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至明清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过程?

两汉至明清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过程... 两汉至明清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过程 展开
 我来答
阳光的胡燕1998
2020-08-12 · TA获得超过6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5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太庞大,说起来篇幅太大。我就只谈几点有意思的:

  1. 地方行政区域的变化:秦汉时期,实行的是郡县制。现在中国是行省制,而郡县制反而在日本。

  2. 东汉时期,出现了州。就是恢复三皇五帝时期的“九州”设想。汉代九州,实际上变化成十三州。于是郡县制,变成了州郡县三制。唐朝时候,废除了郡,直接就是州县制。唐代中期又演变为道、州(府)、县三级制。

  3. 宋代时,又称道为“路”,所以宋代是路(道)、州(府)、县三级制。唐宋时期,全国大多数时候是十三道(有时是十五道),类似于汉代的十三州。而唐宋时期的州,已经不是汉代的州的含义了,当时全国已经几百个州了。这也就是今天各个大城市如“广州”“郑州”的来历。

  4. 省的来源。

    (1)汉武帝时,在宫廷设置“内朝”,叫做尚书台,目的是削弱“外朝”的丞相权力。东汉时期的尚书令,就成为实质最高权力中心,丞相反而是虚职。三国时期,曹操担任丞相,权力重新回到“外朝”。东吴和蜀国,同样也是丞相制,例如诸葛亮也是丞相。

    (2)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废除丞相制,同时,他又将“尚书台”移到宫廷外,也就是外朝。此时他将“尚书台”改成“中书省”。中书省就成为权力中心。

    (3)司马懿的后代建立的晋,又将“中书省”分拆成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4)隋唐宋三代均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位阶最高,尚书省又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共六部。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叫做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令实质上就是宰相。

    (5)元朝时期,三省合并成一省,只有“中书省”。但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就是将原来只有中央才有的“中书省”,在地方政府也开始设置“行中书省”。即行动的中书省的意思。但后来“行动的省”,逐渐变成了固定的地方治所。这也就是今天省的来源。

  5. 省,最初的意思是“反省”的意思。孔子说,任何人都应该“日三省乎己”,皇上也需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最初曹丕设立“中书省”,就是帮助皇上反省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元朝时变成了行动的“反省机构”,再后来,就变成了固定的反省机构,就变成了今天的各省市的“省”。

  6. 日本的政府设置,仍保留古代中国特色。例如日本的地方行政区域叫做“县”,源于汉代的郡县制。日本的外务省(外交部)、卫生省(卫生部),就是类似古代中国的那种“中书省”的中央机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