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死,清朝为什么立马就亡了?
慈禧太后死于1908年,三年后的1911年清朝就灭亡了。为什么呢?
慈禧太后自1860年联合小叔子发动政变开始,到1908年去世,是清朝实际的统治者,掌握中国命运将近50年。而清朝后期,国门已经打开,民心思变,旧的思想和体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中国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慈禧太后有着超越常人的政治手腕,能够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玩弄权术,从而牢牢掌握政权。最重要的是不因循守旧,敢于适时变革。
为了应对太平天国,大胆启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汉族官僚,支持洋务运动,废除科举制度,举办新学,编练新军,甚至明定理立宪,这些都是开时代先河的。
但慈禧太后的见识、谋略还是很普通,也无法超越时代。她对老祖宗的东西理解的透彻,但对西方和世界大势全然不了解。曾国藩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后,在日记中评价慈禧才学见地都很平常,说话无一要语。慈禧竟然能够昏聩到要与列强宣战,攻击外国使领馆,以至于兵败城陷,被迫带着光绪皇帝逃到西安,狼狈不堪,还差点殉国。
但慈禧太后的应变能力超强,吃了洋人大亏后,竟然主动接见洋人,在颐和园宴请洋夫人,学习西方礼仪、饮食等,开办学堂,警察局、邮政、铁路、银行等机构,甚至考察西方政治,预备立宪。
应该说清朝后几年,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工商业一片繁荣,财政收入也大幅增长。但就在这个时候,却一夜变天了!
二、几条主线交织进行清朝末年,国界打开,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人用各种方式生活在这个时代,也影响着这个时代。就拿求变图强救国而言,立宪派有立宪派的主张,革命派有革命派的道理,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主张教育救国,有人要求驱逐鞑虏,有人要求地方自治,有一腔热血的青年人,有迂腐不堪的老学究,有手握大权的督抚大臣,有寻求出路的留洋军官,都在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慈禧在时,还能镇得住汉族官僚,并利用之间的矛盾进行打压,维持中央的权威,即便如此汉族官僚已经实际上掌握了地方的实权。谈们对中央的忠诚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慈禧去世后,掌握大权的是摄政王载沣,以为有兵在手,天下我有。收兵权得罪了编练新兵的军机大臣袁世凯,成立皇族内阁得罪了立宪派,开议会和谘议局又给自己找了个天然对手,铁路收归国有又借洋款得罪了众多国人。
结果四川保路运动先乱起来,调武昌新军入川,结果剩下的武昌新军直接起义了。各省纷纷响应,再调北洋新军镇压时,又指挥不灵了。于是南北议和,在革命党和袁世凯的合谋下,清朝竟然顷刻瓦解了。
究其原因,慈禧去世后,由三岁的溥仪接任皇帝,隆裕太后垂帘听政,溥仪生父载沣担任摄政王主持朝政,这自然是慈禧的苦心安排。但载沣年轻气盛,资历尚浅,急于收权,特别是军政大权。而政治就是要把自己的人做得多多的,把对手做得少少的,千万不能孤立起来。这种事情平常看不出来,一旦有大事,各种小心思、小算盘就多了,想要改变就晚了。
真应了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当政治成了独角戏,自己也必将成为独夫民贼,很快被人抛弃。