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异同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区别。
明清之际,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继承了儒家思想的大部分内容。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都主张弘扬儒家文化,都主张“仁爱”,即“同人于野,仁者乐也”;主张“求真、尚善、包容”。这是其相同之处。但由于这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明末清初思想文化上涌现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很多与传统儒家思想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进步意义也是不同的。
(一)传统儒家思想主张“人治”,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提倡“法治”。在明亡后,部分儒家学者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反对绝对权威,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他们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后期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 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提倡的学风方面有所不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提倡“实学”,批判理学,开始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三)古代儒家思想有“心学”特征,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该时期,出现了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而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唯物主义思想者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这种唯物主义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四)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进步意义不同。与传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不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批判专制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予以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明清之际,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继承了儒家思想的大部分内容。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都主张弘扬儒家文化,都主张“仁爱”,即“同人于野,仁者乐也”;主张“求真、尚善、包容”。这是其相同之处。但由于这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明末清初思想文化上涌现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很多与传统儒家思想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进步意义也是不同的。
(一)传统儒家思想主张“人治”,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提倡“法治”。在明亡后,部分儒家学者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反对绝对权威,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他们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后期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 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提倡的学风方面有所不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提倡“实学”,批判理学,开始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三)古代儒家思想有“心学”特征,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该时期,出现了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而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唯物主义思想者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这种唯物主义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四)古代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进步意义不同。与传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不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批判专制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予以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展开全部
王、黄、顾等进步思想家所提出的思想学说,乃是在明清之际的社会大变革中,通过对明朝灭亡的总结与反思提出的更为深刻的思想。他们进一步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弊端进行激烈的抨击,倡导民主,反对独治。批判封建专制几乎成为当时的思想潮流,这在许多学者的著述中得到反映。诸如,对封建社会后期居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从哲学高度作出的总结和批判,使得理学一蹶不振,走向终结;在政治思想方面,黄宗羲淋漓尽致地揭露封建君主“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极为尖锐地指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7唐甄更把帝王和盗贼并提,“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8。在社会经济方面,思想家们提出“均田说”和“工商皆本论”。与时代发展相联系,应该看到这些思想观点正是明中叶以来社会经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不能完全否认这些思想观点的“反封建性质”,仅将其视为“是中国古代儒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尤其不能笼统地认为这些思想家和学者是对明中叶以来进步思想的反动和倒退。当然,就其思想表现形式说,的确仍是披着儒家经学的衣衫,他们的一些闪光的思想,往往是通过注疏经书的形式出现的,似乎是从“四书”回到“五经”或“十三经”。问题在于不能只看这种表现形式,而应看其思想内容。同时,也不能因为提出这些思想的学者有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而且他们从总体上说仍然是传统的儒家,便据此认为他们的思想不具备新的进步性质。应该看到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不可能纯而又纯,在他们的思想中新旧思想杂陈反而是正常的。既不能因为他们有传统的旧的思想和形式,便否认他们思想中的新的因素;也不能因为他们有新的思想,便否认他们旧思想的存在。对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来说,特别要注意“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平心而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提出的一些思想和命题,与其以前的思想家相比,显然有新的色彩并达到新的高度。
再就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说,18世纪的学术思想的确发生了逆转,未能坚持和发展17世纪的进步的社会批判思潮,而出现了“汉学”的复兴,考据学在学术思想界占据了支配地位。但不能据此得出结论说,17世纪进步思潮本身就不具备启蒙性质。应该看到,18世纪出现的汉学复兴,既是清盛世的产物,又有着学术思想由理学(宋学)演变到考据学(汉学)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是清廷强化思想专制的结果。汉学的复兴,考据学的盛行,对思想的活跃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但却不能不进行具体分析,简单地将罪责强加在17世纪进步思想家头上,并否认他们所具有的早期启蒙性质。而且,即使是18世纪在乾嘉考据学占据支配地位,思想领域相对比较沉寂的状况下,仍涌现了戴震、曹雪芹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著述和作品中的反理学思想及塑造的封建叛逆形象,仍然继承和发展了17世纪的早期启蒙思想成果。这也说明17世纪兴起的早期启蒙思潮在18世纪并未完全中断。甚至于直到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思潮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后,当时的思想家、革命家,依然把17世纪王、黄、顾等人的进步思想视为自己的思想先驱。梁启超曾肯定《明夷待访录》对他的启迪,认为“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9。谭嗣同也高度赞扬王夫之和黄宗羲;辛亥革命时期的宣传家们又一再赞扬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太炎从政治思想到学术思想,都深受顾炎武的影响。如果说17世纪的进步思潮不具备早期启蒙性质,便不可能在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兴起时,发生那么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同时,也应注意到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朝,又处在世界历史向近代资本主义迈进时期,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历史在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在学术思想方面也必然有所反映,17世纪兴起的早期启蒙思想,在18世纪并未完全中断,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又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正是历史的转变在学术思想方面的反映。我们肯定清代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向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变时期,而这种转变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志,则是早期启蒙思想的兴起和发展。
再就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说,18世纪的学术思想的确发生了逆转,未能坚持和发展17世纪的进步的社会批判思潮,而出现了“汉学”的复兴,考据学在学术思想界占据了支配地位。但不能据此得出结论说,17世纪进步思潮本身就不具备启蒙性质。应该看到,18世纪出现的汉学复兴,既是清盛世的产物,又有着学术思想由理学(宋学)演变到考据学(汉学)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是清廷强化思想专制的结果。汉学的复兴,考据学的盛行,对思想的活跃与发展有消极的影响,但却不能不进行具体分析,简单地将罪责强加在17世纪进步思想家头上,并否认他们所具有的早期启蒙性质。而且,即使是18世纪在乾嘉考据学占据支配地位,思想领域相对比较沉寂的状况下,仍涌现了戴震、曹雪芹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著述和作品中的反理学思想及塑造的封建叛逆形象,仍然继承和发展了17世纪的早期启蒙思想成果。这也说明17世纪兴起的早期启蒙思潮在18世纪并未完全中断。甚至于直到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思潮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后,当时的思想家、革命家,依然把17世纪王、黄、顾等人的进步思想视为自己的思想先驱。梁启超曾肯定《明夷待访录》对他的启迪,认为“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9。谭嗣同也高度赞扬王夫之和黄宗羲;辛亥革命时期的宣传家们又一再赞扬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太炎从政治思想到学术思想,都深受顾炎武的影响。如果说17世纪的进步思潮不具备早期启蒙性质,便不可能在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兴起时,发生那么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同时,也应注意到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朝,又处在世界历史向近代资本主义迈进时期,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历史在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在学术思想方面也必然有所反映,17世纪兴起的早期启蒙思想,在18世纪并未完全中断,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又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正是历史的转变在学术思想方面的反映。我们肯定清代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向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变时期,而这种转变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志,则是早期启蒙思想的兴起和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