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学区房72小时》?电影反应了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这个电影好看吗?值得一看吗?... 这个电影好看吗?值得一看吗? 展开
 我来答
生活的晓达人
高粉答主

2020-01-11 · 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找晓达人帮忙。
生活的晓达人
采纳数:550 获赞数:19685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学区房72小时》评价: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也让人很容易想起去年上映的印度同类型电影《起跑线》,不同于有知名演员参与,有扎实的喜剧基础的《起跑线》,《学区房,72小时》在6月28号悄然上映,排片惨淡,动静甚至不如《起跑线》在国内的大。

但这一切并不是我们否定它的理由,中国观众呼吁中国的学区房故事,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家长都逃不开的现实。反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从乡镇地区为了孩子上学而到上一级地区租房陪读的父母,到了城市里为了孩子学区房倾家荡产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剧情简介

某大学副教授傅重为了让女儿进入市重点小学,在 72 小时内出售现有房子, 凑足钱款,买下对口学校的学区房。由于时间紧迫,傅重不得不以 200 万的 价格降价出售,钟点工牛阿姨声称儿子小宝急于购买婚房,双方一拍即合立即签约。



在皆大欢喜的时候,傅重又接到坏消息,卖家坐地起价40万。 在傅重为难之际,中介来电说有客户愿意以 250 万的市场价一次性付款购买傅重的住宅,这样所有问题便得以解决,而这位客户是有求于傅重的学生家长袁主席。



是坚守诚信与牛阿姨履行合约,还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毁约将住宅高价转售他人,傅重面临两难选择。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傅重演员: 管轩

男,40岁,上海郊区某大学社会学专业副教授,27岁前一直生活在淮海路的老里弄里,受当时周围老上海人和法租界文化的影响,性格沉稳斯文,骨子里看不起远离市中心的族群、外来人口族群。

牛阿姨演员: 徐幸

55岁,安徽人,在上海务工20多年,积攒了几十万元,为了帮助儿子娶上海老婆,她卖掉老家的地,加上打工积蓄,总共凑了60多万,但房价飞涨,一直买不到符合未来亲家要求的婚房,直到发现傅重愿以200万的低价出售住宅,她必须抓住这最后的机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区房72小时



当代教育科技知识库
高能答主

2020-01-07 · 擅长科技新能源相关技术,且研究历史文化。
当代教育科技知识库
采纳数:1829 获赞数:38727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是好电影,很现实,以下分析:影片中,主人公是从“上只角”拆迁到郊区的“老上海”,到了孩子读书的年龄,拼命想把孩子送回到市中心。

而他卖掉的那套拆迁分得的外环线“压线”房则是上海丈母娘对新上海人购房要求的“底线”,“这很现实,这个丈母娘的要求也不过分。如果是上海女婿,要求还会高一点,可能要中环。”说起围绕房子折射出的社会众生相,导演陈晓鸣也是经验体会满满。

《学区房,72小时》有一个直白到不能再直白的名字,在72个小时的时间内拿下一套学区房,也正是这个故事所要讲述的内容。身为大学副教授的男主傅重,为了给即将上小学的女儿某一个好学校,不得不降低价格在72小时内紧急出售自己的现有住房。

开出了200万的低价。而钟点工牛阿姨急需为儿子置办一套婚房,两人可以说一拍即合。然而傅教授的卖家突然涨价,而希望拖傅教授办事的学生家长袁主席愿意出250万买下傅教授的房子。一时间,傅教授不知该如何抉择。

扩展资料:

