„于„”译为“被”) (二)、“于”和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不后置的情况。一般可译为“对于”。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译为“对于”)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译为“对于”) 二、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且这种形式的句子与作状语后置句在结构上非常相似,有人把它作为状语后置来解释,其实,两者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例如: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于水”作补语)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于河东”作补语) 三、有时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同上)

  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在现代汉语中,“于是”是一个词语;而在古汉语中,“于是”大多是两个词语。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花园教育小能手
高能答主

2021-07-01 · 我是教育小达人,向大家专注分享教育知识。
花园教育小能手
采纳数:390 获赞数:715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先秦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

2、在,从,到

例: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汉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从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3、由于

例:业精于勤、荒于嬉(唐代韩愈《进学解》)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

拼音:yú,部首:一,笔画:3,繁体:于

释义:

1、在。向。给。对;对于。自;从。表示比较。表示被动。

2、后缀。

a、动词后缀。

b、形容词后缀。

3、姓。

组词:对于、等于、于是、由于、属于、终于、单于、工于、利于、鉴于、淳于、易于

笔顺



词语解释:

一、对于 [ duì yú ] 

释义: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

二、等于 [ děng yú ] 

释义:

1、某数量跟另一数量相等。

2、差不多就是,跟…没有区别。

三、于是 [ yú shì ] 

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接着前一事,有时表示因果关系。

四、由于 [ yóu yú ] 

释义:

1、表示原因或理由。

2、表示原因,多与“所以”、“因此”等配合。

五、属于 [ shǔ yú ] 

释义:归某一方面或为某方所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继润time
推荐于2018-02-21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45万
展开全部
于,yu,于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
“于”是一个汉字,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属古今异义。
“于”不是“於”的简体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也并不能代替“于”的全部意义。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54肥猫
2016-07-28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3万
展开全部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