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都喜欢的三寸金莲,到底是什么?
裹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中国古代从小就要裹脚。当我们看到裹脚的照片后会好奇,三寸金莲到底是个什么?为何古代的男人都喜欢?今天为大家揭秘恐怖的三寸金莲。
裹脚也叫缠足,缠足的女孩在自己很小的时候,被灌输这种思想。女孩的母亲或者其他人,会对其残忍的缠足。一般情况下,母亲会拿着一条白布,除了大拇指不裹,其他四根脚趾都会被裹住。
裹脚的时候,女孩一般会疼。任其孩子怎么挣扎或者反抗,母亲会将女孩的脚底心按下。一直到结束为止。为何要裹成三寸金莲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原因:文化导致的
古代人的审美观和现在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当时的男人认为,小脚好看,而且还十分性感。当时还流传“谁裹的脚小,被豪门看重的几率越大”,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
第二个原因:家族继承
古人认为裹脚的行为,一定要传承下去,因为古人非常看重的是家族地位。只有裹脚才表明,整个家族没有被社会抛弃。同时女孩的母亲或者姥姥,也是为了女孩着想“裹脚不可怕,可怕的是嫁不出。”
第三个原因:最无厘头
大家都知道女人裹脚以后,走路是非常缓慢的。因为走路不方便,所以整个人往前倾。古人认为这样就可以防止“婚外情”了,真是无稽之谈。
在整个社会,都会掀起裹脚的氛围时,就会应运出一些关于裹脚的比赛。比如赛足会,这个比赛项目的过程十分简单。就是将裹脚的女人,召集起来脱下鞋,看看谁的脚裹得最小最漂亮。获胜这者不仅获得奖励,并且在当地还会受到尊重。
到了明朝时期,由于盛行程朱理学,裹脚的风气愈演愈烈,对于很多女性伤害很大。明朝末年,张献忠去四川的时候,发现很多女性都裹着脚。
因为当地裹脚的女性偏多,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有一座山为“金莲峰”,这三个字,简直就是对女性的侮辱。到了清朝太平天国时期,也废除了缠足,但是真正落实的时候,还是辛亥革命后。
因为辛亥革命以后,新的思想传入旧中国,老百姓开始对文明进行划分,裹脚究竟该不该保留,大多数女性支持废除裹脚,当然在新潮思想感化下,也有少数男性纠正了自己的审美态度。
像金莲这样美好的词语,不应该出现在裹脚上面。当时的老百姓信奉佛教,在佛教中救世的菩萨,都是光着脚,站在莲花上。女子的脚,生来小巧就像菩萨。
边上的瓣瓣莲花,用金来修饰,因为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金是所有美好事物的总称。所以称为“金莲”。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完全废除这种陋习,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看着一张张裹着小脚女子的照片,尽管她们面带笑容,但是内心一定也有说不出的苦衷。裹脚一定不是美丽的,但是能够容忍的古代女子,却是坚强的。
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
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
但是此种说法有迷信因素,可信度不高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而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
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