这部电影,讨论了很多现实问题,结合了很多当下的热点问题。比如贯穿始终的学区房,比如结婚父母给买房,比如变相行贿和师生恋等等。

这是导演的处女作,在很多情节的处理上不够成熟,一部分手持镜头也过分摇晃引起不适,但出发点和传递的思考都是好的。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没有知名演员也没有大型宣发,赶在大片云集的这个时间上映也是需要勇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紫苏佩兰
2019-06-30
紫苏佩兰
采纳数:10 获赞数:30865
豆瓣影评人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学区房,72小时》有一个直白到不能再直白的名字,在72个小时的时间内拿下一套学区房,也正是这个故事所要讲述的内容。身为大学副教授的男主傅重,为了给即将上小学的女儿某一个好学校,不得不降低价格在72小时内紧急出售自己的现有住房,和为了儿子结婚张罗婚房的牛阿姨以及愿意为了女儿的前途有求于傅重而原因加价购房的袁主任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三个为了孩子前途奔走的家庭之间,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一片父母之心。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也让人很容易想起去年上映的印度同类型电影《起跑线》,不同于有知名演员参与,有扎实的喜剧基础的《起跑线》,《学区房,72小时》在6月28号悄然上映,排片惨淡,动静甚至不如《起跑线》在国内的大。但这一切并不是我们否定它的理由,中国观众呼吁中国的学区房故事,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家长都逃不开的现实。从乡镇地区为了孩子上学而到上一级地区租房陪读的父母,到了城市里为了孩子学区房倾家荡产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部电影所反映的现实,也让我们为人父母的感同身受,没有为人父母的心有戚戚,巴不得提前做好准备,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确实是值得一看的。

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教育公平问题,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起跑线的问题等

一 教育公平问题

争学区房,从本质上来说,争个不是房子,而是教育资源。片中不管是为了学校而买房的傅重,还是为了取悦老师而行贿的袁主任,哪怕是为儿子买婚房的牛大妈,争的都是教育资源,都是在为自己的后辈谋一个更好的起点。大概自从隋炀帝发明科举制度以来,我们就教育公平的问题就一直在不懈努力中。尽管我们有了高考,也给了农民工子女就近上学的权利,也进行了多轮的教育改革,但不可否认的是,理想的教育公平在短期内仍不能实现。

二 什么是真正的起跑线问题

很多人都坚信好学校是孩子的起跑线,各种各样的花式培训班是孩子的起跑线,以及花里胡哨的艺术技能是孩子的起跑线,似乎是在默认孩子的起步是从学习开始的。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真的是从学习才开始的吗?记得有教育学家说过,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和是零。所以笔者认为,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本身,不单单是父母的资产,更是父母的品性和为人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之下,上学并不是很难,国家也提供了相当完备的助学贷款政策,只要孩子们肯学,哪怕没有大学学费,也一样可以在国家的扶持下完成学习。那么比各种各样的花式辅导班和学区房这些几乎要压垮大部分家长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家长能尽可能给与孩子足够的爱与尊重,好让他日后在面对这个世界千千万万凭一己之力不可能改变的事情的时候,能够坦然而坚定的行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温忘之
2019-06-28 · TA获得超过274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0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4.3万
展开全部

今天《学区房72小时》在院线悄无声息的上映了,在我的城市只有148场的排片。如果这个数字感觉不出来的话,那对比一下,同样今天上映的《蜘蛛侠:英雄远征》有5153场。这部电影的处境和它传达的情绪一样的无奈。

 故事讲述了大学副教授傅重为了给女儿买学区房,要在72小时之内卖掉自己的房子,于是开出了200万的低价。而钟点工牛阿姨急需为儿子置办一套婚房,两人可以说一拍即合。然而傅教授的卖家突然涨价,而希望拖傅教授办事的学生家长袁主席愿意出250万买下傅教授的房子。一时间,傅教授不知该如何抉择。

事实上,片名虽然叫“学区房”,但讨论的都是家长的问题。影片中的三个家长正是不同阶级的家长代表:袁主席代表了能用钱帮孩子摆平所有事的资产阶级家长;身为副教授的傅重,有着体面的工作,受人尊敬,是中产阶级的代表;而打零工为儿子攒钱娶媳妇的牛阿姨,则是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他们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却都无一例外为了孩子而四处奔波。所以电影看似是在说学区房和教育,实则在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而三个孩子也处于三个阶段:即将上小学的傅重的女儿,花一样年级的大学生航航,即将婚娶的牛小宝。六七岁,十七八岁,和奔三的年级。为什么没有再大的孩子了?因为婚娶之后也即将为人父母,即将为学区房开始新一轮的斗争。这是一个无休无止的轮回。

你也不禁抛出一个疑问,为了让女儿赢在起跑线的教授错了吗?为了女儿愿意一掷千金的袁主席错了吗?为了儿子能够结婚而拼命工作的牛阿姨错了吗?甚至是要求婚房不能写牛阿姨名字、想给女儿一个保障的丈母娘错了吗?他们都没错啊。可是为什么,过得这么辛苦呢。

