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并不是李治一个人的功劳,笔者认为,李治之所以能灭掉高句丽这个小国,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是非常巨大的。
一、隋炀帝,公元598年,隋炀帝召集三十万大军进攻高句丽,然而,一向战功赫赫的隋炀帝这次却吃了一个大亏,他所率领的大军几乎全灭。然而,这并未击垮隋炀帝吞噬高句丽的野心。公元612-614年,隋炀帝在这几年之间更是三征高句丽,第一次次更是出动了113万大军。然而事与愿违,几次战事打下来,仍然是仓皇回国,但此时国内然而许多人瞄准这个时机,兵变四起,中央也没有兵力压制,隋朝反而因此灭亡。但这几场大型战争,却深深地打垮了高句丽的发展,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害,为高句丽的灭亡埋下伏笔。
二、唐太宗,在公元644年,李世民百10万大军征讨高句丽。这场战争却以最终以失败告终。时光飞逝,太宗病逝,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太宗的所作所为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高句丽沉重了打击,使其发展遭遇了困折。同时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的贞观之治,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唐朝的强大,是唐朝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都。
这样到李治手里,高句丽与唐朝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差距下,李志一发兵不久,高句丽就灭亡了。
因为杨广李世民他们在位期间对这个小国进行了攻击,而常年战事使得这个国家的力量遭到严重削弱,等到李治上位以后自然就能够轻而易举灭了这个国家。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周边有很多小国家,由于本国资源十分缺乏,因此他们无时无刻不想侵吞中原领土,但是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就势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些国家虽然经济较弱,但是军事力量确实较为强大,因此中原地区的国家又无法将其彻底摧毁。
高句丽就是这样一个强大且经济衰弱的小国,这个国家所处的位置易守难攻,再加上有一位善于领导的人物存在,因此当隋朝和唐初的皇帝下令攻打这个国家的时候,高句丽始终能够生存下来。根据历史记载,隋炀帝曾经三次想要攻打这个小国,但都失败,就连国力强大的唐初都无法将其消灭。但是没想到的是,到了李治统治时期,这个前两代都无法解决的心病却被这个公认的无能皇帝所解决了。
其实前两代皇帝攻打高句丽看上去对其影响不大,实际上这一系列的战争使得本就资源不足的高句丽经济更为衰弱。可以说前两代皇帝的征伐为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李治也采取了较为合适的策略,通过逐个击破的方式来达到分散高句丽的目的,让这个国家从内部开始分裂。
而且当时的唐朝有一元实力强悍的大将,这就是薛仁贵。无论是单兵作战还是团队指挥都十分厉害,在他的领导下,本就国力强盛的唐朝自然也就能够战胜高句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