这部电影,讨论了很多现实问题,结合了很多当下的热点问题。比如贯穿始终的学区房,比如结婚父母给买房,比如变相行贿和师生恋等等。这是导演的处女作,在很多情节的处理上不够成熟,一部分手持镜头也过分摇晃引起不适,但出发点和传递的思考都是好的。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没有知名演员也没有大型宣发,赶在大片云集的这个时间上映也是需要勇气,还是可以去影院支持一下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三哥tata
2019-06-29 · 三哥TV,一个来自火星的八卦频道
三哥tata
采纳数:27 获赞数:4210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部眼看就要从一众商业大片中偃旗息鼓的、关于“学区房”的现实题材电影。难得这部反映现实问题的电影可以上映。毕竟像这种比较敏感的现实问题影片,某些部门的审核还是比较谨慎的。其实片子出来时,吴京还就此片发过微博:“《学区房72小时》6月28日上映,一切为了孩子”,直到昨日刷片时,才发现导演胆子还是挺大的、也挺厉害的,针砭时弊、却又比较巧妙地规避掉了若干敏感问题。

片子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内容就是某大学副教授为了让女儿进入市重点小学念书,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现有房子,再凑钱买个学区房。围绕这一主线,故事娓娓道来在大城市打拼的各阶层人员的辛酸苦辣,又细思极恐地反映了诸多社会问题与矛盾。片子区区不超过90个大型场景,却道尽了如蝼蚁般渺小的平凡人的不容易,很值得点赞的一部电影。今日就结合剧情,扒一扒片中反映的若干现实问题。

问题1:啊,学区房,想要买你不容易

对于每一个养育娃儿的家庭来说,能够让娃儿长大、让娃儿接受好的教育,肯定是父母最好的初心,为人父母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咬牙帮娃儿实现。于是,在“中国式家庭的爱”的惯性驱使下,就有了《学区房72小时》的故事脉络为了让女儿进入市重点学校,为了克服“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实问题,副教授父亲必须在重点学校附近买套学区房啊,这样才能让娃儿享受到较好的教育资源,才能不至于娃儿输在起跑线上啊。为了尽快凑足学区房房款,片中的父亲不得不忍痛卖掉现有的房子。可是哪能说卖掉就能卖掉,哪能说买就买得起啊。

问题2:阶层对立其实早就有,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请注意,我说的是阶层,不是阶级。当下,社会阶层对立越来越明显,两个阶层的鸿沟越来越大。以副教授父亲为代表的小资阶层,以及以钟点工牛阿姨为代表的贫困阶层,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两阶层之间的对话越来越少。副教授其实骨子里是看不起钟点工牛阿姨的,只是受现实所迫,不得不有所求于牛阿姨,毕竟牛阿姨是副教授房子的“买家”。我不敢说这种阶层鸿沟会引发什么社会问题,但是很显然,如果这个社会存在“看不起”,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问题3:这个社会很现实的,跟你有利益瓜葛,才会伺机巴结你,否则鬼理你

副教授凑不足钱,问题其实是有机会解决的。他的某个学生家长因为有求于副教授,于是愿意一次性付款。这个时候,副教授愿不愿意妥协?如果妥协了,副教授肯定要大大方方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如果不妥协,那么自己又差钱买学区房。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抉择?估计有一大帮道德审判者要摩拳擦掌judge了。这个社会真的就这么现实,你有点利用价值,有些人就是可以对你百依百顺;你没有利用价值,你什么都不是,鬼才会搭理你。

问题4:片中人是买不起学区房,其实大多数年轻人奋斗一辈子,连房都买不起

片中主人公副教授还只是买不起学区房,可是这现实社会,其实很多普通人,也许一辈子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这才是最令人唏嘘的地方啊。就好像副教授家牛阿姨,为了让儿子买得起房,省吃俭用、东拼西凑,最后买下的房子呢,还要写上岳母娘的名字,否则媳妇不答应进门。看似很荒诞,可是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案例。兜兜转转的人生里,人们对于安全感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于是也才有了这么多看似荒诞却又如此现实的人生。

真的希望国内可以有更多这类的片子,尽管在内容、形式,甚至演员表演上还有进步的空间,但是它至少在说人话、接地气,某个点还能打动人心,这就是中国电影的进步了。

以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